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極端政治的誕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來源:博客來

來源:博客來


書籍資訊

書名:極端政治的誕生 (原文:Prius or Pickup?)

副標題:政客如何透過選舉操縱左右派世界觀的嚴重對立(How the Answers to Four Simple Questions Explain America’s Great Divide)

作者:馬克·海瑟林頓(Marc Hetherington)& 強納森·偉勒(Jonathan Weiler)

出版:有方文化


筆記

個人世界觀差異一直都在,但當差異被政治化以後導致的「敵我」世界觀會造成社會兩極化。

世界觀差異

本書用不同的世界觀來解釋這些差異如何被政黨及媒體操弄而走向政治傾向的極端化,也不斷強調政黨傾向並不是導致我們思想及觀念差異的因,而是果。 世界觀大致分為三種:流動派、混合派、和固定派。流動派世界觀的人較能接受新事物,而固定派世界觀的人則偏好傳統。混合派則是會根據不同的議題而有偏好差異。美國兩黨在2008年以前其實都各自有一定的固定派和流動派,兩黨對彼此的好感也大約在50%,但2008年以後的數據卻顯示兩黨對彼此好感已降到25%,可以說是仇恨的地步。書中第三章藉著兩個虛構的家庭來呈現世界觀的差異如何導致他們生活選擇的不同,像是看的表演選擇的學區以及偏好的車種(本書書名正是兩種世界觀各自偏好的車種)。由於生活選擇在方方面面都不同,彼此更加不太會認為有共通點。

認同感與兩極化

雖然差異本就存在,但當這兩種生活方式或是世界觀被政治化後,人本來就有的群體認同感會被極端化為「敵我」意識,認為「敵方」的價值觀會威脅到自己的生存安全,也就加深對彼此的不理解與恐懼。人遇到恐懼,不管受過多麽高等的教育也極可能轉變為全力反抗的「生存模式」(最原始狀態),而產生違反民主原則的思維(下面第二點會再提及)。舉例來說,固定世界觀的人因為偏好固定生活與傳統,當流動世界觀支持的移民議題被塑造成「毒販」「恐攻」等等會威脅到傳統生活與國家安定,便也能讓一些混合世界觀的人轉而反對移民。反之亦然,流動世界觀的人如果認為固定世界觀(反移民、反墮胎等等)會威脅到人權進步,則也可能產生衝突。

極端化對民主的危害

這樣劇烈衝突可能帶來一些危害:

1)政黨本身和支持的民眾合而為一:民眾無法清楚認識到「人民不等於政黨」,便會加深偏見,甚至超越種族偏見(政黨偏見比起種族不會有社會成本,例如種族歧視有明顯的法律責任)

2)政績/政策/總統支持率是根據政黨而非民主價值:前面提到恐懼擴大會導致非民主思維。對於「是否可以監聽恐怖份子嫌疑人的通訊設備」這種會危害人民權益(嫌疑人即代表所有人都可能被監聽)的政策,小布希時期共和黨民眾大多支持但民主黨民眾不同意,可是到了歐巴馬時期同樣的政策兩黨支持率則相反。

3)當敏感議題被挑起時(例如種族或移民),少數族群的權利會被犧牲:美國社會其實還有許多少數族群例如原住民或是身障人士等的權益也非常值得重視,但是當恐懼聚焦或擴大在其他敏感議題上時,這些族群的權益變更得不到保障。


心得

其實不論美國還是歐洲乃是整個世界至台灣,我們都看得到極端化的趨向讓不同世界觀的人越來越難以與彼此對話。被迫選邊站的社會讓本因是「大多數」的混合派(中間派)也被推往兩極。本書原文是2018年出版,當時作者提到極端政治及領導人/政黨操弄恐懼必定會為民主帶來危害,而2020年的國會山莊事件似乎驗證了作者的擔憂,也不斷驗證著2024的今天極左派的過度政治正確導致「一直找理由感到冒犯」而無法對話及極右派的對政府極度不信任和對外來移民極度仇恨導致的各種陰謀論不斷擴大並影響著每個人。

本書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作者藉著數據提及「混合派」(中間派)或說「大部分民意」對於多元文化或是移民議題的觀點其實更接近固定派,意即真實的美國民意並非如我們以為的「大多數」對多元文化早已習慣且歡迎,尤其我剛到美國時一直被教導「美國是文化大熔爐」所以「應該大部分的人都是支持多元」。也就是說當民主黨支持者認為應該要「持續」甚至「無條件」往多元/支持移民方向發展,並大力抨擊反移民人士時其實是讓自己更遠離大部分民意的。

有趣的是,本書除了開頭說到因共和黨大力抨擊少數族裔和有色人種造成應該是偏好固定世界觀的少數族裔及有色人種轉而支持民主黨,但仍鮮少再深入提到為何即便如此還是有不少有色人種繼續支持共和黨,並稍微有點二分了「有色人種支持流動世界觀」v.s.「白人支持固定派世界觀」稍嫌可惜。在我的經驗裡,很多移民花了一輩子在等公民身分,也因身分問題無法申請特定政府資源,但是當大量難民跨過邊境馬上就可以申請身分及各種資源(有些甚至不是真的有需求的),我想完全可以理解這種「明明我奉公守法,為什麼資源卻是給他們?」的苦和委屈以及為何他們不支持(非法/無文件)移民。

作者提到其實在歷史上當社會有重大變革之時都是極度分裂的,包含女權及人權運動。但是當社會走向極端是因為恐懼的放大,我其實也不知道這樣的極端會將我們帶往什麼樣的變革?台灣社會也正往極端化前進,也希望我們能夠有更多人願意與彼此對話。

avatar-img
16會員
30內容數
🧳分享一些獨旅攻略 📖也分享一些讀書心得 🙈偶爾聊聊美國社工界和助人產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獨旅 | 讀旅 的其他內容
書籍介紹 書名:給焦慮世代的哲學處方 (原文:The Practicing Stoic) 副標題:跟著塞內卡、西賽羅、叔本華等10位斯多葛哲學家,學習面對不確定性年代的生命智慧(A Pholisophical User's Manual) 作者:沃德 • 法恩沃斯(Ward Farnswort
書籍介紹 書名:焦慮世代 (原文:Tänk Om En Studie I Oro) 副標題:為什麼我們活在充滿不確定性與不安的社會(What If The New Age of Anxiety) 作者:羅蘭•保爾森(Roland Paulsen) 出版:大塊文化 筆記 隨著科技及經濟發展
書籍介紹 書名:給焦慮世代的哲學處方 (原文:The Practicing Stoic) 副標題:跟著塞內卡、西賽羅、叔本華等10位斯多葛哲學家,學習面對不確定性年代的生命智慧(A Pholisophical User's Manual) 作者:沃德 • 法恩沃斯(Ward Farnswort
書籍介紹 書名:焦慮世代 (原文:Tänk Om En Studie I Oro) 副標題:為什麼我們活在充滿不確定性與不安的社會(What If The New Age of Anxiety) 作者:羅蘭•保爾森(Roland Paulsen) 出版:大塊文化 筆記 隨著科技及經濟發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共產陣營垮台後的《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到川普上台、槍械、種族、性別等左右派分裂急劇加速的《身份政治》,再到這本《自由主義和對其的不滿》,政治學者福山以著作提出他對現實的解釋與思考。 在本書裡,他對美國「自由主義民主國家」政治體制及原則面臨的威脅,表達了高度的擔憂。因此,本書率先重申自由主
前言:本文寫作於兩年前,大約是開始休學那年開始。    這篇文章是某位政治人物在他支持者眼中徹底OOC引發的崩潰潮下寫的。    當時抱著救世的念頭(不然現在我都是挖鼻孔:ㄏㄏ笑你,我們早說了)寫下了這篇「看政治指導文」,意外引發不錯的迴響。
Thumbnail
這幾年常會看到有關撕裂美國的討論,特別是三普第一次選總統,三普挑釁的言語不斷衝擊撕裂美國的價值核心,好像美國原本是一個很團結一致很有共識的國家。在往前一點的討論就是1960年開始激化的左右文化戰爭撕裂了美國,只不過沒像三普那麼挑起全球敏感神經,本書就是要告訴你,美國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長期以來大家互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美國政治中改革派與保守派的溝通策略。作者以政治案例說明框架概念,提出不應採用對手框架,應創造自身框架並提供應對方式。強調了識破他人框架並建立自身論述的重要性。這些原則不僅適用於政治,也可在其他領域中使用。
Thumbnail
作以「關係和概率」的歸納,取代「類型和概念」的概括,是人類思想革命的典範轉移,顯示與概率論相關之統計學也已進入美國思想家的視野。霍姆斯、詹姆斯、皮爾士、杜威想把理念、原則和信仰帶到人類的層面,他們不想看到藏在抽象層面的暴力。這是南北戰爭的教訓之一。他們四人的哲學設計出來,要支持的政治制度是民主。
370/370!西方社會學理論下 2024.0210.1908 2024.0225.1244 全文分為2部分,1記錄、2心得 1記錄 聽說這是一套書,共有3本,中卷我沒借到。 本書介紹的有柯爾曼、哈貝瑪斯、紀登斯、烏爾里希.貝克、布赫迪厄、諾伯特.埃利亞斯、福柯、布希
Thumbnail
民主黨的選民基本盤結構如何歷經從羅斯福開始一直到雷根時代的轉變 這本由資深政治記者和智庫政治學家合寫的好書有非常清楚的解釋與分析 本文介紹本書這部分的精華內容 讓讀者了解 為何民主黨一步步和其基本盤也就是小羅斯福總統時代的勞工大眾疏離
Thumbnail
資深記者John Judis 和智庫政治學者Ruy Teixeira合著的好書《民主黨人去哪兒了》 精采的回顧了小羅斯福總統在二戰前構築的新政選民聯盟如何因為政黨的另一支腳-執政聯盟和影子政黨選擇的政策路線和選民聯盟的工人階級越來越疏離而讓民主黨的支持者結構出現換血,換進來的新成員是什麽人?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共產陣營垮台後的《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到川普上台、槍械、種族、性別等左右派分裂急劇加速的《身份政治》,再到這本《自由主義和對其的不滿》,政治學者福山以著作提出他對現實的解釋與思考。 在本書裡,他對美國「自由主義民主國家」政治體制及原則面臨的威脅,表達了高度的擔憂。因此,本書率先重申自由主
前言:本文寫作於兩年前,大約是開始休學那年開始。    這篇文章是某位政治人物在他支持者眼中徹底OOC引發的崩潰潮下寫的。    當時抱著救世的念頭(不然現在我都是挖鼻孔:ㄏㄏ笑你,我們早說了)寫下了這篇「看政治指導文」,意外引發不錯的迴響。
Thumbnail
這幾年常會看到有關撕裂美國的討論,特別是三普第一次選總統,三普挑釁的言語不斷衝擊撕裂美國的價值核心,好像美國原本是一個很團結一致很有共識的國家。在往前一點的討論就是1960年開始激化的左右文化戰爭撕裂了美國,只不過沒像三普那麼挑起全球敏感神經,本書就是要告訴你,美國本來就不是鐵板一塊,長期以來大家互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美國政治中改革派與保守派的溝通策略。作者以政治案例說明框架概念,提出不應採用對手框架,應創造自身框架並提供應對方式。強調了識破他人框架並建立自身論述的重要性。這些原則不僅適用於政治,也可在其他領域中使用。
Thumbnail
作以「關係和概率」的歸納,取代「類型和概念」的概括,是人類思想革命的典範轉移,顯示與概率論相關之統計學也已進入美國思想家的視野。霍姆斯、詹姆斯、皮爾士、杜威想把理念、原則和信仰帶到人類的層面,他們不想看到藏在抽象層面的暴力。這是南北戰爭的教訓之一。他們四人的哲學設計出來,要支持的政治制度是民主。
370/370!西方社會學理論下 2024.0210.1908 2024.0225.1244 全文分為2部分,1記錄、2心得 1記錄 聽說這是一套書,共有3本,中卷我沒借到。 本書介紹的有柯爾曼、哈貝瑪斯、紀登斯、烏爾里希.貝克、布赫迪厄、諾伯特.埃利亞斯、福柯、布希
Thumbnail
民主黨的選民基本盤結構如何歷經從羅斯福開始一直到雷根時代的轉變 這本由資深政治記者和智庫政治學家合寫的好書有非常清楚的解釋與分析 本文介紹本書這部分的精華內容 讓讀者了解 為何民主黨一步步和其基本盤也就是小羅斯福總統時代的勞工大眾疏離
Thumbnail
資深記者John Judis 和智庫政治學者Ruy Teixeira合著的好書《民主黨人去哪兒了》 精采的回顧了小羅斯福總統在二戰前構築的新政選民聯盟如何因為政黨的另一支腳-執政聯盟和影子政黨選擇的政策路線和選民聯盟的工人階級越來越疏離而讓民主黨的支持者結構出現換血,換進來的新成員是什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