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0|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第三章:心智.別讓周遭的人影響你(3-3-中)別人不會比你懂-從眾行為、FOMO

書籍完成目錄

別人不會比你懂 - 從眾行為、FOMO

第一章一開始我們就曾提及:人的大腦能力有限,時間也有限,參考他人的各種生活經驗,能協助我們做一些簡單的決定,讓日子變得輕鬆些。但投資理財這件事,有可能會損失金錢與財富,為什麼有些人不了解,卻還是願意聽從他人的建議呢?是真心相信那個人和他所說的嗎?其實不是,人們常常表面上堅定相信,心裡卻半信半疑。

大多數的散戶投資人都想不勞而獲,直覺地以為投資的目的就是要馬上賺到錢,也自以為能賺到錢,才會想靠著完全不擅長的技能,在股市裡冒險。這種心態之所以會被激發,往往是因為害怕錯失機會的FOMO心態,並在從眾行為(Conformity) 的影響下,表象上,“安心地”跟著周遭的友人(或網路上的股友)一起投資、”學習“,內心卻經常恐懼不已。

股市在熱絡的時候,整個社會熱衷投資的氛圍,很快就能讓每個人都感受到。擔心自己會錯失賺錢機會的心態愈強,就必須付出行動,否則認知與行為之間會有所抵觸,心情會不安穩。此時只要有任何的社會證據(social proof)顯示大家都在買,即使股價再高、股票再爛,愚蠢的從眾行為都可能出現。

在知名的阿希從眾實驗 (Asch conformity experiments)中,心理學家所羅門.阿希(Solomon Asch) 在每組7人的實驗小組中,安排了6個實驗者的助手,只有1位是真正的受測者。受測者會被詢問在如下的線段圖卡中,右邊三條線哪一條和左邊的一樣長?

右邊三條線中,哪一條和左邊的一樣長呢?

你相信嗎?如果6個實驗助手皆故意回答錯誤的那一條線,竟有高達3/4的受測者,會出現一次的從眾行為,也跟著回答了錯誤的那一條線。只有1/4的受測者,完全沒有受到任何的影響,始終回答出正確的答案。

從眾實驗告訴我們:人們經常屈從於多數人的判斷,特別是在公開的環境下,和大 多數人保持一致的行為與看法,才能為大多數人所接受。萬一大家都錯了,自己也不會是那個唯一的笨蛋。

試想一下,在日常的經驗中,假設有兩家拉麵店,一間門可羅雀,另一間高朋滿座,兩間你都沒吃過,你會選擇哪一間?大多數的人肯定會選擇人多的那一間。萬一兩間都沒人,你也會上網比較一下它們的評價。因為人多、評價高,就是一種社會證據,為我們證明了人多的那一間,“應該”會是正確的選擇。

股市也一樣,如果大家都「上車」買了股票,你卻還沒坐上車,感覺沒有跟大家做一樣的事,就像自己不是社會主流的一份子。你可能不想成為和別人不同,談起股票卻沒話聊的邊緣人,也可能自己悶著頭暗自假想:「會不會錯失了賺錢的機會?」畢竟社會證據顯示:大家都在買股票,它“應該”會是正確的選擇。

社會證據social proof一詞,來自知名的心理學教授羅伯特.席爾迪尼(Robert B. Cialdini),他同時也是「影響力」(Influence) 一書的作者。它的假設是當人們對於某件事物不熟悉,在資訊不充足的情況下,因為無法確定正確的行為方式,也就是不知該怎麼做時,便會認為周遭的人應該會對當前的情況有更多的了解,於是選擇和他們做一樣的事。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窮查理投資事務所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