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9|閱讀時間 ‧ 約 22 分鐘

水上勉和他的《飢餓海峽》

    現在,我越來越強烈感受到,觀看電影長片是需要體力和耐性的,而且還必須是與你的興趣相關,或者符合自己工作的需求,少了這些條件的支撐,大概就沒有觀後的成就感了。

     

    今天,我完成了一項工作,看完電影長片《飢餓海峽》(3小時),再次對改拍自水上勉推理小說中的社會性給予強烈的關注。於是,我趕緊找出原著小說《飢餓海峽》(上下冊,55萬字),了解水上勉寫作這部長篇小說的動機。他在後記中提及:這部作品最初於1952年1月至12月在《朝日周刊》連載,但故事並未完結,連載結束後,他花了半年時間補寫了530枚稿紙(大約21萬字左右),結集由朝日新聞社刊行。

     

    他說,撰寫這部小說的前一年,他與臼井吉見(評論家)、柴田鍊三郎(小說家)三人至北海道旅行演講,並造訪了岩內。岩內這地方曾經發生大火災,而且那天剛好是「洞爺丸」行經津輕海峽時遭遇強烈颱風翻覆,導致大量傷亡(乗客・乗員1,314名中1,155名死亡、生存者159名),報紙對這起輪船翻覆事件大幅報導,但報導岩內的火災僅寥寥數行而已。出於小說家的自覺,報紙幾近沒有報導它,反而激發了他的興趣。當下,他靈機一動,決定把這兩起同一天發生的悲劇事件結合起來,以社會推理小說的藝術手法,來探討和反思這悲劇後面的犯罪根源。

     

    在創造人物原型上,他借用同鄉若狹的好友(水口修二)的人生經歷(他前往中國南滿州闖蕩失敗於戰後赤手空拳到北海道當礦工的奮鬥姿影)與小說主角樽見京一郎的形象相重疊,加諸他如畫抒情地寫出那裡的海景與地理景觀,給讀者身臨其境的視覺震撼,又具有高度的娛樂性,這是很難得的成就。從這個意義上而言,《飢餓海峽》堪稱水上勉的經典作品,也是它至今長銷走俏的原因。我又想,電影版《飢餓海峽》長片3小時,要讀完這部55萬字原著長篇小說,恐怕需要兩個星期。然而,如果你想從水上勉的小說中,重探日本戰後初期的重大社會事件的面相,花費這些時間依然是值得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