鬼雨灑空草,多少荒村遺事:電影《佩德羅、巴拉莫》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佩德羅、巴拉莫》是墨西哥作家魯佛(Juan Rulfo, 1917- 1986)的傳世之作,出版於二十世紀中期,原著以西班牙語寫成,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曾為英譯本作序推薦,盛讚魯佛,允為敘事大師。

它的篇幅不長,約略於中篇小說,卻以獨具創意的敘事結構,荒誕不羈的想像,精鍊的文筆,巧妙雜糅鄉野傳說、鬼神信仰、國族歷史,以及家族祕密於一爐,令人ㄧ讀讚嘆,再讀拜服。

賈西亞馬奎斯自承《佩德羅、巴拉莫》是他的愛書,幾乎能整本倒背如流,《百年孤寂》一出,被喻為魔幻寫實扛鼎之作,無限擴展了小說的邊界,魯佛的這本小說無疑是二十世紀魔幻寫實文學風潮的前行者,啟發了馬奎斯在內的許多作家,擺脫寫實的侷限,筆鋒生出翅膀,開展出拉美文學的盛世,足見《佩德羅、巴拉莫》之深遠影響力。


何謂「魔幻寫實」?魔幻一詞,請不要望文生義,誤爲玄奇或科幻或魔法,魔幻寫實主義的文學根源,為何誕生於拉丁美洲,而不是其他地方?細讀《佩德羅、巴拉莫》即可體會這種寫作技法的魅力。

拉丁美洲有ㄧ頁血淚斑斑的殖民統治時期,獨裁者、上層階級壓迫原住民,女性地位低落,普通農民、僕傭、幫閒,甚至神職人員都掙扎求活,生活貧困,毫無尊嚴,有時不得不與魔鬼交易,導致罪惡感咬嚙於心,擔心死後下地獄,只好成為無奈的宿命論者。這種現實處境,魯佛選擇跳脫傳統寫實主義,以反向疏離的荒誕手法,打開地獄之門,讓死亡的遊魂訴說,飽受折磨的魂靈的聲音迴盪著,生前所見所聞,過往不堪回首的歲月,拼圖一樣,受侮辱被剝削的真相昭然,匿藏於虛實縫隙之間的謎團與陰影,一一現形。


小說敘述一座遭時間遺忘的荒涼村莊,一齣愛情悲劇,一則佚失的村野遺事,說不盡的亂倫、暴虐、姦淫、奪財、謀殺,各種暗黑罪行,小說開頭就深深吸引人進入故事之中:


我來到了可馬拉,聽說我的父親住在這兒,是一個名字叫做佩德羅、巴拉莫的人。我母親是這麼跟我說的;而我也答應她,等她過世以後一定來見見我的父親。我緊緊握著她的雙手,表示我一定這麼做;只因她不久人世,我什麼都答應她。⋯⋯我再三允諾,同樣的話說個不停,到她過世時,她的手還緊緊抓住我的手不放,我得十分費勁才得以從她那雙僵硬的手鬆開來。


我讀的是張淑英教授的中譯本(麥田出版),幾年前初讀時,我就把這段開頭抄在筆記本裡,心裡想如果有「最好的小說開頭」比賽,這個可以排在前十大吧。不,甚至是前三名。

所以,前幾天偶然發現Netflix 最新片單上,出現新近改編成的同名電影,我當下點開來觀看時,有那麼一點不情願。因為改編文學名著的電影作品,成果通常不是差,就是極差,愈是文字精妙,寓意深遙的原著,改編電影愈是相形失色,神髓盡失。

幸好,ㄧ開場,黑暗裡的男聲,以西班牙語念了原著的完美開頭,幾乎一字不漏,我放下心來,這部電影的導演應該是基於這本小說的愛而翻拍的,所以他不選擇讓母親躺在床榻說出遺言,而是緊貼原著以「我」的聲音來開始。

鏡頭一轉,「我」已來到前往可馬拉的沙石山徑,「那正是三伏的大熱天,八月的風吹起來熱呼呼的,拂過那腐爛的肥皂草,瀰漫一股毒臭的味道。馬路高低起伏不停。」

隨著來到一個陌異荒村,鬼雨灑空草的氛圍,「我」才得知佩德羅、巴拉莫早已死去,而母親記憶中樹影搖曳的村莊,早已成了廢墟荒原。「現在我在這兒,在這個沒有喧囂嘈雜聲的村莊裡,我聽到我自己的腳步聲踩踏在舖著橢圓石子的路面上。空曠的跫音,在那夕陽餘暉染成金黃的牆壁上迴盪。」

電影導演是曾入圍奧斯卡攝影獎的墨西哥裔攝影師,曾與許多重要電影導演合作,可說是墨西哥李屏賓(?),這是他初次執導的電影,每個鏡頭都精雕細琢,簡直藝術品,而選擇墨西哥文學經典,細訴墨西哥人民家園荒蕪,人鬼飄零的哀傷,於此時此刻,導演或許有想讓世人更了解墨西哥人民的強烈使命感。

導演處理過去的可馬拉色彩鮮麗,現在的可馬拉陰森暗淡,兩個可馬拉穿插交織,比起原著小說相對好懂許多。


raw-image


《佩德羅、巴拉莫》的虛構荒村可馬拉,是整個墨西哥無數家園的縮影,由草木青蔥到埋骨處處,暗夜裡閃過的幢幢黑影,牆壁裡迴盪的耳語聲,真實與夢境,現在與過去,似乎無法界分。

佩德羅、巴拉莫從一個純真男孩逐漸像野草一樣變成大壞蛋,但他也是命運的受害者,當他聽到來報自己兒子的死訊那腳步聲,他想起他母親來敲門的那個清晨,告知他的父親被殺死。兩場死亡交疊的時刻。


他一直不願意去喚起這個回憶,因爲如此一來會連帶勾起其他許多傷心的回憶,就好像打破一袋袋裝得飽滿的袋子之後,還想去捧住那滾滾流出的穀粒一樣無助又心疼。他父親的死,使他想起了其他人的死,而每一個死者的形象都是殘缺不全的。


電影裡使用的方法也是同時跳接兩場死亡,再次印證導演對這本小說的愛。

看完電影,我又把小說重讀了一遍。心得就是:文學就是重讀,第一遍絕不能讓讀者一目暸然。但讀到最後這一重一重不懂的機關都是必要的。細節要看不出堆疊痕跡,不能按規則寫,要按讀者心理寫,你拉了他來見證或審判或追兇總要説服他這是個特別精彩的體驗,是不可錯過的機會。

avatar-img
33會員
44內容數
以濃縮篇幅,捕捉生活掠影,微小的光,淡淡的傷,以及不寫下就會散失的種種。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乾淨明亮的地方 的其他內容
《聊齋志異》中講述一名黃姓書生的故事,反映出貪婪與志向之間的矛盾。書生因為不信任僧人的指示,僅投入一千錢而失去大機會,最終悔悟卻無法改變命運。這個故事揭示出對於大的目標是否願意付出應有的代價,並探討了成就與貪婪的微妙關係。
現在我們看得見整個池塘了,起落的魚群激得水面泛起陣陣漣漪。隔不到一兩分鐘就會有一條黑鱸躍出水面再投入水中,濺出好大一片水花,池面漾起一圈又一圈的波紋。我們再走近些,可以清楚聽見啪嗒啪嗒魚群打水的聲音。「我的天哪。」父親壓著嗓門說。 我們來到一處開闊的地方,大約五十呎長的一道碎石岸。左邊長著高及肩膀
這是關於野心、夢想,交織小說寫作、女性成長的小說,主題無關乎犯罪,病態或殺人謀財,寫來幽默逗趣,還埋時事哏。
陽光太熾烈,去不了海邊,就去搏物館吧。記得讀研究所時,暑假去南海路史博館,看常玉的裸女與貓,然後上樓喝咖啡。擁ㄧ窗荷花,涼風習習,你的長夏格外清幽。圓山北美館最適於消磨夏日午後,細看陳進的大家閨秀與黃土水的水牛
《聊齋志異》中講述一名黃姓書生的故事,反映出貪婪與志向之間的矛盾。書生因為不信任僧人的指示,僅投入一千錢而失去大機會,最終悔悟卻無法改變命運。這個故事揭示出對於大的目標是否願意付出應有的代價,並探討了成就與貪婪的微妙關係。
現在我們看得見整個池塘了,起落的魚群激得水面泛起陣陣漣漪。隔不到一兩分鐘就會有一條黑鱸躍出水面再投入水中,濺出好大一片水花,池面漾起一圈又一圈的波紋。我們再走近些,可以清楚聽見啪嗒啪嗒魚群打水的聲音。「我的天哪。」父親壓著嗓門說。 我們來到一處開闊的地方,大約五十呎長的一道碎石岸。左邊長著高及肩膀
這是關於野心、夢想,交織小說寫作、女性成長的小說,主題無關乎犯罪,病態或殺人謀財,寫來幽默逗趣,還埋時事哏。
陽光太熾烈,去不了海邊,就去搏物館吧。記得讀研究所時,暑假去南海路史博館,看常玉的裸女與貓,然後上樓喝咖啡。擁ㄧ窗荷花,涼風習習,你的長夏格外清幽。圓山北美館最適於消磨夏日午後,細看陳進的大家閨秀與黃土水的水牛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Netflix出品的韓劇《外傷重症中心》近日掀起熱潮,橫掃全球排行榜,在19個國家奪下收視第一的殊榮。有別於傳統醫療劇,快節奏的劇情加入動作場景,呈現醫護人員為救人而奮不顧身的故事。此劇有三個發人省思的議題,看看這些角色教會我們哪些人生課題。
光是看到笨蛋節奏的名字,就讓人忍不住追 ON 檔啊!如果你也喜歡編劇《重啟人生》或是《入侵者們的晚餐》的風格,那你一定也會喜歡這部!目前 Netflix 出到第三集,完全是非常順暢地看完~維持編劇一貫的風格,滿滿細鎖又生活化的對話,卻一點都不覺得無聊冗長,讓人忍不住一集接一集!
《進擊的巨人》最終章劇場版上映,本文探討其結局的爭議性、始祖尤米爾的動機、以及作品中關於生命意義的哲學思考。文章同時也點評動畫製作品質,並提及電影版獨有的彩蛋內容,推薦給已熟悉劇情或準備觀影的讀者。
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我隨意地滑動著 Netflix,想找一部電影來填補這段假期的尾聲。或許是因為標題的某種吸引力,或是葛倫·克蘿絲(Glenn Close)那張沉靜卻帶著故事感的海報,讓我點開了這部 「愛.欺 The Wife(2017)」
白江赫不只在跟醫院挑戰,也是向整個社會經濟挑戰,畢竟,病患不是進到醫院才生病或受傷;而是生病或受傷,才不得不進入醫院……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Netflix出品的韓劇《外傷重症中心》近日掀起熱潮,橫掃全球排行榜,在19個國家奪下收視第一的殊榮。有別於傳統醫療劇,快節奏的劇情加入動作場景,呈現醫護人員為救人而奮不顧身的故事。此劇有三個發人省思的議題,看看這些角色教會我們哪些人生課題。
光是看到笨蛋節奏的名字,就讓人忍不住追 ON 檔啊!如果你也喜歡編劇《重啟人生》或是《入侵者們的晚餐》的風格,那你一定也會喜歡這部!目前 Netflix 出到第三集,完全是非常順暢地看完~維持編劇一貫的風格,滿滿細鎖又生活化的對話,卻一點都不覺得無聊冗長,讓人忍不住一集接一集!
《進擊的巨人》最終章劇場版上映,本文探討其結局的爭議性、始祖尤米爾的動機、以及作品中關於生命意義的哲學思考。文章同時也點評動畫製作品質,並提及電影版獨有的彩蛋內容,推薦給已熟悉劇情或準備觀影的讀者。
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我隨意地滑動著 Netflix,想找一部電影來填補這段假期的尾聲。或許是因為標題的某種吸引力,或是葛倫·克蘿絲(Glenn Close)那張沉靜卻帶著故事感的海報,讓我點開了這部 「愛.欺 The Wife(2017)」
白江赫不只在跟醫院挑戰,也是向整個社會經濟挑戰,畢竟,病患不是進到醫院才生病或受傷;而是生病或受傷,才不得不進入醫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尋找寄生上流中的隱喻,令人聯想到喬瑟夫坎伯的著作千面英雄。這本影響好萊塢創作者的經典著作,催生出星際大戰等電影,影響力無需多言。坎伯也經常談及電影中的角色,用神話角度來做出詮釋,讓人對故事有更深的理解。
Thumbnail
安哲搬演虛擬和真實,以夢土作為基底、孤寂作為語言,後設性地指出影像背後的歷史和政治意圖。在電影中,時常會看到時間藉由空間的長鏡頭移動嫁接置換;這樣的凝視,放大了歷史的進程和所有的無可奈何,同時輾壓了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
Thumbnail
《都靈之馬》中的兩人困境,正是隻身暴露於環境的荒蕪中──電影中最明顯的,就是視聽上存在感極強的強風,幾無文明的中介作為他們生存的保障。貝拉・塔爾在影像中開展出來的,是生命去除掉敘事與救贖的綁架所展現的,看似匱乏實則扎實的生命實相自身,抑或是剝除掉枷鎖之後,生命自身其實仍舊是一場欲振乏力的荒蕪呢?
Thumbnail
佛教裡有個說法「菩薩心腸,金剛手段」——憤怒相的菩薩蠻適合形容芙莉歐莎。她就是懷著愛並活在苦難中的戰士。但也因為選擇給愛,她在這片嚴酷的荒野中獲得了精神自由。喬治米勒導演與演員們還有整個團隊,成功創造了一名內外都令人難忘的女性人物,還有一部精彩的人物起源電影。
Thumbnail
這本書通過主人公莫梭的冷漠態度和他的人生經歷,深刻地探討了存在主義和荒誕哲學的核心問題。以下是我對這本書的閱讀心得,帶你一起走進莫梭的世界,理解他的迷失與覺醒。
閱讀《愛與戰爭的日日夜夜》,在指涉的歷史事實、南美洲在二十世紀經歷過的種種獨裁與軍事政變之外,在無數的死亡、噤聲、暴力、殘酷、遺忘、荒謬之外,或是在彷彿等不到天明的本能性激情與溫柔外,最初或最終的強烈印象,是這本書的文體。片段的、破碎的,像是筆記般暫時記下的,欲言又止又像說得太多的一段一段文字。
Thumbnail
《異鄉人》是我對卡繆的第一次認識,講述了母親的死以及荒謬的審判。卡繆對於存在主義以及荒謬的想法非常有趣,反思這本穿越時代來的價值觀與邏輯問題,審視自身和環境,有如醍醐灌頂。
《馬爾多羅之歌》不僅是上個世紀二零年代超現實主義者眼中被埋沒的經典,作為超現實主義運動的強大刺激,進而將洛特雷阿蒙(本名為伊齊多爾. 迪卡斯 )視為運動的「授精者」,甚至是一名先知。《馬爾多羅之歌》對日後文學依然有相當大的影響力,譬如寫《空間詩學》的巴榭拉(Gaston Bachelard),或
Thumbnail
依然是諾蘭會嘗試展演與詮釋的電影作品 一定要夠深、夠複雜、夠燒腦……一不留意或一個閃神,就會跟丟了線索,觀影的樂趣瞬間遞減或直接睡著。 我喜歡他用預言故事開場,直接定錨「這是一場悲劇」 「普羅米修斯從眾神那裡偷來了火種,並將其帶給人們」
Thumbnail
不同於過往我們所習慣的諾蘭作品,沒有虛實交錯的世界、也沒有大場面的動作戲,《奧本海默》為一部歷史傳記片,改編自書籍《奧本海默》真實傳記,講述「原子彈之父」J·羅伯特·奧本海默於二戰時期與其之後約莫二十年的人生故事。
Thumbnail
尋找寄生上流中的隱喻,令人聯想到喬瑟夫坎伯的著作千面英雄。這本影響好萊塢創作者的經典著作,催生出星際大戰等電影,影響力無需多言。坎伯也經常談及電影中的角色,用神話角度來做出詮釋,讓人對故事有更深的理解。
Thumbnail
安哲搬演虛擬和真實,以夢土作為基底、孤寂作為語言,後設性地指出影像背後的歷史和政治意圖。在電影中,時常會看到時間藉由空間的長鏡頭移動嫁接置換;這樣的凝視,放大了歷史的進程和所有的無可奈何,同時輾壓了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
Thumbnail
《都靈之馬》中的兩人困境,正是隻身暴露於環境的荒蕪中──電影中最明顯的,就是視聽上存在感極強的強風,幾無文明的中介作為他們生存的保障。貝拉・塔爾在影像中開展出來的,是生命去除掉敘事與救贖的綁架所展現的,看似匱乏實則扎實的生命實相自身,抑或是剝除掉枷鎖之後,生命自身其實仍舊是一場欲振乏力的荒蕪呢?
Thumbnail
佛教裡有個說法「菩薩心腸,金剛手段」——憤怒相的菩薩蠻適合形容芙莉歐莎。她就是懷著愛並活在苦難中的戰士。但也因為選擇給愛,她在這片嚴酷的荒野中獲得了精神自由。喬治米勒導演與演員們還有整個團隊,成功創造了一名內外都令人難忘的女性人物,還有一部精彩的人物起源電影。
Thumbnail
這本書通過主人公莫梭的冷漠態度和他的人生經歷,深刻地探討了存在主義和荒誕哲學的核心問題。以下是我對這本書的閱讀心得,帶你一起走進莫梭的世界,理解他的迷失與覺醒。
閱讀《愛與戰爭的日日夜夜》,在指涉的歷史事實、南美洲在二十世紀經歷過的種種獨裁與軍事政變之外,在無數的死亡、噤聲、暴力、殘酷、遺忘、荒謬之外,或是在彷彿等不到天明的本能性激情與溫柔外,最初或最終的強烈印象,是這本書的文體。片段的、破碎的,像是筆記般暫時記下的,欲言又止又像說得太多的一段一段文字。
Thumbnail
《異鄉人》是我對卡繆的第一次認識,講述了母親的死以及荒謬的審判。卡繆對於存在主義以及荒謬的想法非常有趣,反思這本穿越時代來的價值觀與邏輯問題,審視自身和環境,有如醍醐灌頂。
《馬爾多羅之歌》不僅是上個世紀二零年代超現實主義者眼中被埋沒的經典,作為超現實主義運動的強大刺激,進而將洛特雷阿蒙(本名為伊齊多爾. 迪卡斯 )視為運動的「授精者」,甚至是一名先知。《馬爾多羅之歌》對日後文學依然有相當大的影響力,譬如寫《空間詩學》的巴榭拉(Gaston Bachelard),或
Thumbnail
依然是諾蘭會嘗試展演與詮釋的電影作品 一定要夠深、夠複雜、夠燒腦……一不留意或一個閃神,就會跟丟了線索,觀影的樂趣瞬間遞減或直接睡著。 我喜歡他用預言故事開場,直接定錨「這是一場悲劇」 「普羅米修斯從眾神那裡偷來了火種,並將其帶給人們」
Thumbnail
不同於過往我們所習慣的諾蘭作品,沒有虛實交錯的世界、也沒有大場面的動作戲,《奧本海默》為一部歷史傳記片,改編自書籍《奧本海默》真實傳記,講述「原子彈之父」J·羅伯特·奧本海默於二戰時期與其之後約莫二十年的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