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1|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美國狙擊手》─關於必要之惡的職業

    raw-image



    鏡頭一開始,是男主角凱爾(布萊德利·庫柏飾),第一次至伊拉克出任務,身為美國海軍海豹部隊狙擊手的他,第一槍射在一名抱著炸彈的小孩身上。最後到凱爾退伍時,總計在戰場上射殺了160人。第一槍為何重要,也許狙擊手在開了第一槍後,才真正體認到,他的工作,除了建立在國家主義、愛國主義上之外,某方面是試著以人做出神的決定,決定一個人的生死。雖然不一定真的為戰爭這個事實帶來多大改變,戰爭依舊,恐怖主義依然不死。更值得思考的是,是什麼支撐他扣下每一次的板機?對比現今以效益為依歸的資本主義,狙擊手或國防這樣的工作反而是希望生意越少越好?


    有哪些工作是這類性質的呢?似乎是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呢?這邊的「錯」是指,盡量避免此一事項被發生,除非某種程度上的事件發生,否則不會啟動該項機制。有種以備不時之需的性質。國防是一種,誰都不希望以武力解決問題,但是當需要用到武力時,我們必須要有武力與以抗衡,簡單說這種工作是一種下下策式的解決方式,具有最壞打算、憂患意識的思維。


    我認為此類工作須具備兩種條件:第一,非必要時不會動用。第二,必須要有某種,薪水也好,要高過能夠取代平日沒有執行任務的成就感。所以這類性質的工作,平時不會受到眾人注意,甚至對社會沒有任何效益可言,但卻必須存在甚至重要的原因是,當某種條件、事態發展到剩下某種選項時,做為一種選項或者手段被使用。


    有哪些行業符合這兩種條件?先說滿足第一條件「非必要時不會動用」,例如:職業殺手、軍人、鎮暴警察、暴力討債集團、執行死刑槍決的劊子手等等,不曉得醫生出來選市長算不算(笑)。我不說棺材業者或禮儀師這種不希望他生意興隆的行業是因為,人都會生老病死,並不是你不願面對死亡就不會發生的,在此沒有必不必要的問題,而是「絕對」會動用。看起來這類工作很像都跟「致人於死地」有某些程度上關聯,似乎唯有此激烈的手段才能改變事情的態勢,先不談此類工作的效益到底有沒有效果,是短暫的擱置爭議而已,亦或只是一種有所作為的假象。其中執行任務的當事者的心態才是我感到好奇的,我想當事者清楚知道他是在做一個道德上有極大爭議的工作,是什麼支持他做出這些決定呢?這必須考量第二個條件─「工作的成就感不來自工作本身,而是額外的附加條件。」


    殺手、狙擊手、劊子手,我想他們都知道他們「殺人」的事實。殺人在道德上是有爭議的,可見他們的信仰不是建立在全人類的福祉,或者他們會認為這是必要之惡,認為自己是站在正義的一方,然後代替神做出對他人生死的判決,他不一定需要冷血。片中主角凱爾,有家庭、有兒女,會時常打電會回家,並且相信自己是為國家而戰,認為先衛國才能夠保家,從軍的理由或許並不那麼堅定,也許是一時缺錢、或是一時對於恐怖主義者的憤怒,但這些都不是好理由的原因是,直到凱爾看著好友在戰場上一一死去,而戰爭並沒有因為他的做為而帶來改變,所以他的成就感漸漸從射擊多少人轉為,心愛的人支不支持我。他可能這才意識到,人的渺小或者改變不是操之在己的,而對於什麼是無可取代、操之在己的事,其實是家庭、是當一個好父親、是當一個好先生。


    我這麼說並不是說這類工作的人都沒有想清楚什麼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對於道德倫理問題,人類核心價值的問題,有沒有可能是我們都沒有想清楚,我們都有某種缺陷,所以導致這個社會能夠持續地支撐這個行業,沒有這類工作,難道只是烏托邦的想像嗎?必要之惡,到底是生存與道德的二分,亦或是生存必須與道德密切結合,我想唯有試著回答這類問題,我們才能稍微清楚知道,工作應該是什麼。畢竟道德問題並不是交給機器人就解決了,機器人殺人難道就沒有道德問題嗎?問題也許早在是否製造機器人就存在了呀。

    2016/3/27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