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完美日常》- 不完美才是日常

《我的完美日常》- 不完美才是日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役守廣司,因本片榮獲坎城最佳男主角

役守廣司,因本片榮獲坎城最佳男主角


雖因Tokyo Toilet Project(東京廁所的改造計畫)為基礎的日本政府觀光式宣傳 下,打造有點過於日本民族(職人-美學)的想像。同時明顯導演在角色設定上呈現憑弔過往時代的懷舊意味(如音樂卡帶、底片),淪為過於單向「情感勒索」之嫌,而非能在過去與當代的時間性中,給出一種重新的看待時代性與思考可能。

 

卻也不能忽略導演刻意營造主角每天當下的動作的存有狀態,日復一日的重複,就像是修行。不一定是要像《我的完美日常》裡打掃這種肢體伸展式的,而就算是坐在電腦前打鍵盤的動作,若專注於身體當下,而非在寫(這篇)文章時的功能性,去感受手指碰觸塑料鍵帽與按下觸覺改變的當下,像是一種慎重的身體儀式。

 

電影主角彷彿藝術家的龜毛,將路邊小草小花移植至家中栽培(所以住所才出現紫色的光線),或同一個角度拍攝底片,甚至篩選洗好的照片大量累積以檔案庫方式列管(有點太過誇張),諸如此類像是在提醒著在世的存在者專注於繁忙事務,但對於周遭環境的忽略,乃至於提升幽微的感受活出自我獨特的樣貌。

 

廁所清潔員的飯後休息觀察時光

廁所清潔員的飯後休息觀察時光


如同《愛的預感》殺人犯與受害者家屬日復一日相處每天發生細微的變化,而《我的完美日常》在營造大半「重複流程」,後段開始偏移(原本早上只會喝一罐咖啡,變成兩罐),主角動了真情,被戲劇性淹沒的重複修行瞬間崩毀,反倒是呈現一種西方人文主義式,因為平常過度壓抑,反而因為意外釋放人類各種喜怒哀樂的情緒。

 

結局這樣有點為了劇情變化回到「人」本身,而非東方式的「順應自然」,在想是不是導演身為西方人對於小津安二郎崇拜下,呈現過於刻意的日本,如清掃廁所當下有人要上廁所,主角就在外頭等待,同時等待過程發現了廁所外面的美麗光線。但自己好像習慣台灣打掃阿姨,也不管有沒有人要上廁所,總是不害羞地繼續她的工作。

 

在此要問的並不是質疑導演溫德斯對於日本文化片面的理解,而是以無國界的普世觀點提問《我的完美日常》對於打掃人員的知性塑造意味著什麼?電影中很明顯給出主角拋棄出身於富有家庭,刻意低限物質生活的「隱居」般,並不是現實狀況造成的貧窮,姑且不論背後是不是主角遭受重大挫折的轉變,而是就電影呈現內容本身「當代禁慾主義」式的這樣「無人知曉的苦行」意味著什麼?

 

如同看完《不丹是教室》個人的疑問:「電影在此結束,卻也沒人追問,真實上我們藉由隱居,或是節制物慾等等假裝生活上有所限制能夠多久?我們如何能將個人的道德選擇昇華為一種恆久的宗教,抑或只是一種自我安慰的選擇?」

 

看完《我的完美日常》也是類似上述疑問,電影在隔絕現實中世俗消費主義下各種興趣的「新興宗教」之間紛雜的修羅場。導演只是藉由懷舊遁逸的「個人宗教」,卻忽略營造出來的某種嗜好的品味化會淪為另一種消費的情境。

avatar-img
拉特飯的沙龍
26會員
72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拉特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夢想集中營》則是大部分以極度清晰,幾乎沒有景深的方式,敘述著因為要建蓋滅絕營,一牆之隔則是一旁長官與家屬們的「夢想生活園區」,一種以IKEA型錄般的現代生活「版型」。
於是在釐清關係人外層司法與科學如何看待一個死亡事件之後,進入到了就算解剖也無法得知的人類情感狀況。《墜惡真相》遊走在公眾的,帶有功能性價值判斷,與夫妻不為人知的相處狀況,敘事如同穿針引線在內(當事人與死者關係)外(法院證據判斷)穿梭。
4/5墜惡真相
「做壞掉的人」讓導演擅長詭異、不懷好意冷不防的歪斜感游刃有餘,除了女主角一開始肢體障礙的怪奇感,還有如發神經般發出怪聲,同時把大人世界的具備用途的物件與小孩的玩具錯置、亂丟,並搭配古怪即興,無旋律調性配樂,挑戰噪音與音樂的聲音定義。
在劇情之外,同時也對於年事已高的Víctor Erice 在電影中藉由Miguel不斷招喚記憶的懷舊情感存疑:是否為導演個人意圖?但另一方面,Julio女兒對於父親消失早已釋懷,傾向維持現狀。於是電影大半在些許懷舊的過往情感中拉鋸。 影片一開始呈現過往年代的底片質感,是後來已變成作家
4/5雙眼之間
劇情描述,長得一模一樣的夫妻,又不是雙胞胎,只是一種科幻?還是純粹奇想的開頭,是一種趣味好玩,能否有什麼可以思考之處?《德黑蘭雙面疑雲》完全可以從《寄生上流》階級的隱喻為起點過渡到一種封閉世界的寓言性。甚至擴增了後者的解釋,讓貧窮和富有成為某種互補。
《春風勁草》冗長的對話,電影動輒三個小時,需要多點耐心與專心。還趕上近期Metoo取消文化的列車,卻不是如此片面談論所謂社群媒體上的政治正確,而是藉由「語言辯證」中帶出一絲絲土耳其的民族性,並從鄉村保守又有些荒謬與趣味的教育官僚與人際關係中,最後帶出那個無從置喙的生命處境。
4/5春風勁草
《夢想集中營》則是大部分以極度清晰,幾乎沒有景深的方式,敘述著因為要建蓋滅絕營,一牆之隔則是一旁長官與家屬們的「夢想生活園區」,一種以IKEA型錄般的現代生活「版型」。
於是在釐清關係人外層司法與科學如何看待一個死亡事件之後,進入到了就算解剖也無法得知的人類情感狀況。《墜惡真相》遊走在公眾的,帶有功能性價值判斷,與夫妻不為人知的相處狀況,敘事如同穿針引線在內(當事人與死者關係)外(法院證據判斷)穿梭。
4/5墜惡真相
「做壞掉的人」讓導演擅長詭異、不懷好意冷不防的歪斜感游刃有餘,除了女主角一開始肢體障礙的怪奇感,還有如發神經般發出怪聲,同時把大人世界的具備用途的物件與小孩的玩具錯置、亂丟,並搭配古怪即興,無旋律調性配樂,挑戰噪音與音樂的聲音定義。
在劇情之外,同時也對於年事已高的Víctor Erice 在電影中藉由Miguel不斷招喚記憶的懷舊情感存疑:是否為導演個人意圖?但另一方面,Julio女兒對於父親消失早已釋懷,傾向維持現狀。於是電影大半在些許懷舊的過往情感中拉鋸。 影片一開始呈現過往年代的底片質感,是後來已變成作家
4/5雙眼之間
劇情描述,長得一模一樣的夫妻,又不是雙胞胎,只是一種科幻?還是純粹奇想的開頭,是一種趣味好玩,能否有什麼可以思考之處?《德黑蘭雙面疑雲》完全可以從《寄生上流》階級的隱喻為起點過渡到一種封閉世界的寓言性。甚至擴增了後者的解釋,讓貧窮和富有成為某種互補。
《春風勁草》冗長的對話,電影動輒三個小時,需要多點耐心與專心。還趕上近期Metoo取消文化的列車,卻不是如此片面談論所謂社群媒體上的政治正確,而是藉由「語言辯證」中帶出一絲絲土耳其的民族性,並從鄉村保守又有些荒謬與趣味的教育官僚與人際關係中,最後帶出那個無從置喙的生命處境。
4/5春風勁草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即便以現代的觀點來看,知名指揮家伯恩斯坦的情感生活,也不容易為主流價值所接受,但他無論是對妻子費莉西亞,還是對同志愛侶柯斯藍,都是有情有義。感情的事,不適宜用道德,去做絕對的黑白論斷,親密關係裡,各人有各人的功課,能夠無愧於己,無愧於每段關係,應該就是力所能及的最好結局了。 婚內出軌是很多女性
以前都覺得道別是在路上看到那個熟悉的人,你會走上去跟他說,這些年你有多思念、發生了多少事,好不容易終於又遇見了。但長大才發現,原來有一種再見是當我看見你過得很好,我也有了新生活,就讓我們繼續好好生活,不打擾真的是溫柔?這部電影給長大挺好的禮物,學會失去、學會重新擁有新的關係、學會道別。
滯留生 The Holdovers(2023) Director:Alexander Payne 喜歡《滯留生》致敬70年代的片頭,看第二次比第一次還喜歡,整部片嘗試在既定的校園片框架中,玩出的新的高度,甚至感覺有機會成為新一代的聖誕經典電影,劇中幾為毫不相關的孤單角色在聖誕節彼此相擁的細膩情
即便以現代的觀點來看,知名指揮家伯恩斯坦的情感生活,也不容易為主流價值所接受,但他無論是對妻子費莉西亞,還是對同志愛侶柯斯藍,都是有情有義。感情的事,不適宜用道德,去做絕對的黑白論斷,親密關係裡,各人有各人的功課,能夠無愧於己,無愧於每段關係,應該就是力所能及的最好結局了。 婚內出軌是很多女性
以前都覺得道別是在路上看到那個熟悉的人,你會走上去跟他說,這些年你有多思念、發生了多少事,好不容易終於又遇見了。但長大才發現,原來有一種再見是當我看見你過得很好,我也有了新生活,就讓我們繼續好好生活,不打擾真的是溫柔?這部電影給長大挺好的禮物,學會失去、學會重新擁有新的關係、學會道別。
滯留生 The Holdovers(2023) Director:Alexander Payne 喜歡《滯留生》致敬70年代的片頭,看第二次比第一次還喜歡,整部片嘗試在既定的校園片框架中,玩出的新的高度,甚至感覺有機會成為新一代的聖誕經典電影,劇中幾為毫不相關的孤單角色在聖誕節彼此相擁的細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