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4/2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MZ008 街仔海祐-八里開台天后宮

2023-11-30 淡水線沿線

參拜完三重義天宮,就近前往蘆洲線三和國中站,原本這一天是要徒步前往八里、淡水,不過為了讓雙腳多休養,這段時間都採用半車半走的方式推進行程。

第一站先直奔最遠的八里,從捷運淡水站步行前往碼頭,再搭船前往八里,參拜完八里開台天后宮,再轉回淡水參拜福佑宮。


在八里下船之後,步行一小段距離,就抵達八里開台天后宮~



八里開臺天后宮

建立時間:1760年(大清乾隆二十五年)

地址:新北市八里區龍米路二段191號

源頭:湄洲

官方facebook粉絲團


奉祀神明

正殿:主祀天上聖母,左邊龕觀音佛祖,右邊龕註生娘娘

左偏殿:福德正神

右偏殿:文武財神

右廂後開山廳:開山祖師


一殿一爐,加上天公爐共有五個爐,參拜順序為:

天公爐、媽祖爐、土地公爐、財神爐、開山祖爐

其中天公爐與媽祖爐各三炷香,因此共點九炷香

參拜指引


關於「開臺」一說

一般對於「開臺」這樣的詞句,通常會想到的就是這是台灣第一間媽祖廟,不過,綜觀全台,早於八里開臺天后宮建立的媽祖廟實際上所在多有,遠的不說,松山慈祐宮的建立時間就比八里開臺天后宮來的早。

根據開墾相關的史料,1709年(大清康熙四十八年),泉州移民合股開墾大加蚋地區,設立陳賴章墾號,其中範圍就包含大里岔(就是現在的八里),以此為開端,臺灣地區的開墾就由原本以南方為中心,漸漸有大量移民進入北方。

而到了1718年(大清康熙五十七年),清朝政府設置淡水盈餘八里岔駐防,使當地在康熙末年間,成為大甲以北的軍事重鎮,且因當地是進入臺北盆地的重要門戶,因此八里岔逐漸開始繁榮。

後來到了雍正末及乾隆初年,八里岔的重要性日益提升,除了移民大量湧入之外,官方的治理層級也漸漸提高,由於當時的八里岔是重要的北台灣海運門戶,海運的通暢與安全就漸被重視,想來八里開臺天后宮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建立的,也因為以整個台北為腹地的泉州移民是以八里為入口,自成一移民文化族群,因此「開臺」二字或許是表明八里岔是北臺灣開墾的入口吧!

宮門上方名稱


對場造

對場造(對場作)也就是一般民間所稱的拚場,就是在中式建築的過程中,左右兩邊(或是其他部分)由兩位不同的師傅或是團隊分別建造,由於建築風格迥異,加上競爭性的拚場性質,因此往往會造就精采的作品。

1927年(日本昭和二年)八里開臺天后宮重建,即邀請石雕名匠張火廣辛阿救拼對場,雖然後續的兩次重修改變了當時的面貌,但現今仍留存石堵、龍柱等精彩作品,值得一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