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7|閱讀時間 ‧ 約 22 分鐘

『拼教養』制度矛盾:職場與學校

這個章節點出了當前父母所遭遇的最大困難,那就是「時間」;政府一直在推動教育改革,這個出發點絕對是良善的,但在教育現場卻遭遇到極大的困難。


如作者所說,當父母都需要外出上班,把教養子女的責任都外包時,就會跟現在改革的方向相違背,導致小孩失望、父母失落等問題;尤其是「108 課綱」上路後,更讓許多父母感到沉重的壓力。

現在升學已經不光是小孩的事,戰場已經逐漸蔓延到父母身上,有沒有花時間去了解升學制度的改變,變得很重要。


早期那種把小孩丟給補習班,單純拼考試的做法,已經快要行不通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路陪伴、協助小孩探索各種可能性,這部份都需要家長花更多的「時間」投入,才會有所成效。


偏偏雙薪家庭最欠缺的就是「時間」,這就造成了很大的矛盾,也引起很多爭議;許多父母無法理解為何教改改到最後,反倒是來找他們的麻煩?


短時間內還看不到政府有任何解決的辦法,甚至看起來是想讓時間來撫平一切,但我個人認為這行不通,消極的處置方式只會讓「不公平的競爭優勢」一代傳一代、越來越明顯;不奢求絕對公平,但至少應該在受教育的機會上做到相對公平才對。


本章節重點摘要如下:

  • 中產階級父母面對更大的挑戰,來自「家庭生活」與「制度環境」的矛盾,尤其是職場與學校。
  • 依循新興教養腳本的父母需要花費足夠的時間來與孩子溝通和陪伴;然而,台灣的職場文化對家庭不夠友善、工作時數長,就業者平均每年工時超過兩千小時。
台灣人比美國人、日本人一年多工作三百個小時,比德國人一年多工作七百小時。
  • 即便是高薪的專業職場,在「責任制」的規範下也經常需要延長工時,「安親班」與「才藝班」成為忙碌父母外包照顧的常見安排。
  • 中產階級父母雖然在經濟資源上充裕,卻是時間的窮人;「時間資源」的短缺,限制了他們的注意力與自我控制,導致與孩子互動時不免情緒失控。
當面對孩子的不聽話或不配合,在職場家庭兩頭燒的忙碌生活中容易失去「耐心」。
  • 許多家庭活動要求家長參與,甚至陪伴孩子上課或學才藝,這些期待都預設了家庭裡存在一個時間充裕而彈性的專職母親。
  • 職業婦女因而倍感壓力,當孩子出現課業落後或其他方面的問題,就算外界 (老師、公婆) 沒有依此歸因,母親自己也容易衍生「不適任母親」的自責。
父母的教養風格也經常和教育體制或老師的做法有所衝突,因此造成「親師衝突」。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