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2/2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復刻新公園的記憶

自從幾年前,父母相繼過世,我們就沒娘家可回,也沒初二回娘家這令人稱羨且期待的日子。因為回娘家一直是我們結婚離家後,唯一可以全員到齊,家裡最熱鬧的時候。不像除夕夜只有二老及我弟弟一家人,也不像其他家庭聚會,總有人因故缺席。

以往回娘家時,大家常不約而同地(特別是我們四姊妹)穿著紅色衣裳,攜家帶眷,大包小包地回家。吃飯倒是其次,但三代歡聚一堂,大家互發紅包,長輩晚輩都笑得合不攏嘴,是我春節期間最開心也是最期盼的日子。

父母均離世後,姊妹們也不好叨擾弟弟,因為弟妹也得回娘家。於是我們約定,在年節中找個大家都方便的時間聚餐,並由姊妹輪流主辦。

今年輪我主辦,我們約在新公園旁的點水樓聚餐,餐畢到公園散步聊天。

***

我們暱稱的「新公園」,原名「臺北公園」,之所以為「新」,是因為較「圓山公園」晚興建及落成。它是當時住在齊東街的我們最常去的公園,裡面原本還有些兒童遊樂設施。

我們由齊東街搬到還是一片稻田的東區後(忠孝東路三段、敦化南路以東),由於地緣之故,不再去新公園,而是去甫落成的國父紀念館。

成年之後,我極少再去新公園,較有印象的一次是與當年的男朋友約會。

1996年2月28日,新公園內的二二八紀念碑落成,於焉改為「二二八和平公園」。當時,北側(台博館側)及東側(臺大醫院捷運站側)的水泥高牆已部分拆除改為鑄鐵欄杆,讓公園與街景結合,且更具穿透感。

此後,大多是由捷運站匆匆穿越二二八公園到西門町,或去館前路或臺大醫院辦事或陪病時,在人行道隔著欄杆看上一眼。

***

初春周末的二二八公園遊人如織,公園不大,但也不覺擁擠,有些年輕人在台博館前的廣場練舞,有些街頭藝人在公園角落展藝,不懼人的水鳥及松鼠在乾涸的荷花池及一旁的大樹來回覓食,也頗得遊人歡心。

我們由時光相簿中找出老照片,期望復刻兒時記憶。由新公園到二二八公園,公園名稱改變,年歲改變,但親情始終不變。


新公園中曾有的兒童遊樂設施。1967/4。

新公園中曾有的兒童遊樂設施。1967/4。

新公園中曾有的兒童遊樂設施。1967/4。


新公園石燈籠的昨日。1953/02/23。

新公園石燈籠的昨日。1967/11/19。

二二八公園石燈籠的今朝,被小白鷺及夜鷺佔領,石燈籠的地基也沒入池邊的鐵線蕨中。2024/02/18。


新公園石拱橋的昨日。1953/02/23。

新公園石拱橋的昨日。1967/11/19。

二二八公園石拱橋的今朝,是否發現石拱橋的前後差異?!欄杆加高,橋面變成樓梯。2024/02/18。

新公園TAIPEI綠籬的昨日。1968夏。

新公園TAIPEI綠籬的昨日,我們長高了,樹也長高了,小妹太矮看不到。1972/2。

二二八公園TAIPEI綠籬的今朝,綠籬豐滿又比人高,綠籬前被鐵欄杆圍住的區域,看起來像是沒放水的水池,一旁的松樹太高,因此拍不到台博館。2024/02/18。


新公園翠亨閣的昨日,背景的典雅洋樓可能是台大醫院。1967/11/19。

新公園翠亨閣的昨日,翠亨閣係於1963年興建完工,四周有四座涼亭。1968夏。

新公園翠亨閣的昨日,後方的洋樓可能是台大醫院。1968夏。

二二八公園翠亨閣的今日,背景新蓋的建築物好醜。2024/02/18。


館前路的昨日,由台博館清晰可見台北車站四個大字及車站正面,那時,小朋友都愛爬到銅牛上拍照。1967/11/19。

館前路的今朝,大門前的銅牛底座變矮,館前路的幾棟老建物仍在,電纜線少了,高樓多了,天際線越來越狹窄也越來越醜。可惜未在與老照片相同的位置拍照,無法比對超過半世紀以來的變化。2024/2/18。


以上照片均為本人或家人拍攝,請勿擅用,謝謝!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