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才是毒癮背後的真相?!我讀|戒不掉的癮世代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近期看了一本書櫃中不太會有的類型的書:戒不掉的癮世代: 臺灣的毒梟、大麻、咖啡包與地下經濟


我是被書名主標所吸引的,因為同感於對這個世代的癮,很多人都戒不掉,這個癮可能不只是如同書中所提的毒(或藥),也包含著各類的癮,如:工作成癮、3C成癮、物質成癮、性愛成癮⋯⋯等。所以,是的,其實我並沒有特別留意書籍想談的是關於毒和地下經濟。然則,正是因為如此,透過本書,也開啟我對另一個世界新的認識。


一直以來,對於安非他命、海洛因、大麻⋯⋯等,個人對其認知是單一面向,雖然醫學上也會使用做為藥,然而更多時候,我只把它們當成毒,不曾想過背後千絲萬縷的關係,而書中透過許多的案例指出,對某些人來說,他們並非把它當成吸毒,而是某種功能性的東西:


一個「毒品」在社會裡可同時是社交工具、身分象徵,甚至還可以拿來做為流通「貨幣」。更晚近的年代,「毒品」則與不同的職業階級需求相互結合。有像陳阿姨把感冒藥水當成體力補劑,也有像陳鳴敏曾經把安非他命當成解酒劑,也有像吳柏凱國中時在毒品裡找到情感依歸。


忘了是何時看到的資訊,有特別指出感冒糖漿其實喝多會上癮的消息,在書中也有提到:


臺灣市售的感冒糖漿大多內含可待因,這是嗎啡類的衍生物。成分雖低,但仍具有成癮風險,早年甚至有毒販大量收購,並從中提煉製毒品的原料。許多知名廠牌為避免風險,開始降低其含量,或是以其他成分取代。不過,可待因的止痛、止咳效果仍神效,許多雜牌感冒糖漿仍沿續使用,並以低價搶市。


像這般的市井小民,雖然用藥成癮,但他們背後的動機也單純是將其做為治病功能。而年幼時讀書,記憶中,當時書中提及清末人人吸食鴉片,以致國力消弱,然則,我並未讀到的是,在當時,鴉片其實是某種社交儀式:


「臺灣的鴉片早年具有社交功能,類似菸酒的地位,是文人、商人會談時的社交儀式。當時人們談生意、各種社交習慣在青樓,於是便成了性工作者與吸毒的連結,這種連結有其歷史社會背景,並不單只是慾望的沉淪而已。」


因此,透過作者貼近地描寫不同族群、不同人的案例故事,使我對於這個地下經濟及其背景、文化等,都有初步的認識,甚至打破個人原來單一、線性、不曾質疑的思考路徑。雖然,這樣的論調並非是要合理化這些毒癮,然則,去理解某種族群背後的成因及脈絡,才可以提出更合適的戒入方式,也更能有效協助那些意欲戒毒的人群:


毒品不單只是感官享樂,更多時候是生活上的需求。例如賭客為了賭,需要藥物提神。真正讓他們成癮的不是藥物,而是那個生活條件下,為了生存,必須仰賴藥物。毒品在她們的生活是一種工具,用來提神、解酒,甚至你有病痛,沒時間看醫生,也會先用幾口安減緩症狀。青少年藥物濫用的行為背後,不只是青少年的家庭、學校問題的結合,同時也有可能是青少年精神健康問題長期沒有妥善處理。


在閱讀過程中,書中也指出一些個案,雖然決心想戒毒,然則,當他們離開戒治中心後,整個社會環境少了支持,就容易變成孤軍奮戰的一人,加上過往的友人、毒癮的發作⋯⋯等,很容易走上舊路,而那些真的能走出毒品控制的,身邊都少不了支持、陪伴的人,例如:張進益牧師。


在本書中,有描寫一些關於張牧師的故事,我仍特別在網路搜尋了關於張進益的一些資料,其他像是陳鳴敏吳柏凱,也都在書中或多或少地描寫了他們的歷程。透過這些人的身影,作者想表達的另一個觀點在於:


所有的藥物流行與衰退都緊緊扣著該地區的社會結構、社群文化和個人經驗差異⋯⋯每一個社會的成癮問題都反應其獨特歷史、社會的背景。


這使我想到過去曾讀過的另一本書:泰利的街角,作者以非裔都市貧民男性做為故事主體,進而帶出他們被主流社會化約、污名化的歷程,以及都市問題、貧窮再製以及種族議題。在戒不掉的癮世代一書中,則透過作者的描寫,帶著自身去看見毒品背後的社會現象。而這一點正是此書帶給自己最大的收穫與看見。


可惜的是,網路上搜尋此書,多為各書店的販售資訊,少有相關的分享,如果讀到此篇文章的你,也讀過這本書,歡迎也能與我交流分享。





沙龍分二部分,一個專以「心理」、「陪伴」、「藝術」、「生命故事」等為主軸的專題,另一部分則在上述專題以外的書籍或日常分享。期待透過這些用心書寫的文句,與不同時空的 你/妳 相遇,也因為書寫,帶來連結、感動或對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週末看了《可憐的東西》,這部以超現實手法呈現的電影,探索了女性成長和探索之旅,同時挑戰了觀眾的道德底線。影片中的對話引發了對人性與現實的深刻思考,也探討個人的成長與道德規範之間的微妙關係。透過這部作品也提醒了自己,在人生的旅程中,抉擇是屬於我們自己的,無論框架如何,我們都擁有自由。
這本書談過度努力的故事,作者周慕姿以八個主角說故事,並講述了他們各自的困境和諮商過程中發生的轉變。文章談到人們在追求自我價值感時可能會被困在過度努力、迎合別人的迷宮內,提倡放下過度努力,給自己更多的空間和溫柔,並引導了自我接納和對自己的理解,並且帶著這份理解和溫柔面對人生的種種困難,創造新的可能性。
這本書是春節期間為了參加閱讀馬拉鬆活動,特別挑選出來的書。 本書討論了選擇和人生,並提供幾個有趣的觀點,我從中節錄三個個人特別有感的,包含如何選擇、改寫是非問題,以及如何拆解障礙等,也在文末分享了作者對於選擇十大原則的看法。此外,本文也提及了一些有關稻盛和夫的思想和影片的內容,是其中最有感的內容。
今年春節看了幾本書,有的文字對我來說讀起來生硬,就花長一點時間分章閱讀,有的則容易入口,不出一天就可以讀完。因為期待自己讀的書可以用在生活上,即便是一個、二個觀念或方法都好,所以趁著剛讀完,最是有感時,給自己做點書寫,寫下關於此書的學習點。今天先分享這本書:
4/5開啟高效人生的心理課
《葬送的芙莉蓮》故事以不同視角啟航,主角芙莉蓮的冒險開始於勇者們的榮耀,卻在五十年後揭示隱藏在歲月中的種種變故。一段精靈生命的1%,對比千年的歲月,成為她命運的關鍵。故事中矮人艾冉的告白勾勒出生命中舉足輕重的時刻,呼應我們日常中那些微小的選擇,也引發我想探討生命轉捩點與微小選擇的深遠影響。
本篇探討家庭中的情緒與衝突,以及如何解壓縮過去的記憶,重新理解家的故事。 作者透過大家庭的奮鬥史,描繪了父母在三、四、五十年代的生活歷程以及煤炭市場變遷和社會轉變。這段家庭故事不僅讓人找到共鳴點,並感受到記憶與情緒的共振。雖然每個家庭經驗不盡相同,卻能引導重新看待家庭處境,啟發了理解、接納、轉化。
週末看了《可憐的東西》,這部以超現實手法呈現的電影,探索了女性成長和探索之旅,同時挑戰了觀眾的道德底線。影片中的對話引發了對人性與現實的深刻思考,也探討個人的成長與道德規範之間的微妙關係。透過這部作品也提醒了自己,在人生的旅程中,抉擇是屬於我們自己的,無論框架如何,我們都擁有自由。
這本書談過度努力的故事,作者周慕姿以八個主角說故事,並講述了他們各自的困境和諮商過程中發生的轉變。文章談到人們在追求自我價值感時可能會被困在過度努力、迎合別人的迷宮內,提倡放下過度努力,給自己更多的空間和溫柔,並引導了自我接納和對自己的理解,並且帶著這份理解和溫柔面對人生的種種困難,創造新的可能性。
這本書是春節期間為了參加閱讀馬拉鬆活動,特別挑選出來的書。 本書討論了選擇和人生,並提供幾個有趣的觀點,我從中節錄三個個人特別有感的,包含如何選擇、改寫是非問題,以及如何拆解障礙等,也在文末分享了作者對於選擇十大原則的看法。此外,本文也提及了一些有關稻盛和夫的思想和影片的內容,是其中最有感的內容。
今年春節看了幾本書,有的文字對我來說讀起來生硬,就花長一點時間分章閱讀,有的則容易入口,不出一天就可以讀完。因為期待自己讀的書可以用在生活上,即便是一個、二個觀念或方法都好,所以趁著剛讀完,最是有感時,給自己做點書寫,寫下關於此書的學習點。今天先分享這本書:
4/5開啟高效人生的心理課
《葬送的芙莉蓮》故事以不同視角啟航,主角芙莉蓮的冒險開始於勇者們的榮耀,卻在五十年後揭示隱藏在歲月中的種種變故。一段精靈生命的1%,對比千年的歲月,成為她命運的關鍵。故事中矮人艾冉的告白勾勒出生命中舉足輕重的時刻,呼應我們日常中那些微小的選擇,也引發我想探討生命轉捩點與微小選擇的深遠影響。
本篇探討家庭中的情緒與衝突,以及如何解壓縮過去的記憶,重新理解家的故事。 作者透過大家庭的奮鬥史,描繪了父母在三、四、五十年代的生活歷程以及煤炭市場變遷和社會轉變。這段家庭故事不僅讓人找到共鳴點,並感受到記憶與情緒的共振。雖然每個家庭經驗不盡相同,卻能引導重新看待家庭處境,啟發了理解、接納、轉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關於那些很近又很遠的記事,透過報導者眼光有了新的認識。 因為工作的關係,聽到報導者雪莉主編的演講,那時候是第一次這麼深度地去看見,新聞人對於真相的追求,與感受到文字工作者傳播的熱情,進而購買當時最新剛發行的出版品。 打開之後,覺得非常的驚艷。書中探討毒品的角度非常的多元,從毒品販運的暴利、成癮背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吸食不同等級毒品的罰則,以及吸毒者如何可以避免被關。對於不知如何聲請以「戒癮治療」代替觀察勒戒的人,建議諮詢毒品專業律師。
Thumbnail
毒品對個人健康和社會穩定都帶來嚴重影響,包括身體健康、精神健康、社會關係、經濟損失和法律後果等多方面。
Thumbnail
探討當代人缺乏自然體驗的生活方式所帶來的問題,特別是對於人與環境、自我連結的影響。同時,提出了人智學治療成癮的原則和方法。透過與個案建立連結、探索生命史、重新尋找生命的意義等進行治療。藉由瞭解七年發展階段史及透過自身經驗來穩定自我和獲得自由,使讀者更深刻了解身體經驗的重要性和成癮心理學的人智學解釋。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都在某種程度上,有一台自慰機器。」 當我們指責那些乎麻的公眾人物、戒不了煙的癮君子和毒蟲酒鬼時,有沒有想過,我們的過度消費、熬夜追劇、滑手機、暴飲暴食,也未嘗是一種該被正視的癮症呢? 追求無痛的世界? 1800年代的醫療主張一定程度的痛覺是健康的, 但現在大家對醫療的要求
Thumbnail
因為想逃避壓力,染上了菸癮 因為不相信自己,染上了藥癮 因為戒不掉的癮,我夜夜失眠 因為不想再失眠,染上了酒癮 「沒它們你也可以」「你不會想一輩子依賴它們吧?」「我相信你」 這些自以為正向想法,不過是讓我抽下一根、吃下一顆、喝下一瓶的狗屁藉口。 雖然我有心理疾病,但若有天我也把它當成
Thumbnail
短時間讀了兩本有關毒癮的書,病人、犯人之間的拉扯都為著癮。究竟成癮是一種犯罪或是一種疾病,處遇的方法自然大不相同,而成癮物質的定義,以及濫用的定義,也因為化工的技術,一直不斷的變化當中。有機化學光一個有機鍵的改變,就會將A物質變成A+或A-物質,但刑法罪刑法定之下,這二種都不成為犯罪構成要件。總之是
Thumbnail
書在書櫃上好一陣子,又因為默默接下讀書會很快的讀完這本小書。家中有吸毒的親戚在小時曾是個陰影,那個家人沒有回家的夜晚,和後來不斷的爭執成了揮之不去的夢魘。毒梟聽起來頗為驚人,但翻看全書覺得應該只能稱得上毒販,那數量要說毒梟有點多,或者這地下經濟查獲的終究比真正的少上太多,黑社會也流動的比破獲得快上許
Thumbnail
毒品,先說一下我的個人感受,它本來並不壞,而是遭人濫用後才變成壞東西,事實上許多藥品都是如此,它們可以幫助人們減輕痛苦和壓力,卻遭到濫用,心理素質較差,無法敵擋其所帶來的放鬆感,變得有依賴性、逃避現實,或者產生各式各樣的狀況和戒斷症。 今天的案件主角還未被列入毒品,不過這玩意兒所造成的傷害並不比其
Thumbnail
關於那些很近又很遠的記事,透過報導者眼光有了新的認識。 因為工作的關係,聽到報導者雪莉主編的演講,那時候是第一次這麼深度地去看見,新聞人對於真相的追求,與感受到文字工作者傳播的熱情,進而購買當時最新剛發行的出版品。 打開之後,覺得非常的驚艷。書中探討毒品的角度非常的多元,從毒品販運的暴利、成癮背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吸食不同等級毒品的罰則,以及吸毒者如何可以避免被關。對於不知如何聲請以「戒癮治療」代替觀察勒戒的人,建議諮詢毒品專業律師。
Thumbnail
毒品對個人健康和社會穩定都帶來嚴重影響,包括身體健康、精神健康、社會關係、經濟損失和法律後果等多方面。
Thumbnail
探討當代人缺乏自然體驗的生活方式所帶來的問題,特別是對於人與環境、自我連結的影響。同時,提出了人智學治療成癮的原則和方法。透過與個案建立連結、探索生命史、重新尋找生命的意義等進行治療。藉由瞭解七年發展階段史及透過自身經驗來穩定自我和獲得自由,使讀者更深刻了解身體經驗的重要性和成癮心理學的人智學解釋。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都在某種程度上,有一台自慰機器。」 當我們指責那些乎麻的公眾人物、戒不了煙的癮君子和毒蟲酒鬼時,有沒有想過,我們的過度消費、熬夜追劇、滑手機、暴飲暴食,也未嘗是一種該被正視的癮症呢? 追求無痛的世界? 1800年代的醫療主張一定程度的痛覺是健康的, 但現在大家對醫療的要求
Thumbnail
因為想逃避壓力,染上了菸癮 因為不相信自己,染上了藥癮 因為戒不掉的癮,我夜夜失眠 因為不想再失眠,染上了酒癮 「沒它們你也可以」「你不會想一輩子依賴它們吧?」「我相信你」 這些自以為正向想法,不過是讓我抽下一根、吃下一顆、喝下一瓶的狗屁藉口。 雖然我有心理疾病,但若有天我也把它當成
Thumbnail
短時間讀了兩本有關毒癮的書,病人、犯人之間的拉扯都為著癮。究竟成癮是一種犯罪或是一種疾病,處遇的方法自然大不相同,而成癮物質的定義,以及濫用的定義,也因為化工的技術,一直不斷的變化當中。有機化學光一個有機鍵的改變,就會將A物質變成A+或A-物質,但刑法罪刑法定之下,這二種都不成為犯罪構成要件。總之是
Thumbnail
書在書櫃上好一陣子,又因為默默接下讀書會很快的讀完這本小書。家中有吸毒的親戚在小時曾是個陰影,那個家人沒有回家的夜晚,和後來不斷的爭執成了揮之不去的夢魘。毒梟聽起來頗為驚人,但翻看全書覺得應該只能稱得上毒販,那數量要說毒梟有點多,或者這地下經濟查獲的終究比真正的少上太多,黑社會也流動的比破獲得快上許
Thumbnail
毒品,先說一下我的個人感受,它本來並不壞,而是遭人濫用後才變成壞東西,事實上許多藥品都是如此,它們可以幫助人們減輕痛苦和壓力,卻遭到濫用,心理素質較差,無法敵擋其所帶來的放鬆感,變得有依賴性、逃避現實,或者產生各式各樣的狀況和戒斷症。 今天的案件主角還未被列入毒品,不過這玩意兒所造成的傷害並不比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