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8|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不是偶然、是所以然(完結篇)

    ★以後種種都從今日生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從「三世因果」的角度來看,「今生」何等珍貴,既可承受前世的福報,亦可彌補前生之罪愆,並且可創造來生——「來生」之吉、凶、禍、福不繫之於前世、而是繫之於眼前今生!

    冥冥之中的「三世因果」因為吾人生命之有限,未必看得見;不過,就現實世界來看,「前因後果」仍然是一項不可突破的自然律:「昨日」就是「前世」;「明日」就是「來生」——我的「今日」過得好不好必與「昨日」有密切的關係;我的「明日」要怎樣過則由「今日」我的作為來決定!

    在「因果不滅」的定律之下,「今生此日」何等重要!「今生此日」是吾人「旋乾轉坤」、「轉禍為福」的關鍵!「今生此日」不僅是「來生」禍福之轉捩點!而「此日」更是「今生」下半生吉凶之轉捩點!得以擁有「今生此日」當是何等令人感恩!而如何掌握「今生此日」當然得反求諸己、當然是操之在己!

    有一天,佛印禪師與蘇東坡一道兒散步。走著走著,來到一座小廟。廟裡供奉著觀世音菩薩,菩薩手中握著一串念珠。蘇東坡好奇的問佛印禪師:

    「我們常常拜觀世音菩薩,口中心中不停地唸著觀世音菩薩。難道觀世音菩薩也要念佛嗎?為什麼觀世音菩薩手中握著一串念珠?」

    佛印禪師笑道:「求人不如求己啊!」

    ——「上天沒有能力把我們變成聖賢,上天也不能使我們成為販夫走卒,成聖希賢都要靠自己去完成,所謂『沒有天生的釋迦』只要我們精進不懈,慧命的顯發是可期的!」(摘自星雲大師「佛教對命運的看法」)

    ★人人皆知有來春,辛勤積存來春榖;

    人人若知有來生,怎不積存來生福?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佛教「三世因果」的觀念,其實並不須侷限於宗教領域,放眼紅塵可以發現:「天道好還」的現象乃是放之於四海皆準——美國某學者作了一項社會學的家庭研究,他選擇了十八世紀同時期、同一城市,兩個具代表性的家庭作為研究對象。這兩個家庭分別為:著名的神學者及佈道家愛德華資(Jonathan Edwards)的家庭,和聲名狼藉的刑事罪犯曾捷斯(Jukes)的家庭;愛德華資的後裔中,找到十四位大學校長、過百位大學教授、百多位律師、三十多位法官、六十多位醫生、一百位傳道人及宣教士獲神學教授、六十位作家,至今在美國很多大企業的要員中,都有這家族的後人,這個家族對社會提供安定的作用。曾捷斯的後裔中,找到三百位職業乞丐、四百位因犯案終身成為殘廢者、六十位專業小偷,一百三十位多監犯及七名殺人犯;這個家族每年耗用政府一百多萬美元(本數據資料參考「中信傳書」,1997年6月)——這一項社會調查使人發現:「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這句俗諺是颇為傳神!也驗證了兩千多年前易經所揭示之不移之理:「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了然「自種因、自食果」的「因果不滅」律,「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應該是重要的人生指標!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