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五、於是我學會了隨遇而安

一一五、於是我學會了隨遇而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愛麗絲夢遊仙境》作者Lewis Carroll曾說:「既然不知道要往哪兒去,不論選擇哪一條路都沒有太大的差別。」

這段話將我病後的人生詮釋的淋灕盡致。所以在後來的每一個選擇,我似乎都不再那麼糾結,而且可以用很輕鬆的態度面對。

兒子在進小學前,我將所有周邊的安親班全部看過一遍,每一家都盡力了解、做了功課也留了資料,最後最中意的那一家沒通知我,後來我也沒有太在意,就讓小孩去課後班。是最近又去詢問安親班事宜提起此事,對方很詫異說不好意思當初沒通知到我,老實說我好像也沒有很介意。雖然最近在課後班發生不少事情,但我還是記得很多過去美好的回憶。何況那只是因為我們沒有去安親,所以自然沒有在那經歷什麼不好的事。

過去我也會對買東西很較真,那天去了一家蛋糕非常有名的咖啡館,因為先生動作太慢,我們沒搶到最後一個小孩的最愛。年輕時我可能會大發雷霆,而且我很擅於找到SOP的盲點爭取自己的權益,所以那天我大可以跟店員說「剛才妳說要先結帳才能選甜點,可是那位小姐還沒結帳就把芒果派取走了,這樣不太對吧。」可是我安靜了,我想想,換個口味也是無妨吧,第一次光臨,就算我掙到我想要的,可能我心情也大受影響。

隨遇而安是我現在生活的樣貌,很難想像曾經我是個能言善道、與誰都好辯而且還覺得「不得已」才嘴上不饒人的人,那時我意氣風發,不了解遇到什麼事,需謀定而後動,總是覺得贏了面子才是一切。

發病後,我發現就算有成千上萬的理由,我沒人能辯、無人能說。漸漸地,我沉默了。當安靜下來,我恍然大悟,過去那些在我面前不與我爭論的人,其實是覺得沒必要。我們既爭不過老天的安排,更閃不過命運無常。與其一直執著做最對的選擇,倒不如和不得已的選擇和平共存。這樣會讓自己鬆一口氣,用輕鬆的態度去思考做了這個選擇後怎麼走下一步,也許走著走著回首,才會領略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快活。

avatar-img
玄玄心的沙龍
176會員
377內容數
躁鬱症又稱雙相情感疾患,它剝奪了生命中許多美好,但也同時在絕望中看見許多人性光輝。想分享自己十多年來用如何藉著一些實用的方式,讓自己感覺好一些,尤其在面對自殺議題時,該如何自處。願患者都能更自在、平靜的面對這場生命風暴,也知道就算生病了,還是可以有很多不一樣的選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玄玄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生活中充斥著各種聲音,對某些人來說會造成躁音症狀,這些聲音可能是火車、鍵盤、滑鼠點擊等。文章中講述作者因為對聲音過於敏感,而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種種困擾,甚至影響情緒產生負面行為。為了避免這些困擾,文章提到了一些自我應對的方式,如使用抗噪耳機或離開現場。
不知道每個揣懷新娘夢的人最後的婚禮是是美夢成真抑或回想起來是惡夢一場?可能像我沒有宴客辦婚禮的人在當時真的不多吧!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內容是多年不見的朋友,忽然寄喜餅,收到餅的當事人覺得對方就是要禮金,所以最後還是匯了錢給新娘。
當我們面對令人沮喪的情況時,有時候「算了」不僅僅是對自己說的話,更是在學會放下和釋懷,接受失望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得到更多的力量和平靜。
求學時汲汲營營追求成績、工作後孜孜矻矻於業績。沒想到被我視為休閒寫作的方格子,在某天,我也開始在意起點閱人數了。 人都有向上的動力,努力都想被看見,這本就無可厚非。但連續幾天的低溫變化,我都睡得很不錯,直到昨晚,我又開始睡睡醒醒了。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對於選擇的觀感,並以自身的經歷與環境來說明。從家庭、疾病等面向探討了選擇的限制和對策。作者認為,少即是多,選擇越少、自由越多。
那種「我必須怎麼樣⋯⋯才會怎麼樣」委屈求全的模式,在一段時間後蕩然無存。我才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就像跳雙人舞的組合,要有進有退一支舞才有辦法完成,若其中一人一直後退,那這支舞終究是跳不起來的。
當生活中充斥著各種聲音,對某些人來說會造成躁音症狀,這些聲音可能是火車、鍵盤、滑鼠點擊等。文章中講述作者因為對聲音過於敏感,而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種種困擾,甚至影響情緒產生負面行為。為了避免這些困擾,文章提到了一些自我應對的方式,如使用抗噪耳機或離開現場。
不知道每個揣懷新娘夢的人最後的婚禮是是美夢成真抑或回想起來是惡夢一場?可能像我沒有宴客辦婚禮的人在當時真的不多吧!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內容是多年不見的朋友,忽然寄喜餅,收到餅的當事人覺得對方就是要禮金,所以最後還是匯了錢給新娘。
當我們面對令人沮喪的情況時,有時候「算了」不僅僅是對自己說的話,更是在學會放下和釋懷,接受失望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得到更多的力量和平靜。
求學時汲汲營營追求成績、工作後孜孜矻矻於業績。沒想到被我視為休閒寫作的方格子,在某天,我也開始在意起點閱人數了。 人都有向上的動力,努力都想被看見,這本就無可厚非。但連續幾天的低溫變化,我都睡得很不錯,直到昨晚,我又開始睡睡醒醒了。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對於選擇的觀感,並以自身的經歷與環境來說明。從家庭、疾病等面向探討了選擇的限制和對策。作者認為,少即是多,選擇越少、自由越多。
那種「我必須怎麼樣⋯⋯才會怎麼樣」委屈求全的模式,在一段時間後蕩然無存。我才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就像跳雙人舞的組合,要有進有退一支舞才有辦法完成,若其中一人一直後退,那這支舞終究是跳不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