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3/06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生活禪系列動畫(二)後念碰不到前念

    生活禪系列動畫(二)後念碰不到前念


    影片的逐字稿,有需要的人可以參考,但主要還是要以影片的內容為主。有錯歡迎告加,感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W1lDFyTi0M&list=PLmud-A-t7hJox8uFW0xYvztWho7_iYg6k&index=2

    無禮司機:馬路是你家開的啊,腦袋有洞。

    藍衣先生:師兄,你怎麼看起來不太開心啊。

    白衣先生:唉!剛剛開車上山,我也不知道發生甚麼事,在紅燈停下來時,有輛車開到我旁邊,搖下車窗大聲罵我,你會不會開車啊,馬路是你家開的啊,腦袋有洞,連車都不會開。

    開車上山過程中,心裡常常不由自主的想到,現代社會怎麼了?我又沒做錯了甚麼,一大早就碰到奇怪的人,這讓我心裡實在很不舒服。

    藍衣先生:所以生活上像類似這樣的事情,用法師在講前念後念不相知,後念碰不到前念的知見,是根本行不通的。

    法師:怎麼說呢?

    藍衣先生:如果說前念後念不相知,那剛剛師兄跟那個人怎麼對罵。還有法師問我怎麼說呢?我怎麼回應?同理我的問題法師要怎麼回應?因為前念後念不相知啊。

    白衣先生:我認為念頭跟念頭之間,彼此都是連續不斷而且有關係的。否則我現在怎麼能講出剛剛的事情呢。

    法師:((1:26)之前曾講過霓虹扇,實際上只有一個點,每一個點的現象出現時,前面的那個點一定已經消失,但我們因為視覺或聽覺暫留的關係,以為還在,所以不斷地跟實際上已經消失的前一個點互動,就举剛剛那個罵人的話,「腦袋有洞」為例子,(1:52)「腦」是第一念,「袋」是第二念,「有」是第三念,「洞」是第四念,講「袋」的時候,「腦」一定要消失,否則「袋」沒辦法出現,講「有」的時候,「袋」要消失,否則「有」沒辦法出現,講「洞」的時候,「有」要消失,否則「洞」沒辦法出現,這個「腦袋有洞」四個字,彼此之間沒關係。

    藍衣先生:但我們經驗上,是前一個聲音並沒有消失,才能連續而且有關係,所以才能聽得懂,「腦袋有洞」的意思,否則消失了,那不是不知道別人講的內容,然後就會變得笨笨的嗎?

    法師:你這個問題很好,值得釐清一下,我們從兩方面來觀察。消失,是不是就不能連續,消失,是不是等於不知道。首先,消失是不是就不能連續?我們反過來想,是不是要消失才能連續,(2:56)我們拿一段音樂來看,從眼睛的角度,樂譜上的每一個音符,是不是占據不同的位置,即使同時用不同的樂器表現,也各自占不同的位置。接著從耳朵的角度,如果要用樂器演奏出來,(3:21)那是不是第一個音符演奏出來,必須要放掉以後,才能出現第二個音符,一直到音樂演奏完畢,如果前一段音符都重疊在一起,那如何成為旋律。

    涅槃經上講:如燈雖念念滅,而有光明除破暗冥,念等諸法亦復如是,如眾生食雖念念滅。亦能令飢者而得飽滿。在經驗上,我們通常是只知道「非常餓」到「非常飽」,但我們仔細觀察,(4:05)當「非常餓」時,吃了食物後,「非常餓」的現象消失,「很餓」的現象出現,接著再吃食物「很餓」的現象消失,「有一點餓」的現象出現,再繼續吃「有一點餓」的現象消失,「有一點飽」的現象出現,繼續吃「有一點飽」的現象消失,「非常飽」的現象出現,因此,如果「餓」的現象沒有消失,「飽」的現象不會出現。


    回到音符的例子上,如果前後兩個音符重疊,會發生什麼事?

    藍先生:經驗上好像從來沒發生這樣的事,前後音符一重疊,應該就沒辦法演奏了。(4:52)呵呵,沒錯,即然不重疊,那也就是說前一個音符沒有到下一個音符去,下一個音符也不是從前一個而來的,每個音符各安其位。

    白先生:用重疊的概念好像就有一點懂了,回到之前那個罵我的人講「腦袋有洞」,這個「腦」跟「袋」不能重疊,所以必須前一個消失後一個才出現。


    法師(5:20)因此,要成為旋律,必須前面的音符滅掉,才能有當下的音符出現,兩者不會錯亂重疊才能變成旋律。

    變成旋律時,一個樂器的一個鍵或一條弦,在一個瞬間的時間,只能有一個音,和奏或和弦的話就會同時有不同的音出現,但卻各發各的聲音,不會互相混相。

    玄沙師備禪師這麼說,鐘中無鼓響,鼓中無鐘聲。鐘鼓不交參(不相交),句句無前後。(5:59)鐘聲、鼓響不會互相混淆重疊,也因此唯有念念滅,不重疊,才能成就一首旋律。講出一段完整的句子,世間萬法皆是如此。

    藍先生:(6:14)法師這樣講念念滅才能連續,好像就可以理解,如果兩個字重疊,例如把「腦」跟「袋」重疊,不管重疊多少,那還真不知道怎麼講。

    白先生:經過法師這樣的解釋,剛剛內心鬱悶的感覺好像就消失了,但是,還有一點不清楚,即然不斷消失,那我們怎麼會知道呢?「楞嚴經」中,佛陀對阿難開示,有一段示範,我們也來現場表演一下,

    (6:48)法師(敲引磬)有沒有聽見?

    藍、白先生回答:有聽見。

    法師(引磬聲停)有沒有聽見?

    藍、白先生回答:沒有聽見。

    法師(敲引磬)有沒有聽見?

    藍、白先生回答:有聽見。

    法師:再來,法師(敲引磬)有沒有聲音?

    藍、白先生回答:有聲音。

    法師(引磬聲停)有沒有聲音?

    藍、白先生回答:沒有聲音。

    法師:有聲音沒聲音你們都能知道對不對?

    藍、白先生回答:對

    法師:所以當問你們「聽聞」的功能,如果聲音消失就沒有聽見,那聽見的功能也跟著消失,接下來再出現聲音,你們怎麼會聽見,因此實際上是不管有沒有聲音,聽聞的功能,不會一下子有,一下子沒有,講白話一點,就是聽見有聲音也能聽見沒有聲音,聲音會生滅,但聞性沒有生滅。回到「腦袋有洞」這個例子,就比較容易理解,所以消失的是聲音現象,一個瞬間的因緣組合「腦」,(8:10)下一個瞬間的因緣組合成「袋」,再下一個瞬間的因緣組合成「有」,接著「洞」。「腦袋有洞」的聲音現象會生滅,但聽聞性從來沒有生滅,所以你才會知道這四個字。

    白先生:法師你這樣講,但實際上我們根本感覺不出來,不但覺得念頭沒有消失,傷心痛苦的事情也沒有消失,而且還栩栩如生,所以才那麼多煩惱啊。


    法師:(8:41)沒錯,也就是因為如此,我們才要修行,但透過這個知見,我們可以在生活中發現,自己經常與消失的在互動,這個過去有時候是10年前的陳年往事,也可能是前幾個月的事,甚至是前幾分鐘的事,像剛剛被罵的經驗一樣,這些當時發生的事情都已經消失,成為記憶。然後用記憶回想的時候,卻以為還是當時的那件事,那些人。但其實過去已經消失,漸漸發現用記憶的時候,跟夢境很像,也自然比較不會緊抓著不放,過去的影響漸漸減輕,進一步才有可能覺察到前一念也是消失的過去。

    白先生:聽法師這樣解釋「前念後念不相知」的這個知見,感覺上沒那麼抽象,在生活中似乎是可以練習的,學著隨時隨地的活在當下,即使運用記憶也知道那是當下全新的念頭。


    藍先生:是啊,這樣讓我更深入的理解,師父講的「念念都是新的」含義,只是這跟我們平常的經驗,真的太不一樣了,而且根本是完全相反,是得花一段時間摸索練習。

    法師:是啊,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禪宗講不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只要大家有恆常心跟毅力練習下去,就自然會有成果。謝謝法師耐心的開示與鼓勵。阿彌陀佛。

    法師:阿彌陀佛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13

    『菩薩問明品10』

    時,覺者菩薩以頌答曰:

    仁今問是義,為曉悟群蒙,我如其性答,惟仁應諦聽。

    諸法無作用,亦無有體性,是故彼一切,各各不相知。

    譬如河中水,湍流競奔逝,各各不相知,諸法亦如是。

    亦如大火聚,猛焰同時發,各各不相知,諸法亦如是。

    又如長風起,遇物咸鼓扇,各各不相知,諸法亦如是。

    又如眾地界,展轉因依住,各各不相知,諸法亦如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W1lDFyTi0M&list=PLmud-A-t7hJox8uFW0xYvztWho7_iYg6k&index=2


    眼耳鼻舌身,心意諸情根,以此常流轉,而無能轉者。

    法性本無生,示現而有生,是中無能現,亦無所現物。

    眼耳鼻舌身,心意諸情根,一切空無性,妄心分別有。

    如理而觀察,一切皆無性,法眼不思議,此見非顛倒。

    若實若不實,若妄若非妄,世間出世間,但有假言說。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