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img

那些閱讀教我的事

235公開內容

閱讀可以用最低的成本來獲得別人經驗,培養閱讀能力,一生受益。但要記住,別只讓自己的大腦永遠處於「輸入狀態」,要適當地「輸出」自己的想法。透過閱讀輸入,再利用寫作輸出,就像「費曼學習法」說的一樣,教授到別人能夠了解,自己才算是領悟了這門學問。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對於這個章節所描述的現象,生長在黑手頭家的我還挺有感的,或許我也能透過文字與作者進行對話。如作者所言,在 1990 年代以前,臺灣的產業結構還處於人力密集的階段,再加上人力成本不高、勞工意識不彰,這些都是蘊育中小企業的土壤,也提供許多沒受過高等教育的黑手勞工「創業」的機會。
Thumbnail
從父母自己的經驗出發,判斷影響職涯發展的主要因子,然後希望或要求下一代能先培養相關的能力;以個案來看,我認識的朋友中,職業為教授、律師或醫師等,都會希望小孩先有「文化資本」再論其它,但如果工作內容偏業務性質或是以軟性能力為主的職業,就不會這麼強調專業能力的養成。
Thumbnail
有餘裕去「選擇」而不是「被選擇」過你的人生。面對經濟資本雄厚的上層階級,專業中產階級的教養方式做為一種「階級劃界策略」,只能標榜「文化資本」的優勢。中上階級父母是全球化的得利組,他們透過跨國遷移進行求學、工作、經商,不僅取得學歷、外語等跨國文化資本,也將這些「文化資本」轉化為職涯發展與財富積累。
Thumbnail
未來的教育軍備競賽還要加上 AI 工具應用的熟悉度,如何在生活中、甚至在全方位的學習中透過 AI 輔助提高效率,這說不定會大大地影響教育的過程。只要改變是往好的方向發展,我們沒必要抗拒它,反而應該想辦法協助小孩適應這個過程。家長應該要更勇敢一點,自己先跳到水裡面試試看,然後再思考適合小孩的前進路線。
Thumbnail
這個章節點出了當前父母所遭遇的最大困難,那就是「時間」;政府一直在推動教育改革,這個出發點絕對是良善的,但在教育現場卻遭遇到極大的困難。如作者所說,當父母都需要外出上班,把教養子女的責任都外包時,就會跟現在改革的方向相違背,導致小孩失望、父母失落等問題。
Thumbnail
作者提到了「起點」的重要性,但現在很多文章都強調「贏在起跑點」這種說法是不可信的,那麼這到底是不是矛盾呢?其實我自己是比較認同作者的說法的,但起跑點並不代表起點,文中有提到基準線是可以透過後續的努力慢慢提高的。
Thumbnail
在我的認知裡,想「創造價值」就得談到如何提高受眾的滿意度,也就是要先考慮目標對象的感受,這就需要「同理心」。 一環扣一環,當我們認真思考自己能為別人帶來什麼幫助時,無形中就是在累積自己的「社會資本」,把主角從人換成公司也是同樣的邏輯。
Thumbnail
這本書等了好久才借到,它是圖書館的熱門館藏,由此可知這是一本暢銷書籍;它以漫畫的形式來推進故事劇情,然後在每一段的故事後面,夾帶著對故事中問題的分析與討論,藉由這個方式讓讀者更能代入主人翁的角色,理解作者想要傳達給我們的訊息。當我看完整本書的第一個感想是:「如果在國高中時代就能讀到這本書該有多好!」
Thumbnail
這本書厲害的地方是用「說故事」的方式,讓小朋友可以跟生活中發生的事對照做印證,來理解這些名詞背後的意義。比起教科書用「名詞解釋」與「數學模型」的呈現方式,更能了解這些名詞不只是教科書上的理論,而是跟生活周遭發生的事息息相關。我甚至覺得,不止小孩要看,父母如果是非相關科系的應該也要陪同閱讀,一起成長。
Thumbnail
這位中國的 HR 作者,也同樣有講到台灣現在當紅的「知識變現」、「人生體驗」以及「長期專注」等話題。但就我觀察,因為社會環境及文化的差異,對岸的作家更強調「教育」與「家庭」所帶來的影響,像先前我在「微小疊代」一書,也有看到類似的說法。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