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9|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低風險創業』秘密是最好的抗風險武器

每間公司只要能夠生存下來,都是有自己營業或商業上的秘密,這個秘密也是護城河。

談到「現金流」,不止是對個人來說很重要,新創公司也需要格外重視;當沒有現金流時,就算前面做了再多的佈局與努力,公司也是會倒,到時會更慘。

當年唸 MBA 的時候,剛好很流行「精實創業」、「設計思考」以及「商業模式圖」,所以對於最小可行性產品 「MVP」 的重要性印象深刻。

當我讀「低風險創業」的時候,彷彿重回進修時期,這本書的內容可以說是以前上課的濃縮版,只是我們教的個案分析跟理論基礎大多來自美國,很少會去探討中國的案例,因此我對於樊登書中所舉的案例,有著深深的距離感。

當然,這並不影響我的閱讀與理解,「創業的核心」本質差異不大,主要是詮釋的方式不同,以及因為所在國家的制度不同,要因地制宜。

例如,本書中所提到的「增長假設」,在台灣的新創比較難想像,這通常是要像美國或中國這種龐大的單一市場,才比較容易在一開始創業就思考增長問題。

當台灣公司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後,大致上會做兩個選擇:

  1. 「選擇出海」,將台灣成功的經營或商業模式複製到海外,或是「直接出口產品」。
  2. 在台灣進行「多角化經營」,從本業垂直延伸至上下游產業,或是水平擴展至不同領域的產業。

台灣近年成長起來的大公司,都是以「電子業」或「半導體產業」為主,其主因或許是它們的「產品」相對容易出口至其它國家,因為其產業規格標準化且具一致性,得以讓國外市場成為增長的新動能。

以內需市場為主的「服務業」,例如餐飲、觀光或零售業,想擴大海外市場就得先建立產業標準,然後再想辦法在地化;在台灣可行的「商業模式」,在其他國家就未必通行,可能因為文化、法規或風俗民情的不同而水土不服。

雖說網路無國界,但台灣的軟體產業大多依附在硬體產業上,一起出口海外;如果像金融科技想要出海就有其難度,畢竟每個國家的金融管制有所差異。

舉例來說,「綠界科技」這家台灣第三方支付市場規模最大的支付品牌,想要到其他國家去發展都困難重重。

較具通用性的「工具類軟體」或「網路應用軟體」,則是被美國、日本及德國等跨國大公司佔領,絲毫無半點抵擋之力;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台灣人是比較能接納外國品牌的。

以前認為比較有機會本土化、在地化的手機通訊軟體,也被韓國公司推出的 Line 所壟斷。

這不禁讓人思考,台灣新創的「增長假設」是否一開始就要把海外市場考慮進來,所推出的產品或服務,都是要能複製到海外市場持續增長呢?


本章重點摘要如下:

  • 創業問題決定市場的大小,而秘密決定著創業風險的大小。
  • 選錯了要解決的社會問題,可能會因為太小賺不到錢;假設秘密不夠,即便市場再大,也可能賺不到錢。
掌握秘密才能讓創業者擁有抗風險的能力,核心競爭力也越強。
  • 將你將路走出來並證明可行時,競爭便會不期而至;當面對由資本力量加持的競爭者時,如何保證自己的「先發優勢」?
什麼是秘密,那就是 「你能做,別人即便知道了也做不了,或是就算做出來,也跟你的不一樣。」
  • 如果一間公司沒有秘密,就沒有護城河,誰想來「搶」都行。
  • 真正的秘密,從來不怕別人知道,因為即便你知道了,也學不會。
如果秘密只是建立在「別人看不上」或「顧不上做」的基礎上,那就有很大的風險。
  • 7-11 的秘密是它卓越的「營運能力」和「對市場的把控能力」。
品牌能讓企業的邊際成本為零。
如果創業者能將口碑和品牌放在同樣的位置,便會擁有別人無法取代的競爭優勢。
  • 以下六種秘密都是企業抗風險的好武器:
  1. 資源。
  2. 科技。
  3. 營運能力。
  4. 品牌口碑。
  5. 價格。
  6. 用戶。
打破行業慣性,找到足夠好的秘密,才能擁有屬於自己的「競爭優勢」
  • 秘密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千萬別想著剛起步就有華為的技術水準,或是 7-11 的營運能力。
  • 如果沒有秘密,不妨假裝自己有秘密;秘密屬於會動腦子的人,你需要做的是始終堅持自己選定的方向,慢慢積累優勢,設法改進自己的不足,時間拉長,優勢就會成為「勝勢」,成為你的秘密所在。
沒有找對秘密的創業都是在謀財害命,謀的可能是你一家人的財,也可能是投資人的財,而害的肯定是你的「創業生命」和員工的「職業生命」,有時還會危及家庭。
用「價值假設」和「增長假設」來驗證是否找到秘密。
  • 「價值假設」假設客戶在使用你的產品和服務時,能夠實現他們的價值需求;價值是真實存在的,還是僅停留在你的想像中。
  • 「增長假設」,能不能讓客戶帶來客戶的銷售效果,讓產品銷量持續增長。
  • 在這兩個假設都成立的前提下,你的產品或商業模式才有可能成功。
  • 打造最小化可行性產品 (Minimum Viable Product, MVP):在開始的時候別投資太多錢,先做一個簡單的原型,然後透過測試,收集用戶的回饋,快速反覆運算,不斷修正產品,最終適應市場的需求。
兩個關鍵點,分別是「最小化」和「可行性」。
所謂的「最小化」就是,你打造一個最小化可行性產品,能不花錢最好就不花錢
  • 那些「鍥而不捨」的傳說實際上是創業者的毒藥;對初創企業來說,MVP 的目的就是將轉彎的「成本最小化」,因為公司資本小、決策成本低,創業者做出改變的方式相對比較輕鬆。
  • 雖然要儘量控制前期成本,將風險降到最低,但還是要重視產品的「可行性」。
  • 良好的用戶體驗應該是「最小化」和「可行性」二者的有機結合,
  • 創業的過程中千萬不要忽略「現金流」,現金流出問題是很多創業公司倒下的一個重要原因
  • 所謂正向現金流,就是得有不斷流進來的現金,讓公司盡可能處於盈利狀態,不是靠融資續命。
  • 任何團隊或個人的成長,都是一個不斷試錯、不斷改進的過程,不犯錯就不會意識到自己存在的缺陷,更不知道改進的方向。


參考書籍:

1. 改變的力量:7-11 的致勝思考法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