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言24-3-12: 衰老,好或不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這世上,有保持對長生不老和不想活太久的想法,因為大家的成長背景不同而延生出對於生命想法的不同。有些人想要活久一點,因為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實現;有些人因為生活坎坷,對於人世變化過於悲哀,認為早點結束生命就是一種解脫。其實,都沒有錯,只是個人的想法和選擇的不同罷了,但無論哪種想法和選擇,自己要負全責就是了。但,這裡用生物演化的角度來看,衰老是生命循環的一員,每個生命都會有老化的時候,只是有些物種很慢,有些物種很快。而如今的研究顯示,衰老可以說是退化,在另一個界面來看,也是一種進化,幫助後代的進化,也就是物種演化的過程之一。衰老快,也代表進化的速度較快;大家可以看看那些很長壽的烏龜,衰老很慢,但相對的物種的進化改變就變慢了;而很多物種的快速演變和蛻變,加速了物種進化的速度,讓下一代產生更多的生理上和思維上的進化。所以,衰老是好或不好,端看用哪種角度去解讀,相信大家都會慢慢去思考這個觀點,對衰老能有更多層面的理解和接受,從而對自己的人生選擇更加的多元化。

 

參考資料如下:

1.    海洋環境與保育:進化原來也是退化,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3736a3d6-03c2-45ad-b59b-7491301a29b3

2.  我們為什麼會死亡?,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science-62561566

3.    退化?進化?不如說是演化-《退化原來是進化》書評, https://pansci.asia/archives/50583

 

avatar-img
2會員
1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ia.Hh@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以下兩篇新聞(減肥藥新突破 引爆千億美元商機, https://www.ctee.com.tw/news/20231108700091-439901, <減肥>瞄準減肥市場!再生元(Regeneron)開發單株抗體,降低GLP-1受體促效劑造成的肌肉流失風險, http://www.genetinf
隨著科技和醫療的進步,很多健康知識的傳播越來越多,大家也越來越重視健康這個議題,當然也包括我自己。現在社會進步到專業人士開始將衰老當作疾病去面對(哈佛科學家:「衰老是種病」,而且能治療,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8563),這篇新聞裏頭說到,生物學並沒有定義
退化性關節炎總是產生許多疼痛上的不適,研究和新聞報導(Breakthrough in Osteoarthritis Research: Nav1.7 Sodium Channels Unveiled as Potential Game-Changer, https://medicine.yale.e
每個年紀階段有每個階段的身體機能狀態要去面對,年輕時生長激素正旺盛,很多食材都消化和吸收的很完善,便要好好補充並把身體的基礎能力給養出來,等到了年老時,身體機能衰退時,至少可以延緩衰退,讓自己的身體機能維持一個雖然少量也不錯的腸胃狀態,這才能更有本錢且健康的面對自己的衰老。所以,身體狀況正常下,要用
逐漸面臨老化的議題,也開始思考著關於老化很多有趣的狀況。看了關於邱醫師(https://m.youtube.com/watch?v=pZlAFlscuhI)的相關youtube,覺得邱醫師真的是很自律健康的人,估計也沒幾個人能做到他這樣的程度,著實佩服。這不禁讓我思考這個社會老年化的普遍現象,因為普
這篇新聞Gut microbes can affect COVID vaccine response (https://news.ki.se/gut-microbes-can-affect-covid-vaccine-response)道出,研究人員顯示我們的腸胃菌叢的豐富度會影響到我們身體對於疫苗
以下兩篇新聞(減肥藥新突破 引爆千億美元商機, https://www.ctee.com.tw/news/20231108700091-439901, <減肥>瞄準減肥市場!再生元(Regeneron)開發單株抗體,降低GLP-1受體促效劑造成的肌肉流失風險, http://www.genetinf
隨著科技和醫療的進步,很多健康知識的傳播越來越多,大家也越來越重視健康這個議題,當然也包括我自己。現在社會進步到專業人士開始將衰老當作疾病去面對(哈佛科學家:「衰老是種病」,而且能治療,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8563),這篇新聞裏頭說到,生物學並沒有定義
退化性關節炎總是產生許多疼痛上的不適,研究和新聞報導(Breakthrough in Osteoarthritis Research: Nav1.7 Sodium Channels Unveiled as Potential Game-Changer, https://medicine.yale.e
每個年紀階段有每個階段的身體機能狀態要去面對,年輕時生長激素正旺盛,很多食材都消化和吸收的很完善,便要好好補充並把身體的基礎能力給養出來,等到了年老時,身體機能衰退時,至少可以延緩衰退,讓自己的身體機能維持一個雖然少量也不錯的腸胃狀態,這才能更有本錢且健康的面對自己的衰老。所以,身體狀況正常下,要用
逐漸面臨老化的議題,也開始思考著關於老化很多有趣的狀況。看了關於邱醫師(https://m.youtube.com/watch?v=pZlAFlscuhI)的相關youtube,覺得邱醫師真的是很自律健康的人,估計也沒幾個人能做到他這樣的程度,著實佩服。這不禁讓我思考這個社會老年化的普遍現象,因為普
這篇新聞Gut microbes can affect COVID vaccine response (https://news.ki.se/gut-microbes-can-affect-covid-vaccine-response)道出,研究人員顯示我們的腸胃菌叢的豐富度會影響到我們身體對於疫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重啟人生》一開始就點出一個讓我當頭棒喝的真相,當然這個真相理論上每個人都知道,只是我們大多在逃避,而這本書就是要當面告訴你,每一個人的衰退都來得比你預期的早。 「不論從事哪一種高技能職業,幾乎都會在快40 歲到50 歲出頭時,開始走向衰退。」 好啦,誰都知道人老了就會開始衰退,只是我一直以為衰
Thumbnail
人活得究竟要有多長?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引發許多討論。有人認為,人生苦短,應當盡情享受活著的每一天;也有人認為,人應當活得長壽,見證更多世界的精彩。 . 我認為,人活到60-70歲就足夠了。 . 一、活得太老只會造成負擔 . 我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經歷了照顧父母親臥病多年的
Thumbnail
不要逞強不要抗拒變老,平衡運用智慧跟體力,你會一直過得很好。
Thumbnail
關於一個人從青年步入老年的生理心理變化,統整的報導和文藝作品卻很少。我們都不知道,一個人要如何變老?應該說,我們要如何面對變老的事實?
Thumbnail
隨著時間流逝,年歲不斷增長、父母也漸漸老去…。此時,除了要好好鍛鍊自己的身心健康、為即將到來的老年做預備之外,學習如何在忙碌、壓力等因素下找到自己的生活平衡,也是人生下半場一定要學習的功課。 準備照顧父母的心態 看到父母體力衰退、變老的樣子,難免會不知所措、甚至想逃開。「變老的勇氣」一書作者岸見
Thumbnail
就要三十年過去,你們做父母的議題是不是來到死當的臨界點了。
Thumbnail
關於長生不老,這個問題,古往今來討論了幾千年。 討論了幾千年後,普遍得出了這個結論,精神也許可能長存,肉身則一點戲沒有。 生物學家在談到延長人類壽命時,用過這樣一個恰當的解釋:人老了,很多時候是系統性的崩潰,是大量的基因開始集體出錯,各種器官開始綜合性衰竭,不僅僅是哪裡得病治哪裡,治好了就繼續開
Thumbnail
每次過年的時候,常常可以見到家族之內的高齡者,但隨著他們的年紀增長,也讓我思索到幾個有關於生命的議題,以及對於未來的想像
Thumbnail
你想像的老年生活只有衰弱和一成不變嗎?想瞭解你對於老後生活有哪些錯誤迷思嗎?如果你想改變你對自己或家人老後生活的想法與觀念,歡迎繼續閱讀。
心隨念走 身隨緣走 人不能靠心情活著 而是靠心態活著 內心豐盈的人 會用心過生活 將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這樣充滿智慧的人才不會在歲月蹉跎中老去 人不是慢慢變老 而是一瞬間變老的 人變老 不是從第一道皺紋 第一根白髮開始 而是從放棄自己那一刻開始 只有對自己不放棄 才能活成不怕老
Thumbnail
《重啟人生》一開始就點出一個讓我當頭棒喝的真相,當然這個真相理論上每個人都知道,只是我們大多在逃避,而這本書就是要當面告訴你,每一個人的衰退都來得比你預期的早。 「不論從事哪一種高技能職業,幾乎都會在快40 歲到50 歲出頭時,開始走向衰退。」 好啦,誰都知道人老了就會開始衰退,只是我一直以為衰
Thumbnail
人活得究竟要有多長?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引發許多討論。有人認為,人生苦短,應當盡情享受活著的每一天;也有人認為,人應當活得長壽,見證更多世界的精彩。 . 我認為,人活到60-70歲就足夠了。 . 一、活得太老只會造成負擔 . 我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經歷了照顧父母親臥病多年的
Thumbnail
不要逞強不要抗拒變老,平衡運用智慧跟體力,你會一直過得很好。
Thumbnail
關於一個人從青年步入老年的生理心理變化,統整的報導和文藝作品卻很少。我們都不知道,一個人要如何變老?應該說,我們要如何面對變老的事實?
Thumbnail
隨著時間流逝,年歲不斷增長、父母也漸漸老去…。此時,除了要好好鍛鍊自己的身心健康、為即將到來的老年做預備之外,學習如何在忙碌、壓力等因素下找到自己的生活平衡,也是人生下半場一定要學習的功課。 準備照顧父母的心態 看到父母體力衰退、變老的樣子,難免會不知所措、甚至想逃開。「變老的勇氣」一書作者岸見
Thumbnail
就要三十年過去,你們做父母的議題是不是來到死當的臨界點了。
Thumbnail
關於長生不老,這個問題,古往今來討論了幾千年。 討論了幾千年後,普遍得出了這個結論,精神也許可能長存,肉身則一點戲沒有。 生物學家在談到延長人類壽命時,用過這樣一個恰當的解釋:人老了,很多時候是系統性的崩潰,是大量的基因開始集體出錯,各種器官開始綜合性衰竭,不僅僅是哪裡得病治哪裡,治好了就繼續開
Thumbnail
每次過年的時候,常常可以見到家族之內的高齡者,但隨著他們的年紀增長,也讓我思索到幾個有關於生命的議題,以及對於未來的想像
Thumbnail
你想像的老年生活只有衰弱和一成不變嗎?想瞭解你對於老後生活有哪些錯誤迷思嗎?如果你想改變你對自己或家人老後生活的想法與觀念,歡迎繼續閱讀。
心隨念走 身隨緣走 人不能靠心情活著 而是靠心態活著 內心豐盈的人 會用心過生活 將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這樣充滿智慧的人才不會在歲月蹉跎中老去 人不是慢慢變老 而是一瞬間變老的 人變老 不是從第一道皺紋 第一根白髮開始 而是從放棄自己那一刻開始 只有對自己不放棄 才能活成不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