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土地|手作步道:用雙手創造與生態共存的一條路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道路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必備設施,最初由人踩踏而形成,如今則借助工程技術開闢。傳統的道路建設方式,如鋪設水泥鋼筋等,雖然能快速完工,卻對周圍生態造成不可逆的破壞,甚至使生物失去生存機會。相對而言,手作步道是一種對生態破壞性較低的方式。


手作步道,顧名思義,是以手工的方式維護步道。其理念是以人類的雙手為限,就地取材,在設計、施作、維護等各個環節,盡量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干擾。因為翻土、搬石頭等施工活動,不可避免地會驚擾到地下的生物們。在修築步道的過程中,看到了許多雞母蟲、蟑螂等小生物,這讓我也意識到,腳下這片土地孕育著豐富的生命。

挖到一隻蝸牛,再把它輕輕地放回去

挖到一隻蝸牛,再把它輕輕地放回去


這次施作的區域位於太管處後方的水管路,大同大禮步道0.4K-0.8K的位置,這條步道也會銜接另外一條德卡倫步道。

在做手作步道的同時,不時聽到對面山壁傳來轟隆隆的開鑿聲,以及卡車倒車的聲音,應該是開挖水泥吧

在做手作步道的同時,不時聽到對面山壁傳來轟隆隆的開鑿聲,以及卡車倒車的聲音,應該是開挖水泥吧


初次參與手作步道,我從搬石頭開始,和一位大姊擔任採石隊。因為要鋪設砌石階梯,所以我們需要尋找的是中大顆的石頭。由於主要幹道上都沒有適合的石頭,我們深入樹林草叢尋找「有緣石」。因為有些石頭看似合適,卻因體積過大無法搬運,或卡在樹木或土裡無法移動,只能讓它們留在原地。

剛開始兩人一組,使用這樣的網袋,有時候兩人的施力不平均(沒默契)造成搬運較吃力,但後來發現畚箕更好用,直接放上去自己搬回來也可以

剛開始兩人一組,使用這樣的網袋,有時候兩人的施力不平均(沒默契)造成搬運較吃力,但後來發現畚箕更好用,直接放上去自己搬回來也可以


與此同時,另一組夥伴正在進行石梯的鋪設。他們首先要確定石梯的走向和坡度,並根據踏點的位置挖出合適的坑洞。然後,將石頭放入坑洞中,並確保石頭的踏面與外緣平整。然而,事情並不是如我們所看的這樣容易。由於石頭的大小和形狀各不相同,很難找到完全符合坑洞的石頭。因此,砌石夥伴們需要不斷調整石頭的位置,直到找到最合適的放置方式。在大石頭定位後,會用中小型石頭或沙土填補縫隙,以確保階梯的穩固性。

raw-image


這些砌石技巧都是經過長年的經驗累積而成的。而志工透過每次擔任不同的角色,也學習到每種工法。


第二天,除了找石頭,我還參與了橫向截水溝的修整。截水溝的作用是將雨水引流到旁邊,防止步道被過度沖刷,另外也可放置一些石塊或斷木讓水往下排前再進行消能。這項工作看似簡單,但我卻做得不太好,還好,大哥大姐們都很熱心、耐心地指導我。

raw-image


手作步道完工後,其外觀與周遭地景融為一體,如果不仔細觀察,很難發現這裡曾經動工過。然而,在看似不起眼的變化背後,都是這些志工們的勞動成果。

小旗子標示著我們施做的位置,完工後其實也看不大出來

小旗子標示著我們施做的位置,完工後其實也看不大出來


感謝友人的邀約,我得以參與太管處志工的手作步道施作。在這次活動中,也和大哥大姐們交流,他們分享發生的事情、走過的路,更多是經驗的傳承。

一群可愛大哥大姊志工們

一群可愛大哥大姊志工們


以前,我總覺得當志工是傻事,付出勞力卻沒有報酬,還不如把時間拿來賺錢或遊山玩水。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逐漸理解,志工服務的價值並非可以用金錢衡量的。志工們用自己的力量,讓這塊土地、這個社會變得更好。在付出勞動的過程中,他們獲得的遠比付出的更多。我想,也是因為你有多餘的,才有這個資本可以付出。



最後,我要感謝這次的機會,讓我得以在太管處住兩晚。花蓮的好山好水好空氣,讓我輕微的感冒症狀瞬間消失,身體不自覺的舒展開來。


avatar-img
9會員
21內容數
我是80後的女孩君,對這世界總有許多的感觸,渴望找到一種抒發的管道,而書寫便成為我的出口。或許,我們從沒遺忘,只是記憶裡的東西過於雜亂,一下子想不起來而已。因此,想趁著自己記憶猶新時,將這些點點滴滴紀錄下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君的走讀日記 的其他內容
尼甘布是斯里蘭卡西岸的小漁村,儘管被大多數旅人當作是被路過的地方,但卻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這裡沒有著名必訪的景點,卻能讓人深刻感受到當地生活的節奏和特色。魚市場、海灘、古老的市場建築,以及瑞士老闆娘號召的環保行動,都讓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去斯里蘭卡大象孤兒院後,重新思考人與動物的關係。
亞當峰(Adam's Peak)位於斯里蘭卡中部,是一個特殊的登山地點,傳說中有不同宗教的故事,吸引著眾多旅人前來朝聖。
這是一篇關於透過遊戲反思成長以及對政治議題興趣增加的文章,作者分享了從對政治冷感到逐漸關心公共事務的心路歷程。同時,回顧了社會歷史,表達了對民主和自由的珍惜,希望積極參與公共事務。
把自己定位在綠葉的角色顯得讓我更自在,不喜歡成為聚光燈的焦點,無法超越負荷的社交,才發現工作需要與生活要適當的分割,很需要屬於自己的me time,剛好這次從活動籌備方變為協助者的角色,讓我可以從旁觀者的視角去記錄些什麼。 位於鎮華街的前鎮菜市場,又稱為銀座街,因為前鎮加工出口區的設立,工廠進駐帶
尼甘布是斯里蘭卡西岸的小漁村,儘管被大多數旅人當作是被路過的地方,但卻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這裡沒有著名必訪的景點,卻能讓人深刻感受到當地生活的節奏和特色。魚市場、海灘、古老的市場建築,以及瑞士老闆娘號召的環保行動,都讓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去斯里蘭卡大象孤兒院後,重新思考人與動物的關係。
亞當峰(Adam's Peak)位於斯里蘭卡中部,是一個特殊的登山地點,傳說中有不同宗教的故事,吸引著眾多旅人前來朝聖。
這是一篇關於透過遊戲反思成長以及對政治議題興趣增加的文章,作者分享了從對政治冷感到逐漸關心公共事務的心路歷程。同時,回顧了社會歷史,表達了對民主和自由的珍惜,希望積極參與公共事務。
把自己定位在綠葉的角色顯得讓我更自在,不喜歡成為聚光燈的焦點,無法超越負荷的社交,才發現工作需要與生活要適當的分割,很需要屬於自己的me time,剛好這次從活動籌備方變為協助者的角色,讓我可以從旁觀者的視角去記錄些什麼。 位於鎮華街的前鎮菜市場,又稱為銀座街,因為前鎮加工出口區的設立,工廠進駐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跑馬古道是淡蘭古道支線其中一條,在入口處可以看到一座雕像,展示早期人民使用木馬搬運木材的情景。從入口往前走約20公尺處,可以看到旁邊山壁放著一些善心人士自製的登山杖,為了讓民眾爬山盡興也同時保護並減少對膝蓋的傷害,分享給需要的民眾使用。
動植物、土地和大自然的能量一直都是連結在一起,過去的人類也是如此與萬物相連,然而隨著時代發展,人類發展出更多的物質能力,也逐漸失去了這份連結。   人們無法感受到大自然的狀態,用著自己覺得好的方式不斷開發著土地,當大自然承受不住這樣的侵害與破壞,就會以祂自己的方式去重整土地,達到休生
Thumbnail
喜歡創作畫畫和手工藝的過程,手中的天然石成為心靈引導者,創作過程中感受內在連接和情緒釋放,無論畫畫或手工藝都是生命中重要部分,創作讓感受到生命美好和意義,每次的創作都是心靈的冒險和對生命的讚歌。分享蠟線創作作品和使用的線材,黃銅線材的特性和擺攤情況,歡迎追蹤和合作。
Thumbnail
[實踐] 想像 有靈感 構思 天馬行空 就像飛翔一樣 自由自在 完成 執行 一步一步的實踐 就像拖著石頭在地上緩慢前進一般   還是得經歷一些過程 才能看見 腦袋想像不到的風景
Thumbnail
建築是什麼? 朝天際線發展之結構物體...... 由水平綿延伸的結構物體......
Thumbnail
在還沒有汽機車、甚至腳踏車也不普及的時代,走路是唯一普遍且多數人皆可選擇的交通方式。過去的街道、城鎮規劃,多是以行人的尺度與行走的品質作為依據,相較於近代以汽機車為主的都市規劃方式,因應汽機車的交通而拓寬道路甚至徵收道路用地,除了改變了以行人為尺度的空間,在追求更快更便利的交通方式之外,相較於自然天
Thumbnail
當我們行走於柏油路面時,經常會發現路面上留下了各種各樣的痕跡,有些是直線、有些是彎曲、有些是短暫的、有些是持久的。這些痕跡的背後,往往蘊藏著無限的可能性和故事。
Thumbnail
一路向上再向上,階梯過後進入岩石與樹根交錯的步道迷宮,在迷霧中找到了桃花源。不同族群、不同文化,卻都在同一塊土地上,背負著傳承的使命、守護著自然之母。
Thumbnail
愛上走路、感受當下的美。每一步都要像「國王在奏摺上蓋印章」一樣謹慎仔細、全神貫注。「提起腳。吸氣。向前踏步,先放下腳跟,然後是腳趾。呼氣。感受腳底穩定地踏在大地上。」
Thumbnail
跑馬古道是淡蘭古道支線其中一條,在入口處可以看到一座雕像,展示早期人民使用木馬搬運木材的情景。從入口往前走約20公尺處,可以看到旁邊山壁放著一些善心人士自製的登山杖,為了讓民眾爬山盡興也同時保護並減少對膝蓋的傷害,分享給需要的民眾使用。
動植物、土地和大自然的能量一直都是連結在一起,過去的人類也是如此與萬物相連,然而隨著時代發展,人類發展出更多的物質能力,也逐漸失去了這份連結。   人們無法感受到大自然的狀態,用著自己覺得好的方式不斷開發著土地,當大自然承受不住這樣的侵害與破壞,就會以祂自己的方式去重整土地,達到休生
Thumbnail
喜歡創作畫畫和手工藝的過程,手中的天然石成為心靈引導者,創作過程中感受內在連接和情緒釋放,無論畫畫或手工藝都是生命中重要部分,創作讓感受到生命美好和意義,每次的創作都是心靈的冒險和對生命的讚歌。分享蠟線創作作品和使用的線材,黃銅線材的特性和擺攤情況,歡迎追蹤和合作。
Thumbnail
[實踐] 想像 有靈感 構思 天馬行空 就像飛翔一樣 自由自在 完成 執行 一步一步的實踐 就像拖著石頭在地上緩慢前進一般   還是得經歷一些過程 才能看見 腦袋想像不到的風景
Thumbnail
建築是什麼? 朝天際線發展之結構物體...... 由水平綿延伸的結構物體......
Thumbnail
在還沒有汽機車、甚至腳踏車也不普及的時代,走路是唯一普遍且多數人皆可選擇的交通方式。過去的街道、城鎮規劃,多是以行人的尺度與行走的品質作為依據,相較於近代以汽機車為主的都市規劃方式,因應汽機車的交通而拓寬道路甚至徵收道路用地,除了改變了以行人為尺度的空間,在追求更快更便利的交通方式之外,相較於自然天
Thumbnail
當我們行走於柏油路面時,經常會發現路面上留下了各種各樣的痕跡,有些是直線、有些是彎曲、有些是短暫的、有些是持久的。這些痕跡的背後,往往蘊藏著無限的可能性和故事。
Thumbnail
一路向上再向上,階梯過後進入岩石與樹根交錯的步道迷宮,在迷霧中找到了桃花源。不同族群、不同文化,卻都在同一塊土地上,背負著傳承的使命、守護著自然之母。
Thumbnail
愛上走路、感受當下的美。每一步都要像「國王在奏摺上蓋印章」一樣謹慎仔細、全神貫注。「提起腳。吸氣。向前踏步,先放下腳跟,然後是腳趾。呼氣。感受腳底穩定地踏在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