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1|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老闆視角是怎麼養成的?

過年後馬上收拾心情,想辦法提高專注力,對比去年,今年回神的速度快很多。

看來養成好習慣,確實能讓自己快速恢復狀態,每次碰到長假都放飛好幾天,想要把心思拉回正軌都要花上不少時間。

不過這也跟年後預先安排不少事情有關,想到後續還這麼多事,似乎也沒辦法停下腳步。

昨天偶然聽到老婆跟她兼職公司的老闆通話,結束後我就跟老婆說:「難怪妳老闆喜歡找妳討論公司的發展方向,因為妳妥妥地就是從老闆的思維出發,用跟妳老闆一樣的視角在看事情。

講完這段話後,老婆楞了一下回我說:「我只是已經習慣從資方的角度看事情而已,我在這間公司的角色是財務顧問,不單純只是個員工。

為什麼我會突然蹦出「老闆視角」這個詞呢? 因為在她們的對話中,完全都是在思考怎麼做對公司比較好,不管是擴大經營、找投資、找新場地又或是新聘員工,這個流程怎麼進行是最佳決策,其實都要經過反覆的討論才能更清晰一些。

所謂的「老闆視角」並非在貶低當員工有什麼不好,只是大多數的從業人員,實際上是在「執行」老闆所下的決策,但很難參與到公司決策的過程中,因為兩者思考的邏輯不太一樣。

對員工來說,上班是要來賺錢的,在意的往往是薪資、工時、休假、員工福利、工作壓力,有野心一點的人還會思考升遷路徑或跳槽機會等;但老闆想要的是對經營公司有利的相關事項,而這往往跟員工所想的相反。

說白了,人事成本也是老闆考量的重點之一,新聘一位員工進來,能為公司創造多少效益,這事先就要評估好;要進一步了解公司接下來發展所產生的業務量,是不是真的需要新聘一位員工,他的薪資多少、能力在哪、能否勝任所指派的任務,以及能否融入既有團隊等。

因此,老闆通常很難跟員工討論公司未來的展望,因為老闆的觀點不見得對員工有利;如果老闆想擴大業務範圍,但想用既有人手去做,員工會認同才有鬼。

不認同老闆的想法,可以用千千萬萬種理由搪塞;我聽過一些老前輩甚至可以把自己不想做的事,包裝成是為公司或組織好的說法,說的好像他是為公司著想,但事實上是自己不想扛這麼多事情。

這就是為什麼有人說,當老闆的人很孤單,有很多事想找人討論,卻找不到人可以講;可以分享的人不熟悉他遇到的問題跟公司狀況,熟悉細節的人卻不適合討論。

市面上很多書的作者都教人要從「老闆視角」思考問題,我覺得這很難做到,因為兩者有著天然的分界線。

我老婆會跟她老闆有共鳴,我覺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兼職」,因為非正職,所以比較可以跳脫自身的利益為公司著想。

但我這樣講好像也不太合理,因為我老婆還是有領公司的錢,那正常來說應該是要思考怎麼做,可以為自己從公司撈更多錢才對。

其實我自己在旁觀察,默默地覺得這不是在做「財務顧問」的工作,而是有點「創業顧問」的起手式,只差在我老婆並沒有真正地投資這間公司而已。

如果她真有投資這間公司,那她現在的所做所為倒是滿符合邏輯的,但不管怎麼說,能跟著一間公司一起成長,也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