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賴喇嘛講三主要道——宗喀巴大師的精華教授
空正見
在這裡的緣起是屬於細微的緣起,亦即諸法的存在僅是由名稱和分別心的安立而存在。換句話說,當我們說諸法是通過言詞和名稱的力量並依賴命名而存在時,我們是在解釋:當緣起出現時,僅是由於名稱的力量而安立存在。從究竟的角度而言,這只是「實質存在空」。
這意味著,由於一個法無法由它自己方面而成立,它缺乏實質的存在,而且它需要依賴其他條件而存在。這裡「其他條件」指的是命名和給予命名的分別心。諸法的存在僅僅是靠命名的力量而安立,也因此諸法是自主存在空。反過來說,因為諸法是自主存在空,所以它是透過命名的力量而存在。
上述這些是細微空性的解釋,當我們談論空性的意義時,我們所討論的是某種在對境上所沒有的東西。諸法是獨立存在空、實質存在空、自方存在空。這三種——獨立存在、實質存在、自方存在——都是被否定的對象。「空」即意味著對境沒有或不是這些東西。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諸法依賴於其他的法,它們依賴於名稱和給予命名的分別心。
當我們使用「空」一詞時,它與我們通常對「沒有某些東西」或「空無」的想法有些相似。但是,如果你認爲空性僅僅是什麼都沒有,那麼你的理解是不完整的。我們應該將空性理解爲「沒有實質的存在」。因爲諸法沒有實質的存在,一切法的存在方式不是獨立存在,但是它們是存在的。這種對空性的理解可以透過理解緣起的含義來獲得,因爲緣起意味著諸法皆依賴於其他法而存在。它們不是獨立而存在,不是由它們自己方面而存在。如果諸法依賴於其他法而存在,那明顯地表示它們的確存在。
■ 問:當聲聞和獨覺完全斷除了煩惱,成為煩惱敵的摧毀者時,他們擁有的是一種無善無惡的中性意識嗎?
■ 答:是的,他們具有無善無惡的中性意識。聲聞和獨覺在達到摧毀煩惱敵的階位後,不僅具有中性意識,而且還可能有其他特質,例如說話刻薄及鄙視他人等等。但是這類行為並不是因瞋怒和貪著之類的煩惱而引起,它們的產生是由於過去生的負面特質所養成的習氣,而現在以不好的方式在身、語、意上呈現出來。
尚未體悟空性的人因為將一切法視為實質的存在,因此會產生瞋心、貪心等等。但是,既然對空性的體悟是直接對治真實存在概念的經驗,那些體悟空性的人,像是聲聞和獨覺,又怎麼會產生瞋心和貪心?
要區分以上這兩種經驗,那些體悟空性的人,雖然沒有把事物視爲實質存在的概念,但事物仍會對他們顯現為實質存在,儘管他們並沒有真實存在的概念。即使是那些已經取得較高的修行成就並已成為煩惱敵的摧毀者,事物仍會對他們顯現爲實質存在。
無論如何,只要有貪心和瞋心,都是由於認為諸法真實存在的概念所致。當你生起貪著時,你不僅將對境視爲有趣或吸引人,還將其視為完全地有趣、完全地吸引人,並且是從它自己方面實質存在。由於這種對諸法的錯誤概念,你會產生強烈的貪著。
類似地,當你看到某個事物,覺得它無趣或沒有吸引力時,你會認爲它完全無趣或完全沒有吸引力。這是因爲你有諸法真實存在的概念所致。
所有這些不同的煩惱,如貪心和瞋心,其主要原因都是從「我」和「我的」的概念而起的。首先,你生起對「我」的貪著,因爲如此,你開始生起各種其他煩惱。通常,你不會想到這個「我」是什麼,但是當它自動出現時,你會強烈地感覺到「我」不僅是名言的存在,而且是一個堅固的「我」從它自己方面實質存在。
認識到世俗的「我」的存在是沒錯的,但是當你把它誇大成具有獨立性存在時,這就是錯誤的。那是出於身見的錯誤見解。因爲你有「我」是真實存在的概念,所以你會產生其他煩惱,例如「我的」的概念,「這或那是我的」的想法。
■ 問:對西方人來說,怎麼可能生起出離的感覺,不去享受我們世界裡的快樂?
■ 答:通常,如果你沒有焦慮、麻煩和憂惱,那是最好的。我們之所以想要實踐佛陀的教義,是因爲我們有一些痛苦和焦慮,但是如果你沒有這些痛苦和焦慮,那麼就無需修行,只需盡情享受就可以了。
如果要簡白的說明中觀應成派思想,可先記得「名言有,自性無」,書中寫道:
諸法的存在僅僅是靠命名的力量而安立,也因此諸法是自主存在空。反過來說,因為諸法是自主存在空,所以它是透過命名的力量而存在。
中觀學者應當分清無與自性無、有與自性有的差異。諸法並非無,而是自性無。所謂的中道是,僅依世間通俗的說法、名言上的角度而說諸法之有,卻不說諸法之自性有。—《中觀根本論釋.佛護論》
中觀應成派會加上簡別,形成符合邏輯的自洽理論:
其認為中論所說的「無」是指「自性無」而非沒有的「無」,所以「自性無」≠「無」,「找不到自性」≠「什麼都沒有」,中論所說的「無」省略了「自性」二字簡別。
由此可以符合邏輯的解釋,有、無、非有、非無,換句話說,中觀應成派認為中論的內容是能符合邏輯的,而西藏前期論師則認為中論的內容是超越邏輯的,當然中論裡的「四句」研究繁雜不是這邊能展開的篇幅,先以中觀應成派觀點來說。
如果要再更扼要些,可記住圖滇悲桑格西所說的「無自性,但是有」:
我並不是一個大格西,但我花了很多年的時間在學習上。後來,當我的心快要對上述內容產生一點理解時,回想起很多年以前老師對我們講「無自性,但是有」這些話,深覺師恩深重。即便老師只是要我們跟著他覆誦「無自性,但是有」,我都覺得他對我有無比的大恩,都是給予我重要教導、賜予我極大幫助的恩師。因為心裡有這種想法,所以,今天花了時間跟大家稍微解釋「無自性,但是有」的意思。—圖滇悲桑格西〈空性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