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中15紀錄片故事特展 回家之後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無標準答案的問題:你覺得這個世界上有神嗎,神會幫助我們嗎,祂現在在做什麼呢?

面對家人,我們通常用第一人稱視角來描述彼此的關係,像是我的媽媽、我的爸爸、我的兄弟姐妹等,強調歸屬性和親暱感,只有家人才會這樣說的這麼自然。

這部紀錄片的導演就是以自己的家庭為拍攝對象所以會帶入第一人稱來拍攝,因為他們也有家庭和家人,所以很難保持客觀的角度拍攝。


個人感想:

因為導演本身是這部紀錄片家庭的一分子,所以會入境,我個人覺得這部紀錄片非常難拍,因為要不能太以自己為中心要讓觀眾有共鳴又能有帶入感所以很難抓那個平衡點。

導演本身認為回家拍這部紀錄片也是好好重新暸解家人的好事,因為他們(導演和家人)很少拍照,所以很難留住美好的回憶,所以導演對他哥哥的小孩也就是姪子拍很多照還有錄影紀錄;但我家超常拍照,所以很多關於我的照片但我不太想拍照反而覺得浪費時間,但看完這個展之後發現拍照的重要性,因為人之後會老記憶會淡忘有照片可以幫助回憶和紀錄。

導演媽媽和爸爸年輕時的照片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導演姪子(上)小時候(下現在)


raw-image
raw-image


因為導演的哥哥會通靈加上媽媽虔誠的信仰,所以家裡有很多神明要拜。

raw-image


導演本身會懷疑有沒有神,因為很多事都不順利所以開始懷疑,並問會通靈的哥哥;我對這件事很有共鳴,因為我家也有信仰但很多次求神幫忙大多數都沒有就會懷疑神在看戲嗎或者沒有神,但之後發現很多小事都不是自己能完成的像是巧合般的感覺。

    avatar-img
    36會員
    142內容數
    可能幸福學院|非學校・親子團・幸福家|學習幸福的可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可能幸福學院 的其他內容
    台北國際書展於2/20開展,這次主要分為八個主展館,後面會一一和大家介紹。而這次的亮點在於「荷蘭主題國館」,因為今年正好是近代史中台灣與荷蘭相遇的400週年,因此邀請了荷蘭來共同合作。 這次的八大主題館分別為荷蘭主題國館、船說兒童主題館、中小學生讀物主題館、台灣漫畫館、書展市集、數位主題館、書
    今天我們來到了台北信義的世貿一館,參觀「台北國際書展」,整個展館非常大,包含了很多不同的出版社、公司的攤位,各個攤位也都有非常多的,像是有一個攤位我就很印象深刻他借了一個旋轉木馬、小朋友玩的搖搖車在上面放要賣的書,當時在外面看到的時候還以為是書展裡面有旋轉木馬🤣
    台北國際書展為全台規模最大書展,2024 第32屆的台北國際書展以荷蘭作為主題國,展覽中包含許多荷蘭小說家的作品,也有作家見面會、簽書會等活動。展覽內部空非常大,人也多,平日比較多學校參觀,裡面除了荷蘭主題館還有動漫輕小說、童書、文創文具、外文書等專區,要買書的話可以看非常久。 這次是我第一次看書
    2024年台北國際書展於近日盛大開幕,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書籍愛好者、作家、出版商和文化界人士。來自日本、韓國、德國、法國、波蘭、泰國、比利時等多國原文書,讓書展增添了不同風格。 在展覽中,來自各個出版商展示了豐富多樣的書籍,涵蓋了文學、藝術、歷史、科學等各個領域。無論是經典名著還是新興作品,都吸
    今天我們來到台北世貿中心參觀2024台北國際書展,從門口排隊的人潮就非常壯觀,進到場內後更是被書海人海包圍,十分熱鬧。
    這次是2024年的書展,書展位置位於台北世貿一館,而這次分成了許多區域,如綜合書區、童書區、國際畫區&外文書區、動漫輕小說區、公民書區&文學書區、數位出版及學習區、文創文具區、主題區、活動沙龍、書展市集、休息區等。 文學書區📘 此區域以學習性質和文類的書為主,而此區共有家,而每一家也都有自己的
    台北國際書展於2/20開展,這次主要分為八個主展館,後面會一一和大家介紹。而這次的亮點在於「荷蘭主題國館」,因為今年正好是近代史中台灣與荷蘭相遇的400週年,因此邀請了荷蘭來共同合作。 這次的八大主題館分別為荷蘭主題國館、船說兒童主題館、中小學生讀物主題館、台灣漫畫館、書展市集、數位主題館、書
    今天我們來到了台北信義的世貿一館,參觀「台北國際書展」,整個展館非常大,包含了很多不同的出版社、公司的攤位,各個攤位也都有非常多的,像是有一個攤位我就很印象深刻他借了一個旋轉木馬、小朋友玩的搖搖車在上面放要賣的書,當時在外面看到的時候還以為是書展裡面有旋轉木馬🤣
    台北國際書展為全台規模最大書展,2024 第32屆的台北國際書展以荷蘭作為主題國,展覽中包含許多荷蘭小說家的作品,也有作家見面會、簽書會等活動。展覽內部空非常大,人也多,平日比較多學校參觀,裡面除了荷蘭主題館還有動漫輕小說、童書、文創文具、外文書等專區,要買書的話可以看非常久。 這次是我第一次看書
    2024年台北國際書展於近日盛大開幕,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書籍愛好者、作家、出版商和文化界人士。來自日本、韓國、德國、法國、波蘭、泰國、比利時等多國原文書,讓書展增添了不同風格。 在展覽中,來自各個出版商展示了豐富多樣的書籍,涵蓋了文學、藝術、歷史、科學等各個領域。無論是經典名著還是新興作品,都吸
    今天我們來到台北世貿中心參觀2024台北國際書展,從門口排隊的人潮就非常壯觀,進到場內後更是被書海人海包圍,十分熱鬧。
    這次是2024年的書展,書展位置位於台北世貿一館,而這次分成了許多區域,如綜合書區、童書區、國際畫區&外文書區、動漫輕小說區、公民書區&文學書區、數位出版及學習區、文創文具區、主題區、活動沙龍、書展市集、休息區等。 文學書區📘 此區域以學習性質和文類的書為主,而此區共有家,而每一家也都有自己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影像是完美複製的工具,卻也是赤裸裸的武器 影像可以記錄下那些我們怱略的細節,那些我們遺忘的瞬間,為了留住這些畫面,才有了電影、有了紀錄片。 而家,是每個人最親近的關係,也是不得不面對的關係。 或許每個人的家庭都不一樣,或許在成長過程中有爭執,但那都是彼此表達愛的方式。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中,總共有三部紀錄片,《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而這三步就是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出發,神人之家是我,日常對話是她,給阿媽的一封信是你,而我選擇介紹的是日常對話。 導演兒時,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以逃離持刀父親的搜
    Thumbnail
    《神人之家》是2022年公開上映的台灣紀錄片,由盧盈良執導,以導演自身家庭為故事背景,講述了他與他家人之間的故事。(取自維基百科) 展覽介紹📽️ 導演盧盈良是一位嘉義人,從高職開始對電影非常有興趣,因此獨自來到台北生活。當家人用bbcall聯絡他時才發現他是真的下定決心離開。 2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是在府中15 3-5樓的特展。展覽中,講述的是三部台灣的紀錄片《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三個都是和家人有關的故事,都是把導演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拍下來的故事。我覺得很特別,很少看過這樣的紀錄片,甚至我來之前都不知道有人會把自己生活拍成電影,今天只有看到預
    Thumbnail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展出三部台灣導演以第一人稱視角拍攝的家庭紀錄片,他們以自己的家人作為拍攝對象,開啟一場對家的探索旅程。(參考展區手冊介紹) 展期|112/12/12-113/04/07 (休館日1/2、2/5、2/9(除夕)、2/10(初一)、3/4、4/1) 時間|9:30-17:
    Thumbnail
    回家之後,我們都屬於彼此 面對家人,我們總是習慣使用第一人稱視角來描述彼此的關係,例如「我的媽媽」、「我的爸爸」、「我的兄弟姊妹」等,強調歸屬性和親暱感,也只有在談論家人時會使用得如此自然。 紀錄片導演以自己的家人為拍攝對象,也不得不代入第一人稱,將自己也投入作品中,因為他們跟大部分的人一樣,都
    Thumbnail
    故事描述著一個紀錄片導演,回到家鄉,拍攝自己的家人,和家人的互動,他的角度是從「我」的第一人稱視角開始,對他來說拍攝家人,也是重新認識的一個過程。
    Thumbnail
    2023年3月,我在參與為期六天的「金馬影展青少年電影課」時,有幸觀賞了盧盈良導演的作品《神人之家》,也聽到導演本人的分享。雖然無法完整記得觀後的感受,但我記得我非常喜歡,也給出四顆星的評價(滿分5顆星)。時隔近一年,2024年2月,這次在府中15《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中,又再一次遇到了這部
    Thumbnail
    特展「回家之後」是位於府中15的紀錄片特展,以「家人」為主題,並且是以導演的家人作為主題,所以導演在紀錄片當中也會入鏡、拍攝。 展場共有三層,每一層分別是「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三部都是有入圍最佳紀錄片的,非常厲害的作品。
    Thumbnail
    這部電影故事講述了女兒家家用一生的執拗固執,想逃離家卻又不得不回家的故事。透過觀眾的自身經歷跟角色所陳述的行為,不論是被父母催促著婚事、照顧父母的辛勞、失去親人的感受等等的,只要重疊度越高就會越加的感同身受。
    影像是完美複製的工具,卻也是赤裸裸的武器 影像可以記錄下那些我們怱略的細節,那些我們遺忘的瞬間,為了留住這些畫面,才有了電影、有了紀錄片。 而家,是每個人最親近的關係,也是不得不面對的關係。 或許每個人的家庭都不一樣,或許在成長過程中有爭執,但那都是彼此表達愛的方式。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中,總共有三部紀錄片,《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而這三步就是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出發,神人之家是我,日常對話是她,給阿媽的一封信是你,而我選擇介紹的是日常對話。 導演兒時,身為同性戀者的母親因受不了父親長期家暴,便帶著導演與妹妹到處躲藏,以逃離持刀父親的搜
    Thumbnail
    《神人之家》是2022年公開上映的台灣紀錄片,由盧盈良執導,以導演自身家庭為故事背景,講述了他與他家人之間的故事。(取自維基百科) 展覽介紹📽️ 導演盧盈良是一位嘉義人,從高職開始對電影非常有興趣,因此獨自來到台北生活。當家人用bbcall聯絡他時才發現他是真的下定決心離開。 2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是在府中15 3-5樓的特展。展覽中,講述的是三部台灣的紀錄片《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三個都是和家人有關的故事,都是把導演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拍下來的故事。我覺得很特別,很少看過這樣的紀錄片,甚至我來之前都不知道有人會把自己生活拍成電影,今天只有看到預
    Thumbnail
    「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展出三部台灣導演以第一人稱視角拍攝的家庭紀錄片,他們以自己的家人作為拍攝對象,開啟一場對家的探索旅程。(參考展區手冊介紹) 展期|112/12/12-113/04/07 (休館日1/2、2/5、2/9(除夕)、2/10(初一)、3/4、4/1) 時間|9:30-17:
    Thumbnail
    回家之後,我們都屬於彼此 面對家人,我們總是習慣使用第一人稱視角來描述彼此的關係,例如「我的媽媽」、「我的爸爸」、「我的兄弟姊妹」等,強調歸屬性和親暱感,也只有在談論家人時會使用得如此自然。 紀錄片導演以自己的家人為拍攝對象,也不得不代入第一人稱,將自己也投入作品中,因為他們跟大部分的人一樣,都
    Thumbnail
    故事描述著一個紀錄片導演,回到家鄉,拍攝自己的家人,和家人的互動,他的角度是從「我」的第一人稱視角開始,對他來說拍攝家人,也是重新認識的一個過程。
    Thumbnail
    2023年3月,我在參與為期六天的「金馬影展青少年電影課」時,有幸觀賞了盧盈良導演的作品《神人之家》,也聽到導演本人的分享。雖然無法完整記得觀後的感受,但我記得我非常喜歡,也給出四顆星的評價(滿分5顆星)。時隔近一年,2024年2月,這次在府中15《回家之後》紀錄片故事特展中,又再一次遇到了這部
    Thumbnail
    特展「回家之後」是位於府中15的紀錄片特展,以「家人」為主題,並且是以導演的家人作為主題,所以導演在紀錄片當中也會入鏡、拍攝。 展場共有三層,每一層分別是「神人之家」、「日常對話」、「給阿媽的一封信」,三部都是有入圍最佳紀錄片的,非常厲害的作品。
    Thumbnail
    這部電影故事講述了女兒家家用一生的執拗固執,想逃離家卻又不得不回家的故事。透過觀眾的自身經歷跟角色所陳述的行為,不論是被父母催促著婚事、照顧父母的辛勞、失去親人的感受等等的,只要重疊度越高就會越加的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