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藝術家
林弘韜
台南在地人,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及美國南加州大學音樂學院音樂藝術博士。
Luca Bonaccorsi
1994年出生的義大利人,現為導演、數位藝術家、音樂家,作品探討科技新媒體間的人際關係,以及科技對日常生活狀態的影響。
楊祐丞
1993年生於台灣,於2017年畢業於北藝大美術系學士班,近期主要研究與創作聲音為導向的裝置。
黃元煜
業餘的攝影愛好者黃元煜(Huang,Yuan-Yu),1975年生於台灣。我希望透過鏡頭持續發現台灣,提供思考影像後面的各個可能,「美不是只有看見」而已。
關於展覽
這個組合是我今年新藝獎看到最大的驚喜,往年多為純美術、裝置得獎,這一組的作品,雖然是常見的錄像,但三頻道的巧思,富含著古典音樂的概念在裡頭。
“Trio”在古典音樂字彙中,指三人或三種樂器組成的作品。而在「冰淇淋公路旅行:三重奏」中,以古典的形式,展現了當代藝術實驗的巧思。
由鋼琴家林弘韜演奏、演員陳雪甄靈動性的肢體及表情語言,以及抽象的視覺畫面,共構一趟「冰淇淋公路旅行」。我真的太愛這組作品,一直看著雪甄姐隨音樂自然表現的張力,回去又聽了弘韜老師的專輯,相當推薦。
上到展場三樓,這裡有同樣為林弘韜與Luca Bonaccorsi合作的音樂錄像,分別為「(重新)調音」與「流(動):轉化」,前者是單頻道錄像,可惜我好像錯過了這件作品。
不過,「流(動):轉化」就能體會到古典音樂與當代音樂間的轉化與流動,從耳機中隨著音符流瀉而出,相當有趣。
這裡還有另外一副作品「9663」,用語言和生活地景來表現義大利和台灣的差異,銜接了兩位藝術家的國籍,也區辨了兩地的差異。
在四樓,有聲響藝術家 楊祐丞的二件作品。這件相當有光的作品為 #randy7.5,透過祐丞製作的聲音裝置,讓腳踏板去敲擊金屬板,而有響亮的回聲發聲。試著去玩它,驟響驟停的時間感,相當有趣。
四樓另一間的作品為 #Randy11,作品以置放於地上的吊扇呈現。藉由藝術家藉由再製吊扇聲響,重新詮釋家屋內的日常聲音。
#Randy14 過去曾在流域美學計畫出現過,企圖從方法論上改變搜集聲音的方法。在這個作品,藝術家用三種不同孔洞的過濾關卡,類比了人類記憶的儲存與剔除。
地下室還有很特別的攝影展,是邀展藝術家 #黃元煜 的攝影創作「違和家園」。不知道有沒有龍潭人,應該會對這些拼貼的攝影作品,會心一笑吧!?
龍潭有一座 #怪怪屋 ,不知道是不是藝術家的創作靈感。藉由拍攝同一地區的不同建築物,解構建築既有的美學,讓不同時代和風格的建築,共構在同一建築物內,產生種另類的虛構的另類美學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