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最佳愛情電影《再見機器人》: 你可還記得九月之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再見機器人》是一部動人的愛情電影嗎?

我要說《再見機器人》是一部動人的愛情電影。一部沒有語言的動畫片,卻可以栩栩如生地刻畫親密關係這件事,尤其是關於分離與失落。我現在企圖用文字來捕捉一些觀影的感受,相較之下就怕累贅笨重!

分離與失落是人生必須面對的常態,但這些情況在大疫期間顯得特別有感。疫情對世界的影響現在似乎已經遠去,然而不久之前,我們還活在一層層感染控制的必要阻絕之下。人們大多只能透過螢幕來相見說話,「維持社交距離」粉碎了朋友之間慣常的互動模式,「居家隔離」使得孤寂感的重低音被誇張地放大綿延。那個時候,即便家人在加護病房中宣告病危,我們要親身探視也很不容易。生離死別本身已經夠令人痛苦,又被迫蒙上一重無人隨侍在側的無邊黑暗。

當機器人躺下不能動的時候,我想到的是關於疾病與死亡的這些事。我把本片當作導演對疫情苦難的另類回應與回憶。

 

raw-image


[底下微劇透,請慎入。]

 

歡樂苦短,分離與暴力突如其來

狗狗和機器人共度一段快樂的時光。他們並沒有想要分開。

但機器人就是忽然不能動了。

狗狗是多麼想過去海邊探視,將機器人修理好帶回。機器人是他的同伴,共同生活豐富了他的生命。沒有機器人之前,狗狗的都會生活孤單而毫無色彩。

救援行動一次又一次失敗。等到狗狗終於可以回到沙灘的那一刻,機器人早已不見了。

狗狗內心應該會自責。先前在海邊只顧開心,沒有把機器人照顧好。關係中我們常常都是自私的,算計著對方對自己夠不夠好,卻吝於付出。許久之後驀然回首,只剩下人事全非的負罪感與惆悵。

當伴侶中風、失智或罹癌時,另一半可能也會產生這種心情。是的,我有想到漢內克的名作《愛慕》,那部片最終以暴力收場。

狗狗後來經歷到,在和機器人的關係之外,現實中的關係充滿競爭與敵意(滑雪競速),也會引起自卑(風箏飛不上去、不會打保齡球)。在他的夢境裡,他的新朋友是一個雪人,起先的愉悅慢慢變質,在保齡球館他發現雪人好像更享受別人的掌聲,而不怎麼在意自己。

因為從頭開始機器人就幾乎只是為了狗狗的需求而存在的。

狗狗所不知道的是,機器人躺下後經歷多少殘忍的蹂躪,非人的對待。這部動畫電影不想變成童話,它描繪的外在現實很無情,資本主義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只能討生活求個溫飽。撿破爛的拾荒者以及資源回收場的工作者,都讓我這個觀眾看了好生氣,但他們只是依照往常生存的方式過日子,他們把機器人純粹當作機器而不是人,不留情地拆卸、肢解,就是為了賺錢,這裡沒有共感同理的空間。

這一段我認為指涉現代人跟環境萬物之間的消費關係,人類是否為了牟利而對天地無情,我們都該自我檢討。

如果這個機器人不會思考的話,那一切都不成問題。但是,這機器人會幻想,也會做夢,這讓觀眾特別不捨。

後來狗狗又去買了一個新的機器人,開始一段新關係。這個行動很符合佛洛伊德關於哀悼的描述,經過多少糾纏,最終欲力可以從失去的客體身上解放出來,灌注到一個新的客體上。

但我總覺得這樣簡化的說明欠缺了一些什麼。

 

分離的痛苦與過渡現象

機器人常常會發出類似吹口哨般的聲響,好像在哼著那首讓他們共舞的旋律,那是球風火合唱團 (Earth, Wind & Fire) 1978 年的金曲《九月》(September)。不確定這些喃喃自語是不是都發生在與狗狗分離的狀態下?我覺得那個旋律是某種「過渡客體」(transitional object)。

英國精神分析師溫尼考特(Winnicott)研究小孩如何處理分離與失落,他提出的理論概念之一就是「過渡客體」:「這個客體所代表的,是小嬰兒從自己跟母親合為一體的狀態,過渡到把母親當作外在且分開的關係狀態。」[1]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

溫尼考特假設嬰兒一開始處在某種魔法般地全能狀態,肚子餓乳房就來,尿布濕就換一塊乾爽的來。這背後其實是母親全力徹底的配合,但嬰兒並不知道,理想狀況下他也不應該知道。隨著小嬰兒的適應力和挫折忍受力與日俱增,母親的主動配合也跟著慢慢減少。嬰兒經驗些許挫折,同時試著認識外在世界與自己的不同。嬰兒的大腦跟認知能力都在進化中,這時候母親需要有「必要的失職」。

「過渡客體」就在這時候出現了。它代表著乳房或是母親,用來填補母親離去的空缺。此時嬰孩感受他自己與媽媽之間有了距離,出現一個空間。母親明白泰迪熊取代了自己的位置,以前佔據這個空間的是自己的乳房、身體和無我地適應嬰兒的心。「過渡客體」的重要性是嬰兒賦予的,但媽媽也認可。大人永遠不會問嬰兒這個問題:「這是你自己想出來的,還是外面給你的?」

「過渡客體」不一定是一隻泰迪熊,它可能是一條毯子、絨被的角角,或是一個字或一首曲調,或一個怪癖,或一個可以把玩的標籤。

說到一首旋律,那在本片很可能就是《九月》:

Ba-dee-ya,你可還記得?

Ba-dee-ya,在九月跳舞,

Ba-dee-ya,沒有一天是陰天。

關於分離與失落,佛洛伊德的回答是那篇發人深省的《哀悼與抑鬱》,但是溫尼考特的答案打開另一個全新的向度與視野,那是奠基於他做為一名小兒科醫師對母嬰關係的細膩觀察,以及精神分析經年累月的探索實踐。當我們面對分離或失落時,除了哀傷的告別之外,我們或許可以進入一種「過渡空間」,尋得某種「過渡客體」,過渡到人生的下一個階段,活下去。

實際上,佛洛伊德在父親過世之後,自我分析寫出了扛鼎之作《夢的解析》。我們或許可以說,佛洛伊德本人的哀悼也不只是欲力的回徹與移轉而已,《夢的解析》這本書就是他的「過渡客體」,而寫作的過程可說是他創造出來的一種「過渡現象」。

至於「過渡現象」跟電影、文化的關聯,請看我的一篇舊作......


大人才懂機器人的溫柔

本片之所以讓人心碎卻又覺得通體舒暖,應該是因為機器人的設定吧。機器人雖然不會流淚,但他會幻想,也會做夢。本片英文片名就叫「機器人會做夢」,他才是主角。

題外話。《九月》這首歌問世的前一年,全世界最出名的機器人應該是R2D2和C3PO,《星際大戰》裡的重要配角。印象中我好像有一個R2D2的小玩具,發條轉一轉會笨笨地走動,很可愛。R2D2雖功能性強但難以作伴,C3PO會說各國語言,是社交機器人,但嫌太過聒噪與焦慮不安。

回到本片,被拋棄在海灘的機器人,多次夢到自己回到住家按電鈴的情景。精神分析說夢是願望的實現,這種夢境就像小孩子夢到吃冰淇淋一樣簡單,不需要特別詮釋即可理解。但夢總是要醒的,機器人還是躺在冬季沙灘動彈不得,而願望終究只能是願望。

發生的唯一一件好事,或許就是母鳥在機器人身邊築巢,順利孵出三隻小鳥。這幾隻鳥兒和機器人之間自然地建立起溫婉的依附關係,小鳥長大練習飛行,然後又到了分離的一刻。母親、嬰孩與別離,俱皆上一段所提及「過渡現象」的元素。這時鳥兒的口哨聲吹起了愛爾蘭民謠《丹尼男孩》(Danny Boy),一首充滿牽掛、望你早歸的離別與等待之歌,又帶有死亡的意象。小鳥依依不捨,而機器人確實處在離別後等待的狀態,等待狗狗來搭救,亦或等待死亡的悄然降臨。

復活節隔天,我去看了這部電影,回想起來別具意義。被肢解的機器人不知道死去多久,一隻浣熊將之由資源回收場帶回,拼裝上和原來大不相同的立體音響做為軀幹,又活過來了。在《綠野仙蹤》裡,鐵樵夫曾因大雨生鏽導致不能動彈,在桃樂絲與稻草人點潤滑油後恢復生機,跟本片情節有相像之處。

機器人成為浣熊的朋友,一起上街,共同生活,回復某種歲月靜好。

直到他又看見狗狗,和另一個機器人一起逛街。

在想像中他們重逢,甚是歡喜。如果是美國人拍的動畫或許會這樣圓滿結束。

但機器人沒有忘記是誰花費心血讓他復活的,而且不離不棄互相作伴,不會歧視他有點醜怪的身體。

上一次是他被拋棄,這一次,是他思考後主動選擇離別,遠遠目送狗狗跟他現任在街的盡頭淡出。

這是唯有大人才懂的溫柔,不以記憶中的美好為刀刃,來砍斷當下擁有的平凡幸福。機器人抱著「分手的決心」,成全對方,內心給予滿滿祝福,同時把握住自己身邊的伴侶。

機器人軀體死而復生,感情只待追憶。雖然我說本片是愛情電影,但也跟親情、友誼有關,不是嗎?如果你也同意分離與失落在人生中無可避免,佛家會說無常。

忽然想起幾句話,就像是我看完本片感受的空谷回音:「人無法同時擁有一個東西,又愛那個東西。擁有會削弱事物本身的主權,讓持有者變得豐富,讓被持有者變得缺乏……最無私的愛才能把事做對,知道我們珍愛何物,並保護它能在你我掌控的臂彎之外盛放。」[2]


[再見機器人,Robot Dreams,導演Pablo Berger,2023,西班牙。]

 



[1] 溫尼考特:過渡客體與過渡現象。《遊戲與現實》,朱恩伶譯,心靈工坊出版,2009年。

[2] 羅賓・沃爾・基默爾:三千分之一的森林--微觀苔蘚,找回我們曾與自然共享的語言。賴彥如譯,漫遊者文化,2020年,第216頁。

內容總結
再見機器人
5
/5
avatar-img
110會員
40內容數
日暮途遠,步履向前。影像、戲劇、搖滾、精神分析,永恆的糾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3P夢拓野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電影《我的完美日常》由役所廣司主演,描述了一個中老年男人重新開始的故事。文章深入探討了片中角色的生活方式以及其微型聯繫的關係,以及導演溫德斯對於角色刻畫的設想和電影拍攝手法。歌曲《Feeling Good》的詞意被引用,呼應了平山主人公對生活的態度,以及面對生活中種種關係和挑戰時的自己。
5/5我的完美日常
婚姻只是一場修行嗎?看完這部電影,我怕台灣的結婚率跟生育率又要再降低了。 片中墜落而下的不只是一具軀體而已,更是一段關係。 片中最讓我感到心驚的,是桑德拉跟先生塞謬爾在吵架過程中,兩個人抱怨對方的話語,是那麼的日常。它可以發生在任何一個台灣家庭裡。
5/5墜惡真相
這是第一次宮崎駿的電影主題曲由男生來演繹。因為母親意外過世而受苦的主角少年牧真人,全心埋首工作的真人父親牧勝一,期待有人可以承繼自己使命的曾舅公,或許都是宮崎駿自己貨真價實的感受,分裂並投射到不同角色身上。本文援引英國精神分析師克萊恩「憂鬱心理位置」的概念,來闡述心理創傷、哀悼工作與修復的過程。
5/5蒼鷺與少年
看完電影《怪物》後,心裡出現一種未完成的牽掛感,使得我很想重看《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儘管兩片相差近二十年,但都在描述約莫小五小六年紀的男孩,如何面對大人世界的難題。在《怪物》中,湊跟依里可能認為學校師生和家長都不會理解和接受他們之間的感情,或將招致更多嘲笑、輕蔑或霸凌,於是只能甚麼都不說。
獲金鐘獎多項提名、Netflix台劇《她和她的她》對性暴力心理創傷的刻畫相當有誠意與細膩,用心描繪出創傷後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的許多特徵,本文以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角度深入探討,包括解離的概念,呼應目前me too的社會浪潮。
生日快樂,佛洛伊德教授! 5月6日是精神分析創建者西格蒙德.佛洛伊德醫師的生日。他不只是一位維也納開業醫師、歷史上首位精神分析師,更是一位思想家和得獎作家。他深深地形塑了西方民眾思考他們自身、心理及社會關係的方式,而且他的理論已滲透至文學、美學、文化藝術等領域,因而生生不息。
電影《我的完美日常》由役所廣司主演,描述了一個中老年男人重新開始的故事。文章深入探討了片中角色的生活方式以及其微型聯繫的關係,以及導演溫德斯對於角色刻畫的設想和電影拍攝手法。歌曲《Feeling Good》的詞意被引用,呼應了平山主人公對生活的態度,以及面對生活中種種關係和挑戰時的自己。
5/5我的完美日常
婚姻只是一場修行嗎?看完這部電影,我怕台灣的結婚率跟生育率又要再降低了。 片中墜落而下的不只是一具軀體而已,更是一段關係。 片中最讓我感到心驚的,是桑德拉跟先生塞謬爾在吵架過程中,兩個人抱怨對方的話語,是那麼的日常。它可以發生在任何一個台灣家庭裡。
5/5墜惡真相
這是第一次宮崎駿的電影主題曲由男生來演繹。因為母親意外過世而受苦的主角少年牧真人,全心埋首工作的真人父親牧勝一,期待有人可以承繼自己使命的曾舅公,或許都是宮崎駿自己貨真價實的感受,分裂並投射到不同角色身上。本文援引英國精神分析師克萊恩「憂鬱心理位置」的概念,來闡述心理創傷、哀悼工作與修復的過程。
5/5蒼鷺與少年
看完電影《怪物》後,心裡出現一種未完成的牽掛感,使得我很想重看《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儘管兩片相差近二十年,但都在描述約莫小五小六年紀的男孩,如何面對大人世界的難題。在《怪物》中,湊跟依里可能認為學校師生和家長都不會理解和接受他們之間的感情,或將招致更多嘲笑、輕蔑或霸凌,於是只能甚麼都不說。
獲金鐘獎多項提名、Netflix台劇《她和她的她》對性暴力心理創傷的刻畫相當有誠意與細膩,用心描繪出創傷後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的許多特徵,本文以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角度深入探討,包括解離的概念,呼應目前me too的社會浪潮。
生日快樂,佛洛伊德教授! 5月6日是精神分析創建者西格蒙德.佛洛伊德醫師的生日。他不只是一位維也納開業醫師、歷史上首位精神分析師,更是一位思想家和得獎作家。他深深地形塑了西方民眾思考他們自身、心理及社會關係的方式,而且他的理論已滲透至文學、美學、文化藝術等領域,因而生生不息。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即便以現代的觀點來看,知名指揮家伯恩斯坦的情感生活,也不容易為主流價值所接受,但他無論是對妻子費莉西亞,還是對同志愛侶柯斯藍,都是有情有義。感情的事,不適宜用道德,去做絕對的黑白論斷,親密關係裡,各人有各人的功課,能夠無愧於己,無愧於每段關係,應該就是力所能及的最好結局了。 婚內出軌是很多女性
以前都覺得道別是在路上看到那個熟悉的人,你會走上去跟他說,這些年你有多思念、發生了多少事,好不容易終於又遇見了。但長大才發現,原來有一種再見是當我看見你過得很好,我也有了新生活,就讓我們繼續好好生活,不打擾真的是溫柔?這部電影給長大挺好的禮物,學會失去、學會重新擁有新的關係、學會道別。
滯留生 The Holdovers(2023) Director:Alexander Payne 喜歡《滯留生》致敬70年代的片頭,看第二次比第一次還喜歡,整部片嘗試在既定的校園片框架中,玩出的新的高度,甚至感覺有機會成為新一代的聖誕經典電影,劇中幾為毫不相關的孤單角色在聖誕節彼此相擁的細膩情
沒有想到一部沒台詞的電影,帶來的感受卻如同千言萬語般,那些放心裡的回憶,已經被它悄悄地轉譯成幸福。
最後一次的〈September〉令人心傷卻又欣喜。心傷可能是因為,你曾經也是那隻弄丟了珍貴寶藏的寂寞小狗,或者你是那隻無法為自己的去留選擇的機器人;欣喜則是因為,你在弄丟了什麼,又被什麼人給弄丟之後,終於能理解愛一個人,也可以只是靜默無為地,在一旁看著。
一場離奇死亡事件,妻子成了唯一的嫌疑犯,而目擊證人竟是視障的兒子和一隻導盲犬。法國電影《墜惡真相》(Anatomy of a Fall),奪下去年坎城影展金棕櫚大獎。本文將著重分析「真相」如何在這部電影裡被解剖(Anatomy),以及一段甜蜜的婚姻關係何以失衡,終至墜落(Fall)。
即便以現代的觀點來看,知名指揮家伯恩斯坦的情感生活,也不容易為主流價值所接受,但他無論是對妻子費莉西亞,還是對同志愛侶柯斯藍,都是有情有義。感情的事,不適宜用道德,去做絕對的黑白論斷,親密關係裡,各人有各人的功課,能夠無愧於己,無愧於每段關係,應該就是力所能及的最好結局了。 婚內出軌是很多女性
以前都覺得道別是在路上看到那個熟悉的人,你會走上去跟他說,這些年你有多思念、發生了多少事,好不容易終於又遇見了。但長大才發現,原來有一種再見是當我看見你過得很好,我也有了新生活,就讓我們繼續好好生活,不打擾真的是溫柔?這部電影給長大挺好的禮物,學會失去、學會重新擁有新的關係、學會道別。
滯留生 The Holdovers(2023) Director:Alexander Payne 喜歡《滯留生》致敬70年代的片頭,看第二次比第一次還喜歡,整部片嘗試在既定的校園片框架中,玩出的新的高度,甚至感覺有機會成為新一代的聖誕經典電影,劇中幾為毫不相關的孤單角色在聖誕節彼此相擁的細膩情
沒有想到一部沒台詞的電影,帶來的感受卻如同千言萬語般,那些放心裡的回憶,已經被它悄悄地轉譯成幸福。
最後一次的〈September〉令人心傷卻又欣喜。心傷可能是因為,你曾經也是那隻弄丟了珍貴寶藏的寂寞小狗,或者你是那隻無法為自己的去留選擇的機器人;欣喜則是因為,你在弄丟了什麼,又被什麼人給弄丟之後,終於能理解愛一個人,也可以只是靜默無為地,在一旁看著。
一場離奇死亡事件,妻子成了唯一的嫌疑犯,而目擊證人竟是視障的兒子和一隻導盲犬。法國電影《墜惡真相》(Anatomy of a Fall),奪下去年坎城影展金棕櫚大獎。本文將著重分析「真相」如何在這部電影裡被解剖(Anatomy),以及一段甜蜜的婚姻關係何以失衡,終至墜落(Fall)。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港譯《汪汪夢裡人》是筆者近期大愛之動畫,。由細膩的表達和與大眾相關經歷的共鳴感,筆者在片尾一幕,《September》一曲奏起時,隨著激昂的音樂,但同時又哭到不要不要的,那畫面的確相當深刻,加上正藉失戀時期的時候,勾起許多不捨的回憶和思念。另一個大重點,如果你也是經典電影迷時,定必在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以乾淨的線條與精準俐落的敘事,描繪著關於孤獨與相伴的現代城市物語,全程無對白的演出,彰顯了角色間的真摯交流,刻意抽掉不加以描述的關係定義,也營造了更為純粹的感動,貫穿全片的知名金曲《September》為電影定調了鮮明的色彩,伴隨我們穿梭於葉隙流光,也挾帶思念看著回憶的泡影......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是一部沒有對白的動畫片,但為何直搗你我的心?用 3 個小筆記,看「愛」其實有這樣的可能!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以乾淨的線條與精準俐落的敘事,描繪著關於孤獨與相伴的現代城市物語,全程無對白的演出,彰顯了角色間的真摯交流,刻意抽掉不加以描述的關係定義,也營造了更為純粹的感動,貫穿全片的知名金曲《September》為電影定調了鮮明的色彩,伴隨我們穿梭於葉隙流光......
Thumbnail
有些電影的畫面富於詩性,你很難分析拆解;語言不能抵達的地方,像是遺留在沙地上覆滿雪的夏日記憶。 《再見機器人》這部動畫電影,最大特色就是完全沒有對話、獨白、旁白,音樂是唯一的語言;也有別於以往的迪士尼動畫,沒有「從此以後他們幸福在一起」的結局。 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紐約大都市裡,一段愛與創傷的故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是一部溫馨感人、無對白的動畫電影,描述狗與機器人間的互動。故事情節感人且耐人尋味,獲得觀眾好評。文章內容講述了電影劇情、生活的過客性質,以及個人對於失去與接受的思考。
Thumbnail
本以為《再見機器人》會是一部溫暖療癒的電影,看了才發現它更像是對成長中一種必經的刺痛的提醒,它談論的其實不是少見的題材,但我特別喜歡這一部所詮釋的感覺。或許是因為沒有一句對白,在觀影的過程中我們得以更專注於畫面與配樂,於是不論是Dog與Robot相伴時的歡快,抑或是他們分離後的傷感,一些簡單的情緒與
Thumbnail
以前都覺得道別是在路上看到那個熟悉的人,你會走上去跟他說,這些年你有多思念、發生了多少事,好不容易終於又遇見了。但長大才發現,原來有一種再見是當我看見你過得很好,我也有了新生活,就讓我們繼續好好生活,不打擾真的是溫柔?這部電影給長大挺好的禮物,學會失去、學會重新擁有新的關係、學會道別。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全片沒有任何對白,但是角色神情的生動、80年代美國的懷舊氛圍,以及貫穿全片的歌曲〈September〉,都讓這份純粹可愛的情誼充滿厚度,無聲勝有聲,以至於電影裡的祝福和遺憾,都扎實地讓人心有所感,並且迴盪至我們生命中的許多片刻,然後我們才能真正長大,說好再見。
Thumbnail
從跳脫生命和言語的故事,刻畫出勝過千言萬語的感情關係,如同他們分開,但又在一起。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港譯《汪汪夢裡人》是筆者近期大愛之動畫,。由細膩的表達和與大眾相關經歷的共鳴感,筆者在片尾一幕,《September》一曲奏起時,隨著激昂的音樂,但同時又哭到不要不要的,那畫面的確相當深刻,加上正藉失戀時期的時候,勾起許多不捨的回憶和思念。另一個大重點,如果你也是經典電影迷時,定必在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以乾淨的線條與精準俐落的敘事,描繪著關於孤獨與相伴的現代城市物語,全程無對白的演出,彰顯了角色間的真摯交流,刻意抽掉不加以描述的關係定義,也營造了更為純粹的感動,貫穿全片的知名金曲《September》為電影定調了鮮明的色彩,伴隨我們穿梭於葉隙流光,也挾帶思念看著回憶的泡影......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是一部沒有對白的動畫片,但為何直搗你我的心?用 3 個小筆記,看「愛」其實有這樣的可能!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以乾淨的線條與精準俐落的敘事,描繪著關於孤獨與相伴的現代城市物語,全程無對白的演出,彰顯了角色間的真摯交流,刻意抽掉不加以描述的關係定義,也營造了更為純粹的感動,貫穿全片的知名金曲《September》為電影定調了鮮明的色彩,伴隨我們穿梭於葉隙流光......
Thumbnail
有些電影的畫面富於詩性,你很難分析拆解;語言不能抵達的地方,像是遺留在沙地上覆滿雪的夏日記憶。 《再見機器人》這部動畫電影,最大特色就是完全沒有對話、獨白、旁白,音樂是唯一的語言;也有別於以往的迪士尼動畫,沒有「從此以後他們幸福在一起」的結局。 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紐約大都市裡,一段愛與創傷的故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是一部溫馨感人、無對白的動畫電影,描述狗與機器人間的互動。故事情節感人且耐人尋味,獲得觀眾好評。文章內容講述了電影劇情、生活的過客性質,以及個人對於失去與接受的思考。
Thumbnail
本以為《再見機器人》會是一部溫暖療癒的電影,看了才發現它更像是對成長中一種必經的刺痛的提醒,它談論的其實不是少見的題材,但我特別喜歡這一部所詮釋的感覺。或許是因為沒有一句對白,在觀影的過程中我們得以更專注於畫面與配樂,於是不論是Dog與Robot相伴時的歡快,抑或是他們分離後的傷感,一些簡單的情緒與
Thumbnail
以前都覺得道別是在路上看到那個熟悉的人,你會走上去跟他說,這些年你有多思念、發生了多少事,好不容易終於又遇見了。但長大才發現,原來有一種再見是當我看見你過得很好,我也有了新生活,就讓我們繼續好好生活,不打擾真的是溫柔?這部電影給長大挺好的禮物,學會失去、學會重新擁有新的關係、學會道別。
Thumbnail
《再見機器人》全片沒有任何對白,但是角色神情的生動、80年代美國的懷舊氛圍,以及貫穿全片的歌曲〈September〉,都讓這份純粹可愛的情誼充滿厚度,無聲勝有聲,以至於電影裡的祝福和遺憾,都扎實地讓人心有所感,並且迴盪至我們生命中的許多片刻,然後我們才能真正長大,說好再見。
Thumbnail
從跳脫生命和言語的故事,刻畫出勝過千言萬語的感情關係,如同他們分開,但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