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格人格類型(三)功能介紹:情感與思考

2022/02/03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本篇內容延續以下
在心理類型中,每個人都具備情感Feeling和思考Thinking,又可分為傾向內與傾向外,而本次參考《榮格人格類型》與人格潛能發展實驗室Sven所分享的課程內容以及我在自身觀察所得出的理解。
在榮格的精神分析裡對於自身的內在與外在世界稱之為主體與客體,內在世界為主體,指我們自己的內在與身體的存在;而客體為自己之外的世界都稱之為客體,包含外在世界的人事物,以下內容都會以客體和主體來說明。
功能介紹

一、 內向與外向真的差異那麼大嗎?

根據榮格的觀察,內向與外向的差異在於,我們的意識流向的順序,內向者會先關注主體,而外向者則關注客體,而有趣的是與《安靜的力量》和《內向者心理學》稱作的內向者有所差異,榮格在心理類型內向者與外向者只是指心理類型中的主要功能為傾向內,而不代表在四個功能中全部都是內向,更精準來說,我們本身都會有向內與向外的功能。
榮格認為當我們過度的發展向內或是向外特定方向的功能,我們的潛意識則會提醒我們自身的功能需要發展,當我們的欲求沒有被好好理解時,就容易變成自我中心,影響身心發展。
這其實也有助於我們對自身及世界的理解,不至於讓外向者全然對自己不理解,也不至於讓內向者把自己關在自己的小世界。
心理類型比起MBTI更帶給我很多提醒,榮格告訴我我必須正視自己的欲求,因為它正是潛意識給我們的重要訊息。
每個功能、每個人都有在這個社會生存的意義與價值,當我們無意識壓抑欲求時,那同時也是忽略自己需求以及天賦。
寫這篇文章,也想要提醒每個人,不論你是內向還是外向,我們都需要向外和向內看,了解自己,也了解世界,心理類型不是用來制約你的,而是提醒你,你我的獨特,讓我們在差異中多一些理解及溝通,讓我們明白差異是一種互補。

二、傾向外思考(Te)與傾向內思考(Ti)的差異

思考無關乎智商和認知,而在於我們對資訊的掌握和理解方式,這是一種過程。而傾向內與外的差異,在於我們的思考導向客體還是主體,我們藉由感官或是直覺接受了資訊,進入大腦的思考。
傾向外思考的人擅長掌握客體的資訊,他們可以大量掌握外部世界的資訊,整理出一些脈絡,他們仰賴著外部資訊的作為對錯的參考,有時候缺乏自己的認知上的判斷,傾向聽取專家的建議。
他們可以在會議中大量掌握市場的複雜資訊,快速地整理出整體脈絡。
傾向內思考的人則擅長邏輯思考,他們對於快速大量的資訊會難以負荷,他們的意識在資訊進入腦袋時,都會經過一層對和錯的過濾。他們難以在尚未消化完資訊前在快速吸收資訊,但如果你給他時間慢慢吸收,他可以理解的很深。
他們擅長批判性思考,也會不斷思考事物的本質,並不斷推演出一套理論。
適合學習方式的差異
傾向外思考的人對於外部的資訊吸收速度很快,他們可以馬上學習,馬上使用,他們不會像傾向內思考的人卡在過濾中,他們可以迅速掌握一套理論和知識,他們適合不斷在練習中得到客體給予的回饋中修正。
他們可以大量的掌握外部資訊,但傳統教學模式對他們來說,他們容易背誦,但對於申論及反思則顯得困難。
傾向內思考的人對於資訊大多會經過內在邏輯思考,他們需要一個項目好好鑽研思考,但同時,他們很需要思考時間,他們並不適合大量的外部資訊同時間吸收,而是需要在理解後,在進行下一步理解。
傳統的背誦的教學模式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負擔,但若是給他按照自己的步調學習,他可以不斷掌握更複雜的理論,並擅長優化和建構整體系統,但你需要給他時間。
兩者的優勢與盲點
兩者對於資訊的掌握方式會有落差,但沒有優劣之分,想要學習依舊需要花時間投入以及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差別在於兩人在學習上的節奏以及盲點會不一樣。
傾向外思考者容易缺乏內化且盲信錯誤理論,而無法辨識錯誤,而傾向內思考者則容易固執己見不願意傾聽他人觀點,兩者其實互補。
對於傾向外思考者需要更多在建構自己的判斷標準,自己認為理所當然的標準是否正確;而傾向內思考者需要放下自己的對錯,提醒自己看更多面向再來判斷,當我們觀察自己的學習模式之後,慢慢的也會發現自己的盲點,並有意識的修正。

三、 傾向外情感(Fe)與傾向內情感(Fi)的差異

情感功能作為我們理性判斷情感上的價值,它並非情緒化,我更傾向解釋感性,意思是我們對於外在與內在的情感面的關注能力。
傾向外情感的人容易關注外在客體的情緒面,他們很容易關注別人的情緒,會傾向去照顧整個社交環境的和諧,會根據社交環境做出真誠情感表達,你可以很容易感受到他的關注,他是和藹可親,容易做朋友的,也容易把自我價值建立在他人身上,很容易犧牲自己的需求去成就他人。
同時,也因為這樣的「好好人」的個性容易完全失去自己的魅力,容易成為討好型的個性,傾向外情感的人討厭獨處,他需要他的情感面被看見,或是被認同才會感覺到自己的價值。
傾向內情感的人很難被辨認出來,因為他們可能會因為社會化而表現出向傾向外情感的樣子, 他們的情感面專注於自己內在,對於分享出來,他們認為情感是自己的事情,而他們的行為準則會以「我相信」來行動,會讓人感到一股強烈的信念。
不像傾向外情感者容易把真實情感表露出來,傾向內情感者對於表露真實情感面容易感到困難且不自在,他們擁有內在強烈的自我認同,不像傾向外情感者容易玻璃心,不過也較難以放下心防,需要長時間相處且被他們認可的人才會從「他們」變成「我們」。
兩者的優勢與盲點
這個社會仰賴著傾向外情感者主動建立真實情感的連結,他們容易表露出真實的情感,讓人感覺到溫暖,但他們需要在向外情感連結時,也努力看到自己的需求,在利他的同時,也要看到自私的需求,慢慢地為自己建立自我認同,慢慢的覺察到自己像外的情感
而傾向內情感者則是較容易察覺自己內在的情感,他們困難的則是傾吐真實的感受以及放下防衛機制,不過也隨著內在的安全建構成熟後,傾內向情感者走向外界時,那強烈的信念也會成為一股很吸引人的魅力。

三、 人是複雜的,不要用模型來侷限自己

MBTI透過網路測驗變的知名,事實上榮格討論的心理類型是無法用測驗來定義的,需要更深入的實際對談才能明白你在行為上的動機,MBTI引用了榮格的理論,但本質上卻有很大的差異。
你不會看到MBTI在深度的討論一個功能細部的差異,也不會提醒這些功能沒有發展好,會以潛意識的方式來提醒你。
這些模型與論述都是榮格在翻遍文學、神話、日常觀察中所建構而成的,他的本意不是作為職業適配,而是提醒與治療,我們不是活在這些理論裡。
有時候看到內向者會將內向或是外向用僵硬或是混淆的定義去認識人,我總是想說些話,想為此澄清,內向者也是有很多面向的,外向者都是膚淺的,每個人都是獨特的。
我們都可能是內向者,容易關注內在,但我們同樣也有向外需求與功能,同樣關注內在,而我們之間可能又有很多功能上的不同。
我們都有屬於自己的優勢也都有盲點,我們不需要完全靠自己,而是透過溝通來珍惜彼此的擅長。
我明白人真的很複雜,人有太多面向,這些工具是讓我們了解自己的本性順流的運作模式,也提醒自己的盲點可以藉由別人來幫助我們來感受到別人眼中的世界。
我也透過學習閱讀《榮格人格類型》與研究這門學問的人格潛能發展實驗室的斯文與Reva持續這套工具和自身觀察來持續研究人性。
有興趣想要研究更深入的夥伴,歡迎找人格潛能發展實驗室來聊聊。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愛心、追蹤我及我的精神分析專題,也歡迎來我的臉書與我互動。感謝你的支持,願你找到完整的自我。昆陽 Peace 2022.2.03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世界很大、我們的內心也很深,我們常常在往外尋找有價值的事物,但卻忘記往內尋, 認識自己一直是我們的責任,但往往我們也是傷害自己最深的人。 我是昆陽,我希望用我的觀點為你帶來點新的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