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4/13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男性的四個原型》英雄之路結束後呢?男人的可能性探索


男人的四個原型

男人的四個原型



翻開《男性的四個原型》,像是命運使然,我知道我現在的生命需要這樣的啟發,男性個體化後應該長甚麼樣子?


何謂強大的男性?是西方紅藥丸說的阿法男嗎?那些自稱活在兩性市場金字塔頂端,某種程度把討好的男性打醒了,講了慕強、性價值,但那單一的價值觀,我知道這不是我要的答案。


何謂強大的男性?還是絕命毒師的海森堡,憑靠著諾貝爾科學獎的化工實力,以及沒有後路的心狠手辣,殺出海森堡的毒梟傳說,但如果看完的朋友,你知道海森堡走了一條與幸福背道而馳的路。


我搖搖頭,我顯然覺得那些男人似乎只活出某種樣貌,走上了一種很單一的成長路線,更不用說女性主義討厭的有毒的男子氣概,那種壓抑情感、貶低女性特質的行為。


但然後呢?要走去哪裡呢?


個體化開啟了英雄之旅,永恆少年接受了現實,扛起了自己的責任,英雄之旅的末端,英雄殺死了自己,但我的屍體,仍不曉得該成為什麼樣貌?



一、父權是什麼?衝突真的能夠帶來進步嗎?

什麼是父權?社會學家西爾維亞·沃爾比(SylviaWalby)將父權制定義為「男性支配、壓迫和剝削女性的社會結構和實踐體系」。


而對我來說父權,更是一種垂直的權力結構,符合某些既得利益者的條件才能上位的結構,在父權至上的文化,陰柔、感性出現在男性身上,也會被遭遇到貶低。


父權應該被理解成一種體制和秩序,而體制之所以會被建立,實際上是和這個社會裡的人們經年累月的選擇有關,因此未必要仰賴特定人(比如男性)在場,這個體制才能運行。(陳紫吟,這些性別詞彙你用對了嗎?父權、父權紅利、仇女、仇男


所以父權也非是男性特權,父權意識亦可能出現在女性身上,像是苦媳婦熬成婆,繼續壓榨和要求兒媳婦要早起或是遵從習俗,繼續把自己覺得痛苦的事情,傳至下一代;或是女性在戀愛觀上,期待自己可以被當作公主對待,期待男性作為經濟的支柱,這種性別期待在關係與家庭裡面,就形成一種潛意識的「道德」,作為彼此壓迫彼此的武器。


「不及格」的男人或是女人,在這種無意識和缺乏內在覺察的社會風氣,逐漸變成「戰鬥」的風氣。


男人稱在一群女性在戀愛裡面想要平等,卻在戀愛關係或是社會仍想得到免費資源,為女性自助餐,久而久之,甚至把羞辱女性的迷因「咖啡」作為一種武器;而有些女人收到壓迫或是傷害後,陷入一種地圖砲模式,把父權當作攻擊萬靈丹,把男性當作敵人一直揍。(當然以上的內容仍是有些去脈絡的總結,實際對話情況仍需要細膩地去檢視)


若把父權理解為「男性」本身或「男性特權」,當看到女性主義者們倡議「打倒父權/拆除父權體制」時,有些人(尤其男性)就容易感到十分緊張和不安,以為這類主張是在呼籲「殺光男性」,因此會急著反駁「男性才沒有特權」,當女性主義者們為了回應這樣的反駁而開始羅列男性特權時,先前搞錯父權意思的人們會更加誤信「女性主義者真的要來殺男人了!」由此可見,錯誤理解一個詞彙可能會造成整段談話失敗甚至加深誤會。(陳紫吟,這些性別詞彙你用對了嗎?父權、父權紅利、仇女、仇男


這也是我發現,許多對話難以形成交集的緣故,甚至有些相同理念的人(只是不同性別),在錯誤使用概念的語言下,加深了誤會或是不再互相信任,在知識量不同的情況下,如果只是用專業用語互相攻擊,而非促成對話,這真的很可惜。


我們要提醒自己,在性別偏見下、仇視、互相否定的語言和意識形態下,我們並不會變得更成熟,整體社會只是駐足著。


性別革命正走入另一個階段,我們應該思考打破了性別偏見,重新長出了性少數的生存空間後,性別認同有了新的空間去重新定義,然後呢?


對立和衝突是過往的作法,但如果回到個人的生命歷程呢?我們又如何帶領想要前進的人呢?對於迷惘的男人,有什麼好的解法嗎?


二、父權是一種男孩心態?我們如何長大?

在這本書也直指這種父權是一種男孩心態:


那些逞凶鬥狠的幫派份子、無法控制自己拳腳的家暴男、濫用性暴力的性侵犯、老是愛抱怨的老闆、濫用研究生資源的指導教授、熱愛擔任救世主的治療師、以及管不好自己性慾的渣男、充滿偏見且嘴賤的酸民等,他們全都是假裝男人的男孩,我們誤以為那是敵意和攻擊是男人的力量,但事實上,那些只是小男孩為了保護自己的脆弱的防衛。


但這篇並非去貶低男孩心態的,而是想要讓我們去認識自己身上的不同「原型」,不論是男孩,還是男人都是中性的,我們如何去認識,知道為什麼這些能量會暴走、如何調整、這個原型本質的美好是什麼?這些都遠比貶低與否定來的更有價值。


《男人的四個原型》作者羅伯特與道格拉斯直言:

「成熟的男性原型」(或成熟女性原型)在人類生命中居於主導地位時刻,可能從未發生。我們做為一個物種,似乎活在幼稚病的詛咒下,而且可能一直都是這樣,因此,父權體制其實是一種「男孩權利」體制。


「我們關切的是如何幫助男性為不成熟的男孩氣質負起責任。」


「在此同時,顯然這世界不只有過量的不成熟男性,也有暴君般虐待成性、假裝成女人的小女孩。現在正是男人不再為世間的所有不是受到譴責的時候。對於男性來說,有一場名副其實的閃電戰,其效果是直接把男人妖魔化」


「男人應該永遠不要為他們自己的性別感到抱歉,他們應該關切的是這個性別的成熟與管理工作,還有更廣大的世界」


「兩性的敵人並非異性,而是孩子氣得妄自尊大,還有從中導致的自我分裂」


對我來說,成熟父親的缺席,以及成長至今的性別認同,一直都是我成為男孩及男人的自我認同議題。


過去一直想要爭取父親的認同而埋怨父親,直到自己的心智長大到可以如實的看著父親的不完美,有成熟的國王能量,過往有些過頭的戰士能量,以及隨著退休逐漸長出來的愛人能量,我也沒有勉強自己去改變,也不再埋怨他了。


如今,我意識到要成為一個「成熟」的男人,這一直都不是很簡單的課題,但卻是我目前最需要的一個功課。


在欠缺儀式感的現今社會,男孩邁向男人的儀式不再出現,我們如何重建「男孩邁向男人的儀式」,如何在不抹滅及壓抑男孩特質的情況下,發展成男人心態,甚至與自己的阿尼瑪(女人的特質)共處;


以及如何與自己的不成熟的欲望共處,如何導向更平衡且完整的狀態,以及自己如何成長與前進,這都是作為一個男人,是我目前的挑戰。


三、原型的基本概念|男性的四種原型

所為的「原型」,在榮格的學問裡,榮格從不同世界的神話,他發現在遠古的時代,毫無交流的人類卻有相似的原型,這種機制可能根源於人類基因本能模式、能量、情緒、行為模式,榮格視這些共同性為集體潛意識,而這些原型像是:母親、父親、藝術家、詩人、戰士、英雄等,就是集體潛意識裡的銘記。


簡言之,原型是一種集體潛意識的狀態,其中包含了認知、價值觀、行為、習慣和信念、是一種認知,是一種我們潛意識扮演的樣貌。


榮格也發現,這些原型分別以男性與女性的思維去塑造,而男性除了具有男性的原型,同時存在著女性的次人格「阿尼瑪(Anima)」;女性則相同除了自身的原型,亦有男性的次人格「阿尼姆斯(Animus)」


所以,可以說,榮格認為人的完整狀態,是包含男性與女性的所有發展可能性的。


原型可以說是一種,我們對自己的自我認同:


「我應該成為怎樣的男(女人)人?」、「甚麼事情應該是正確的?」、「我應該如何對待他人?」


或是無意識的情緒或行為:「對什麼行為感到被冒犯」、「是否願意承擔責任」


而我們可能是在不同原型中不斷流動且成長與退化,在欠缺覺察內省時,容易固化在同一種原型中。


我們會感覺這個人一直都不會成長,或是慢慢地走向極端的性格。


長期固著於男孩原型的男人,可能就會讓人感覺「巨嬰」、「媽寶」等行為,也因為不成熟的狀態,讓這樣的男人容易讓人感覺很幼稚。


而男人的心靈則是由四種原型組成

  1. 神聖小孩(男孩)→國王(男人)
    1. 關鍵字:原則、自我認同、責任、掌握資源
  2. 早熟小孩(男孩)→魔法師(男人)
    1. 關鍵字:智慧、知識、邏輯
  3. 伊底帕斯情節之子(男孩)→愛人(男人)
    1. 關鍵字:愛、性欲、感受、無條件關愛
  4. 英雄(男孩)→戰士(男人)
    1. 關鍵字:動力、自律、行動、破壞



「如果我們沒有好好當一個小孩,我們也沒辦法好好長大。」


「男孩是男人之父」,每個男人都是男孩長大而成的,成年的男性也不會失去自己的孩子氣。這八個原型也不會消失,而是在男孩的四個原型的基礎上成長至男人。


而每個原型都有積極面與消極面,榮格稱之為「兩極化陰影」,形塑成一個金字塔的結構,過頭積極或是消極的不使用都會躲在無意識的自性中,反而造成更加嚴重的毀滅性,但也提醒著每個人,每個人都容易在這原型中在生活中,在外在現實的挑戰或是內在生命中,有時候失去控制掉入陰影中。


(後續的文章會把兩極化陰影原型在完整的闡述:理解原型的方式,則可以去想像及對應不同人的性格與行為。書中有豐富的譬喻及不同文化的宗教與歷史故事的象徵物,但因為我本人對此難以有相同共鳴,我會結合我對不同原型的理解與比較貼近現代語言的內容去描述。)


我們可能會看到,有些人在不同原型有不同的成長階段,ex.有些人在國王能量可能是男人,但在愛人能量則是男孩,這樣的男人在職場可能非常有擔當且專業,但在家庭中卻不擅長與自己的孩子玩耍。以及上一段落闡述的各種不成熟的男孩特質,都可能是混合的。


以及如何成長,需要的是自我覺察跟深度自省,並非否定男孩心態,而是好好看到男孩心態當時受到創傷,或是什麼阻礙了男孩成長,這都是男孩成長成男人的重要歷程。


(continue)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