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7|閱讀時間 ‧ 約 22 分鐘

我們很親密,卻常忘記善意的邀請

最近生活中有兩個觀察到的畫面,讓我不斷思考親密與善意。


有一天我老婆要去市場買小孩的衣服,因為市場附近停車不方便,於是繞了一下在附近的住家門口暫停,我基本上都是在閃著黃燈暫停的車上不安的等待老婆返回,不安是因為心中常會覺得暫停門口的住家主人似乎隨時會回來,而我需要移車避免檔到人家,但是我又不知道車子開走後,要繞去哪裡,總之就是一個人在小小的空間前後左右心神不寧的東張西望。


忘了經過多久,我看到前面的住家走出一個穿黃衣服的老婆婆,年紀看起來大約七十多歲,她隨意的看了一下門前種植的植物後就走過馬路,走到斜對面的一間類似雜貨店的小店鋪。從我的角度我只看到店鋪門口坐著一個老婆婆似乎在打毛線,當兩個老婆婆互相打照呼時,我突然看到有一個小孩跳了起來,以很大的動作與手勢邀請老婆婆坐他的位子,而老婆婆一直在門口揮手拒絕,接下來小孩的動作出乎我的意料,小孩邊笑邊小跑步的走到黃衣服老婆婆身邊,很溫柔也輕緩攬著黃色衣服老婆婆的腰進屋裡,坐在椅子上,然後開心的離開。

沒多久我老婆買好小孩的衣服,我們在回家的路上停紅燈,看到一個手持柺杖行動緩慢的老人在過斑馬線,後面有一個年輕人,感覺很像他的孫子,年輕人可能覺得老人走的太緩慢,於是上前想扶老人走快一點,但那個感覺很像老人被推拉了一下,突然,老人很生氣的停了下來,然後手肘用力一推,拒絕年輕人的協助。年輕人看了一下左右來車,用手示意請來車慢行後,自己快速走到馬路對面等待老人。

這兩個畫面讓我突然想到好多事情,許多事情其實存在肉眼難以觀察到的內容,例如第一個狀況下,似乎可以推測,黃色衣服老婆婆與這家人的感情不錯(常來串門子),而且應該也對小孩子不錯。

而另外的一對老人與年輕人的互動模式,比較常出現在許多人的生活或家庭中。親密的兩個人,如果要幫助對方溫柔與輕緩似乎是一種善意的表現,但是,或許因為親密(家人)太熟了,往往都忘記了善意的邀請。

這兩個情景讓我深刻體會到,即使在親密關係中,我們也常常忽略了善意的邀請。分享這些觀察,讓我意識到善意的表達是多麼重要,就像是一場舞蹈的邀請,每個人都喜歡被邀請,接受善意的邀請會讓人更容易感受到溫暖。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