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潛艦內部有隔間,隔間內可以引進或排出海水,來增減潛艦的重量,以達到控制潛艦的浮沉。潛艦內也可以攜帶很多液態的氣體,當液態氣體揮發成氣體,將水趕出船艙,便可以上升。你在進入潛戰隊之前,會有個測驗叫做壓艙。它其實就是在測試對壓力改變的反應。就像在坐電梯ㄧ樣,電梯愈往上走,可能就愈會感到不舒服。但在潛艦裡面,有個叫做壓力艙的東西,就不至於感到那麼不舒服。做壓艙的時候,還是會看到有人流鼻血,或是不舒服的狀況。但嚴格說來,有80%的人都能順利通過這樣的測試。
當潛艦浮在水面的時候,艙裡沒有水,因此質量較輕(通常只有船身的質量),在除以潛艦的體積之後,密度是小於海水的,因此就浮在水面;而當潛艦要沉入海中時,壓艙的進水口就會打開,引入海水,在潛艦體積不變的情況下,因為增加海水的重量,使得潛艦的密度變大,大於海水的密度,所以就往下沈了。
如果以為這樣問題就解決了,那你就大錯特錯。 通常問題不會是單一的,而是會附帶好幾個子題的。比如說:浮力原理告訴我們,當物體重量大於浮力時,物體就下沉;當物體重量小於浮力時就浮起;當物體重量等於浮力時,物體就在液體中懸浮著。因此,潛艦沉浮只需調節其所受的浮力即可。那潛艦的浮沉跟哪些水櫃有關呢?這些水櫃各有哪些作用?它們之間的關係是怎麼樣?
水櫃?這是什麼東東?嘿嘿!我就知道。通常會有愣住的反應是很正常的。別急!我會慢慢解釋的。
上面所提到的水櫃,對潛艦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為潛艦的浮沉跟這些水櫃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在潛艦上浮下潛中,最主要的水櫃被稱為主水櫃。現代潛艦一般都是兩層殼體。所以,其主水櫃一般就是潛艦內、外兩層殼體間的空間。由於潛艦從艦艏到艦艉的距離較長。所以,潛艦內、外兩層殼體間通常被分隔成若干個水櫃,在每個水櫃的頂部設有通氣閥,底部設有通海閥。當潛艦需要下潛時,同時打開通氣閥和通海閥,水櫃中的空氣就會從通氣閥中排出,艦外的海水便從通海閥流入水櫃。這樣,潛艦本身的重量增加,就會開始下潛。一旦潛艦要上浮,則關閉上面的通氣閥,同時向水櫃內供應高壓氣,逐步將海水從水櫃經通海閥壓出艇外。此時,潛艦本身的重量變輕,自然就上浮了。在潛艦懸浮在水中時,本身的重量是經常變化的。比如說:吃了糧食、武器的發射..... 等,都會使潛艦本身的重量減輕。同時因為各處海水的比重不同,潛艦所受到的浮力,當然也會不太一樣。
那潛艦怎樣保持在水中懸浮和平衡呢?這就是調節水櫃的作用了。調節水櫃中,儲有1/3~1/2左右的海水。當然,這部分的重量是包括在潛艦的重量裡的。假如潛艦的重量減輕了,就打開調節水櫃的通氣閥和通海閥,讓海水進到調節櫃中,讓進入水櫃的海水替代減輕的重量。當潛艦潛至海水比重較大處時,潛艇所受浮力增大,就打開通海閥向調節水櫃裡灌點水;反之,當潛艦潛至海水比重較小處時,則通過高壓氣體將調節水櫃中的海水向艇外排出部分。調節水櫃還有獨特的功能。當主水櫃裝滿水後,潛艦的水下重量恰好等於潛艦整個艇體排開海水的重量。所以,僅依靠潛艦的主水櫃是無法使潛艦坐沉海底的。潛艦有時需要坐沉海底休整或規避,這時就要利用調節水櫃了。只要向調節水櫃灌一些水,使潛艦本身的重量大於所排開海水的重量,潛艦就會像鐵塊一樣沉入海底休整或規避(這當然是必須在潛艇殼體本身耐壓能力所能承受的深度)。
還有個不太重要的水櫃,它叫做速潛水櫃。也不能說它不重要啦!應該是說當潛艦需要快速下潛或快速上浮怎麼辦?對!就是利用它。在正常情況下,速潛水櫃是不灌水的,只使用主水櫃來控制潛艦的沉浮。大多數常規潛艦使用主水櫃下潛時,從水面潛至水下8~15米的時間為30~35秒,可是一旦潛艦遇到敵機、獵潛艦攻擊或其他危險時,主水櫃和速潛水櫃同時灌水,在短時間內大大增加潛艦的重量,這樣潛艦下潛到水下的時間就大為縮短,避免遭受到攻擊。在速潛過程中,隨著速潛水櫃海水的增加,潛艦的總重量不斷增大,下潛速度將越來越快。為防止潛艇速度越來越快地紮入海底,在潛艦下潛到水下一定深度後,需要及時用高壓氣體將速潛水櫃中的水排出去,使潛艦的重量與艇體排開海水的重量相等,這樣就可以保證潛艦懸浮在一定的深度。
台灣的潛艦實在不大,所以文章中,艦和艇兩個字,我是混合著用,就請各位看倌不要太介意了。
潛艦與水面艦最大的差異,在於潛艦以隱密奇襲為主,因此潛艦作戰,兼具戰略及戰術意義,戰略上以其神出鬼沒之師,可以形成震撼嚇阻之反擊力量;戰術上,以其隱蔽匿跡之姿,可以遂行奇襲殲敵的戰場主宰。
這是我在「海軍學術月刊」上看到的一段話,姑且把它當成潛艦的用途定義好了,但這不是我這篇要提到的重點。 關於潛艦的作戰和其他方面,在往後會有更多的說明。這篇我想介紹一下它的各艙間。
海豹潛艦,也就是我當初服役時待的潛艦。我在那裡的時間大概只有半年。
大多數的人對軍艦都是好奇的,所以每次只要有軍艦在某個碼頭展示時,總能吸引許多民眾前去參觀。對於會有那麼多人去“參觀”這事,我倒是覺得蠻開心的。
可是坦白說,在潛艦的生活不是一般人能想像的。在潛艦上生活必須要適應狹小的空間,低頭彎腰才過得了艙門,士兵的睡鋪看起來連翻身都有問題。而且一旦潛到海面下,過的是不見天日的生活。這跟一般的水面艦比較起來,又顯得克難許多。
根據資料,海豹潛艦續航力4500浬,並有能力在海中獨立作戰45天,潛航最大速率12節,水面最大速率16節。茄比級潛艦長約307.5呎、寬27呎,排水量水上約1813噸,水下約2400噸,動力系統採38D8Q柴油主機,水下達5200匹馬力。這數據當作參考用就好。當然,如果你是海軍潛戰隊的,上面的資料大概是非背不可的了。
前面有提到,台灣有四艘潛艦,分別為茄比級、劍龍級。其中,海獅、海豹便是屬於茄比級的潛艦。海獅、海豹的年齡已達一甲子,在海軍服役超過30年。目前世界上使用茄比級潛艦擔任戰備的只剩台灣,由於功能衰退、潛航深度受限、電瓶容量低、執行呼吸管高速充電時間長,已無法滿足作戰需求。
如果你是潛戰隊的一員,又是海豹艦的,那我恭喜你。因為踏上這黑色雄偉的海豹潛艦,你便會體會到以垂直梯下降到前魚雷艙、前逃生艙的過程是什麼樣的感覺。當你穿越各艙之間,什麼叫做狹窄的艙門?官、士兵們睡在狹窄的臥舖作息是多麼地難過。在悶熱與充滿柴油味道的操作室值勤是多麼地痛苦。
其實,光是同為茄比級的海獅、海豹,在內部的構造和艙間的安排便有些許的不同。
潛艦裡頭的空間都非常狹小。我印象中,當初在服役的弟兄身高都不會超過180 cm,不然待在那裡頭你會瘋掉。
那劍龍級(Zwaardvis)和茄比級的潛艦有什麼不同呢?有!在外觀上你ㄧ定可以分出哪種是劍龍級,哪種是茄比級的潛艦。不過,我得先說明Zwaardvis這個字並不是“劍龍級”的意思。
簡單來說,「劍龍」是當時採購案的名字。在海龍、海虎陸續返國並相繼成軍後,便成為海軍二代兵力水下作戰系統的主要戰力。
劍龍級的身長219.6呎,寬27.6呎,吃水22呎;水面航行標準排水量2300噸,滿載2376噸;潛航標準排水量2600噸,滿載2660噸;為先進的淚滴型艦身設計,十字型尾鰭。動力系統為三部Brons/Stork-Werkspoor 12ORUB215型柴油機,馬力4050匹;兩部922KW的Holec發電機,兩組 196 具電池,一部 3800KW 的 Holec 電動主機,單軸五葉式螺旋槳推進,馬力水面1400匹,潛航5100匹;速率水面航行12節,潛航20節;9節巡航半徑5000浬,最大潛深240米。
劍龍級的艦艏裝備533公釐(21吋)魚雷發射管6門,可攜帶追音魚雷28枚;配備有荷蘭H.S.A.公司的SINBADS-M型作戰與SIASS聲納系統,ZW-60型雷達統,Elbit公司的TIMNEX4 CH V2電戰與Sperry公司的 Mk29 Mod2A慣性導航等系統。艦上分為四個部門:即作戰部門下轄航海、電子、電信三組;兵器部門下轄射控、魚雷、聲納三組;輪機部門下轄電機、油機兩組;補給部門下轄補給、食勤、醫官三組。全艦編制軍官8人,士、官59人(義務役士兵最早只佔6個名額,後來略高,印象中不超過8人) ;另可搭載13名見習生;艦長為上校編階。
劍龍潛艦空間比茄比級的大,但其實也沒大多少。它最大的艙間是有5套桌椅的士兵餐廳,大約可容納40個人。裡頭的走道、樓梯都只夠1人通行。機艙是主要的動力中心,共有420個電瓶、3組的柴油發電機、2具主推進馬達(採單軸推進)。它在水面上和呼吸管航行時是以柴油機組推進並充電,所以運轉時會產生噪音和高熱。當潛航時,便改以電力推動,此時幾乎是寂靜無聲的,這也是它最大的優點。航行的速度大概都是在12~16節左右。
接下來要介紹的是駕駛台。
如果說機艙是潛艦的動力系統,那麼駕駛台就是控制它的地方。進入駕駛台,以順時針的方向來看的話,依序為海圖桌、作戰系統、潛航操控台、舵翼操控台,中央則是潛望鏡。裡頭的空間不大,大概只有2~3坪左右,卻得容納15名官、士兵,還有一大堆電子儀器。
海圖桌的功用其實比較單純,海圖主要就是提供給艦上做參考的。像是經緯線、海象等,在上面都會標示得很清楚。作戰系統有5個控制台組成,負責搜索、聲納比對、戰鬥系統控制等工作,都會有一具顯示幕和1~2名操作手。潛航操控台是負責潛行時各項數據的管制;舵翼控制台就是駕駛座,由舵手和翼手來控制潛艦深潛時的方向。潛望鏡有2具,它是並列的,是採用德國名廠ZEISS所製作的鏡片,前面的叫做搜索潛望鏡,後面的是作戰潛望鏡,長得都差不多,要判斷的話,就是作戰潛望鏡的頂端有一具天線。
還有就是魚雷艙。其實,魚雷艙算是比較大的空間,而且裡頭蠻涼快的。
劍龍級的魚雷發射管為6管21吋(533公厘),這是和茄比級潛艇不太一樣的。茄比級的潛艦分前、後魚雷艙,前、後各4具魚雷發射管,裝載的魚雷都是沒有動力的啞雷,只能供發射訓練使用,沒啥好介紹的。劍龍級潛艦的魚類發射管可以發射250公斤彈頭的魚雷。魚雷的形式好像是德國設計、印尼製造的重型魚雷,可以裝載28枚。屬於非常機密的艙間,就算對外開放參觀,能看到的機會也不多,更別說拍照了。
從外觀上來看茄比和劍龍級潛艦最大的不同在於:茄比級的船身較長,但劍龍級的屬於流線型。茄比級上的上甲板是木頭做的,原本的艦砲已經拆掉。當你從前面的梯口登艦,就會發現它的艙口蓋不是鍋蓋式的直接向上開啟(那是劍龍級的潛艦才是這樣),而是要穿過木甲板層,由橫向進入,然後再爬下垂直的通道。
想在潛艦生活是件辛苦的事。上面頂多一間浴廁,空間很小,劍龍級的還好一點,可是一旦出航,大概不用想洗澡了。船上的淡水都是靠淡水製造機製造的,並不足以供應全船。床鋪則是輪流睡,每天平均執勤2次,每次4小時。
其實不止啦!還有分什麼大、小狗更的,關於艦上值更的問題往後再說嚕!
當過兵的人都知道,所有緊急作戰時的作業和動作都必須是迅速且確實的,在潛艇更是如此。包括緊急的浮航和下潛,都要在 1 分鐘內完成。潛艇不像水面艦,進、出港都要靠領港。
什麼「領港」?嗯!就是一般稱的「引水人」。 領港主要的工作是引領船隻的進、出港。那為什麼要有領港?因為每個港口的海象都不太一樣,需要一個當地熟悉港灣海象的人來帶領船隻。領港的薪水很高,但相對地肩上的責任和工作的危險性也很高,通常艦上的長官遇到領港也都得禮遇三分。
領港要登艦必須先乘坐小艇到船艦旁邊,當然得先做事前的通知和連絡,而潛艦因為上浮下潛的時間不一定,自然就不太需要領港的引領。
潛艦的任務比較特殊、且危險性高,一般民間的保險公司並不會為潛艦官兵保險,也因此待遇比一般單位高很多,比照空軍飛行員的加給;每月休假則是和其他單位一樣都是6天。光是一個二等士兵,他的海上加給就有1萬多元,相當於一個陸軍的義務役士官的薪水。
不要看他們錢多,那些都是用命拼來的。以前在256戰隊裡的一位姓權的區隊長就曾毫不諱言地說:潛艦有個別稱叫做“鐵棺材”,就是在形容潛艦出任務是非常危險的。總之,錢不好賺啊!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