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己的一封信--四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聖嚴法師說過:「轉換心情的好方法--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當我們面對煩惱或情緒時,要清楚辨知煩惱的緣起與情緒的由來,並以客觀的角度來反省,然後面對它,承認它的存在;進而接受它,找出問題形成的因素,解讀煩惱的根源與情緒的緣由,不拒絕也不排斥;接著處理它,理性思考後才決定其解決方法與反應,並評估背後的真相與觀點;於是放下它,一旦煩惱與情緒的問題解決了,要立刻、當下將煩惱與情緒揮之而去並消滅,讓一切都成為過去,不必耿耿於懷,因為它已經不復存在。
每每用"四它"來直視自己的內心時,總覺得它能讓我看得更清楚,也能將心中的煩惱與負面情緒快速的在腦海中遊走,然後快速的找到真相並直視它們的存在,長期下來,反而增進了消化它們的能力。看起來只有簡單的十二個字,做起來卻很難,它需要常常的練習,常常的提醒自己,畢竟越是簡單的道理,我們越容易輕忽它,因為我們都習慣性的把事情想得很複雜,所以忘了"簡單"這兩個字。 無意中在書中看見了一段話--"我們真正的問題並非來自外在的環境,而是我們自己的心;煩惱不是別人給我們的,是自己成立的;當我們正確地認識自己和環境的時候,自然而然就能消除心中的煩惱"。這一段話其實就涵蓋了"四它"的智慧,它們是相通的,都是佛的智慧。
也許最近事情較多,所以用到"四它"的機率就更高了,這也是一種學習,學習如何消融煩惱與情緒。一天有八萬六千四百秒,我們每分每秒都在衍生出各種的煩惱,總有大大小小的煩惱跑出來擾亂自己;我們的心一直在變,我們的頭腦一直在運轉,於是又衍生出各種情緒與想法,就這樣一直下去卻不自覺,也未曾想要改變,"四它"就像是心靈上的解藥,它不用我們花錢消費,只需要我們運用它、活用它,那麼,它就是無價之寶。期望"四它"這門課能帶給大家更多的快樂與圓滿,祝福大家!
~面對它--正視困境存在,不逃避不畏懼;接受它--接受困境磨練,不怨天不由人;
處理它--用智慧處理事,以慈悲對待人;放下它--盡心盡力就好,不計成敗得失~

avatar-img
16會員
78內容數
個人的心情抒發與感觸和體悟,期許鼓勵並激勵自己,或許能與他人產生共鳴;這個世界每天都發生大大小小的事,每個人的心中都有過不去的檻,期望個人的心情物語能帶給他人心靈上的溫暖,讓心靈的黑暗能迎來燦爛的陽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羽•凡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 生命如水,因為水只會一直往前流,它不會倒退著流;就如同生命亦是如此,它只會讓我們一天天的老去,並不會讓我們越來越年輕。現在是現在,它是一個現在進行式,昨天的現在這個時刻,或許你正為某件事、某個人憂傷、煩惱,甚至氣憤,可是,畢竟它已經是昨天了,它是昨天發生的事,它是過去式,但是,我們卻
對於這樣的標題,我想把它分為三個部分,首先,先以大家最感興趣的部分來說;我想,大部分的人最先想到的是男女之間的感情。男女朋友在熱戀階段永遠都是甜言蜜語,永遠只看到對方好的一面,永遠只看到戀愛的美好,充滿著美好的願景,因此,最常發生的情形就是聽到男性對另一伴說她是他甜蜜的負擔,這時候的彼
相信很多人對於"繼承者"這三個字很敏感,大部分的人想到的是繼承家業、繼承財產;藏傳佛教則有所謂的"活佛轉世"的繼承制度,也就是轉世傳承;然而,我在這裡所說的繼承者是指業報、業力的繼承者。許多人也許都聽過輪迴轉世,我們或許都經歷了好幾世,在累生累世中,我們無形中都造作了許多無形的因緣果報
年輕時的我喜歡自己一個人坐在餐廳或咖啡廳靠窗的地方看著熙熙攘攘的人群;也喜歡坐在某個角落觀察在場的所有人並享受著自己一個人的孤獨,如此寧靜的時刻,是讓心靈沉澱的時機,也是讓自己身心靈有放鬆的機會。也許習慣了這樣子的模式,當我踏入婚姻後,便能觀察到夫家那裡的複雜與無法想像的...,因此,
也許因為有年紀了,看到周遭的年輕人再回頭看看以前的自己,似乎可以看到以前的影子,當下的心情一邊是感恩,一邊是感歎;感恩周遭這些年輕人讓我檢視以前的自己,感嘆自己曾經也是在迷茫中渡過。一個年輕同事感冒了一星期,我問她有否去看醫生?她給予的答案是:「沒有!」當下的我聽了是有點不高興的,我問
有時候真覺得冥冥之中似乎上天在注視著你,所以你的一舉一動都瞞不過祂的眼睛,會這麼說是因為每次心情不好時,總會看到一些提醒自己、激勵自己的話語。一個朋友與我分享一篇文章,裡面幾句話讓我印象特別深--『不要因別人惡的一面而放棄自己善的一面;"智者"主宰自己的一切喜怒哀樂,"愚者"由旁人的言
「 生命如水,因為水只會一直往前流,它不會倒退著流;就如同生命亦是如此,它只會讓我們一天天的老去,並不會讓我們越來越年輕。現在是現在,它是一個現在進行式,昨天的現在這個時刻,或許你正為某件事、某個人憂傷、煩惱,甚至氣憤,可是,畢竟它已經是昨天了,它是昨天發生的事,它是過去式,但是,我們卻
對於這樣的標題,我想把它分為三個部分,首先,先以大家最感興趣的部分來說;我想,大部分的人最先想到的是男女之間的感情。男女朋友在熱戀階段永遠都是甜言蜜語,永遠只看到對方好的一面,永遠只看到戀愛的美好,充滿著美好的願景,因此,最常發生的情形就是聽到男性對另一伴說她是他甜蜜的負擔,這時候的彼
相信很多人對於"繼承者"這三個字很敏感,大部分的人想到的是繼承家業、繼承財產;藏傳佛教則有所謂的"活佛轉世"的繼承制度,也就是轉世傳承;然而,我在這裡所說的繼承者是指業報、業力的繼承者。許多人也許都聽過輪迴轉世,我們或許都經歷了好幾世,在累生累世中,我們無形中都造作了許多無形的因緣果報
年輕時的我喜歡自己一個人坐在餐廳或咖啡廳靠窗的地方看著熙熙攘攘的人群;也喜歡坐在某個角落觀察在場的所有人並享受著自己一個人的孤獨,如此寧靜的時刻,是讓心靈沉澱的時機,也是讓自己身心靈有放鬆的機會。也許習慣了這樣子的模式,當我踏入婚姻後,便能觀察到夫家那裡的複雜與無法想像的...,因此,
也許因為有年紀了,看到周遭的年輕人再回頭看看以前的自己,似乎可以看到以前的影子,當下的心情一邊是感恩,一邊是感歎;感恩周遭這些年輕人讓我檢視以前的自己,感嘆自己曾經也是在迷茫中渡過。一個年輕同事感冒了一星期,我問她有否去看醫生?她給予的答案是:「沒有!」當下的我聽了是有點不高興的,我問
有時候真覺得冥冥之中似乎上天在注視著你,所以你的一舉一動都瞞不過祂的眼睛,會這麼說是因為每次心情不好時,總會看到一些提醒自己、激勵自己的話語。一個朋友與我分享一篇文章,裡面幾句話讓我印象特別深--『不要因別人惡的一面而放棄自己善的一面;"智者"主宰自己的一切喜怒哀樂,"愚者"由旁人的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看到媽媽如此的悲觀、消極,儘管是身邊的人也未必能幫上什麼,畢竟老人家的觀念已經根深蒂固了,有段時間我跟媽媽說她的一些觀念要改,她總回我:「要改什麼?怎麼改?我都已經幾歲的人了?」每每聽到她這麼說,我也不想再多說甚麼,只覺得「當局者」往往陷在自己的世界而不自知,且,一個人若真的有心想改變
Thumbnail
雖然說父母給予孩子的愛是不求回報的,但是,我們會發現孩子在我們身上學到的點點滴滴,因此有時候我們會感覺到在孩子身上似乎看到我們的影子,這就是「教育」的重要性,因為我們在「傳承」,傳承著我們的習氣,傳承著我們的優缺點,傳承著我們的觀念、想法,甚至一舉一動,看似平常,卻是不容小覷,它往往會
Thumbnail
爸爸往生後,我會盡量多抽空回去陪伴媽媽,家裡門前每天都會坐著幾個老人和媽媽聊天,我是不會加入她們的行列,因為我會去看看我種的花又開了幾朵,只要看到花開的很漂亮,爭相鬥艷的等著我這個主人欣賞,我就會很開心。一天,媽媽突然跟我說某個鄰居伯伯很可憐,自從老婆往生後,總是念著要趕快下去找老婆和
Thumbnail
一個朋友每次都會問我一些不是問題的問題,讓我覺得很不可思議,最近的問題是--她的“阿門”叫她現在要趕快先結婚,可是,她現在沒有男朋友要怎麼辦?我反問她:「既然沒有男朋友,那要結什麼婚?應該是先讓工作穩定吧!要不然怎麼生活?」她說:「阿門說的啊!」我問她什麼時候她這麼聽“阿門”的話了?
Thumbnail
對於「不捨」這兩個字讓我內心的感觸特別深,該從何說起呢?就先從爸爸說起吧!還有婚姻時,公公不是很喜歡我回娘家,甚至規定我必須當天來回不能過夜,然而,光是路程來回至少要5個小時,因此,我回娘家的時間是有限的,總是匆匆忙忙,爸爸會用那種“不捨”的眼神看著我,然後目送我的車子開走,我總是能從
Thumbnail
遠離憂鬱和憤怒,遠離折磨人的情緒...... 觀功念恩、善行點滴,讓心,重新找回寧靜和喜悅~ —資料來源:福智文教基金會
Thumbnail
破除自我批判、極端思維、逃避心理,洞悉壞習慣根源,使你過得更快樂的自我療癒指南
● 如何維持內在和諧(穩定)?●如何抵抗現代生活中的焦慮和沮喪? Ans: 面對問題才能解決問題,把意志放在自己可控制、可努力的地方,我們要全心專注進入心流,不讓慌亂、雜念進入意識中干擾。 跟人有關的,用各種溝通技巧想辦法協調; 不能控制的部分,放寬心,用隨遇而安的態度來面對;這很難沒錯,但
光師傅說心經4 作者 慧光法師/菩薩寺廟 IBS 總住持 2022 維摩舍文教 ❍ ❍ ❍ ❍ ❍❍ ❍ ❍ ❍ ❍❍ ❍ 斷煩惱更是如此,唯有靠自己努力,自己的苦才有辦法超越。 愈認識煩惱,你就愈有動力去消滅它;愈不認識煩惱,你就愈可能認敵為友、任它擺布。所以要精進,要主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一些抒發情緒、擺脫憂鬱情緒的方法,包括找人訴說心裡的想法、寺廟訪問、親近大自然、訓練肌肉、運動、嘗試新事物等。提供給那些正在低潮中的人一些改善情緒的建議。
Thumbnail
看到媽媽如此的悲觀、消極,儘管是身邊的人也未必能幫上什麼,畢竟老人家的觀念已經根深蒂固了,有段時間我跟媽媽說她的一些觀念要改,她總回我:「要改什麼?怎麼改?我都已經幾歲的人了?」每每聽到她這麼說,我也不想再多說甚麼,只覺得「當局者」往往陷在自己的世界而不自知,且,一個人若真的有心想改變
Thumbnail
雖然說父母給予孩子的愛是不求回報的,但是,我們會發現孩子在我們身上學到的點點滴滴,因此有時候我們會感覺到在孩子身上似乎看到我們的影子,這就是「教育」的重要性,因為我們在「傳承」,傳承著我們的習氣,傳承著我們的優缺點,傳承著我們的觀念、想法,甚至一舉一動,看似平常,卻是不容小覷,它往往會
Thumbnail
爸爸往生後,我會盡量多抽空回去陪伴媽媽,家裡門前每天都會坐著幾個老人和媽媽聊天,我是不會加入她們的行列,因為我會去看看我種的花又開了幾朵,只要看到花開的很漂亮,爭相鬥艷的等著我這個主人欣賞,我就會很開心。一天,媽媽突然跟我說某個鄰居伯伯很可憐,自從老婆往生後,總是念著要趕快下去找老婆和
Thumbnail
一個朋友每次都會問我一些不是問題的問題,讓我覺得很不可思議,最近的問題是--她的“阿門”叫她現在要趕快先結婚,可是,她現在沒有男朋友要怎麼辦?我反問她:「既然沒有男朋友,那要結什麼婚?應該是先讓工作穩定吧!要不然怎麼生活?」她說:「阿門說的啊!」我問她什麼時候她這麼聽“阿門”的話了?
Thumbnail
對於「不捨」這兩個字讓我內心的感觸特別深,該從何說起呢?就先從爸爸說起吧!還有婚姻時,公公不是很喜歡我回娘家,甚至規定我必須當天來回不能過夜,然而,光是路程來回至少要5個小時,因此,我回娘家的時間是有限的,總是匆匆忙忙,爸爸會用那種“不捨”的眼神看著我,然後目送我的車子開走,我總是能從
Thumbnail
遠離憂鬱和憤怒,遠離折磨人的情緒...... 觀功念恩、善行點滴,讓心,重新找回寧靜和喜悅~ —資料來源:福智文教基金會
Thumbnail
破除自我批判、極端思維、逃避心理,洞悉壞習慣根源,使你過得更快樂的自我療癒指南
● 如何維持內在和諧(穩定)?●如何抵抗現代生活中的焦慮和沮喪? Ans: 面對問題才能解決問題,把意志放在自己可控制、可努力的地方,我們要全心專注進入心流,不讓慌亂、雜念進入意識中干擾。 跟人有關的,用各種溝通技巧想辦法協調; 不能控制的部分,放寬心,用隨遇而安的態度來面對;這很難沒錯,但
光師傅說心經4 作者 慧光法師/菩薩寺廟 IBS 總住持 2022 維摩舍文教 ❍ ❍ ❍ ❍ ❍❍ ❍ ❍ ❍ ❍❍ ❍ 斷煩惱更是如此,唯有靠自己努力,自己的苦才有辦法超越。 愈認識煩惱,你就愈有動力去消滅它;愈不認識煩惱,你就愈可能認敵為友、任它擺布。所以要精進,要主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一些抒發情緒、擺脫憂鬱情緒的方法,包括找人訴說心裡的想法、寺廟訪問、親近大自然、訓練肌肉、運動、嘗試新事物等。提供給那些正在低潮中的人一些改善情緒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