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想告訴你什麼:
人們以為「討論」會灌輸想法在他人心中;事實是,談論自殺並不會灌輸、反而有助於釐清他們自殺的想法。
對於想自殺的人而言,若有人及時和他談一談,或許能盡早陪伴他的困境,降低他去自殺的可能性。
文/林家安(Stand By YOU 探索心教育協會理事長、憂鬱症防治協會教育推廣委員會主任委員)
你是否也和我一樣,在店裡總會被「特濃」、「加厚」、「最抹」等等詞彙所吸引?2024年度心動系電影《我在這裡等你》,對習慣激情、裸戲、情慾展現的影迷們難免會有所失落,但隨著劇情的情感堆疊,「心動」的感覺反而更比自己熟悉、熱愛的BL(Boys' Love,描寫男性間的戀愛的創作類型)強烈百倍。
電影《 我在這裡等你 》描述一位失意的香港作家天宇(劉俊謙 飾)與一名街頭混混阿翔(范少勳 飾)在台北相遇,並展開尋找通往天堂的鯨逝灣的旅程,沿途發現意外的轉折與緊密的緣分。
(以下有雷。)
「欸,站那麼高你想死喔!」
鯨逝灣到了——故事才剛開始,竟然就是主角天宇跳海的前一刻。撞見任何人尋短,無論是受過「自殺防治守門人」訓練與否,還是會手足無措、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更何況,自殺的還是自己仰慕已久的「筆友」——是的,對阿翔而言,這題不僅是生命的困難,還有更多是情感的累積,只是身為觀眾的我們並不明白罷了。
帥氣的天宇光是在臺灣民宿社群貼文上露臉,就引來廣大粉絲暴動;無論公眾人物與否,現在的人往往是在「過曝」的鎂光燈下生活的——更別論此刻的他,正深陷抄襲醜聞——「媒體」、「銷量」都帶給他巨大、甚至過大的壓力。
「你根本就是人生勝利組啊?為什麼還想不開啊?」
深陷低潮的時候,我們最常遇到的「善意」,就是提醒我們要「轉念」。
然而,我們或多或少都體會過,明白這並不容易(甚至是不可能)。處在憂鬱低谷的人們,最不需要的就是「看開一點」等等「建議」了。此刻的我們,在評論之前,不妨多問、多聽一些他的想法,再適時給予回應。
「是不是我多做些什麼,你會生氣?還是會有點開心?」
人與人之間的曖昧,往往是段充滿試探的旅程,巧妙呼應面對親友的自殺想法時的謹慎試探:「我要多做點什麼嗎?」這之中,最重要的莫過於和當事人討論自殺的問題了。
在多場教育宣導中,我發現民眾會有許多迷思,特別是「不要」和別人討論自殺的問題。人們以為「討論」會灌輸想法在他人心中;事實是,談論自殺並不會灌輸、反而有助於釐清他們自殺的想法。對於想自殺的人而言,若有人及時和他談一談,或許能盡早陪伴他的困境,降低他去自殺的可能性。
無論所遇到的問題是什麼,有自殺意圖的人,感覺和想法常常都是相近的:
「你怎麼會相信,去鯨逝灣就能上天堂?」
因此,最重要的是,有機會傾聽、陪伴他們,與他們討論他對自殺的看法,適時地給予關心,鼓勵他嘗試接受或選擇適當的幫助。公開談論自殺並不代表鼓勵自殺行為,反而是給他/她一個機會考慮,進而達到自殺防治。
「信箱後面的世界,不管通往哪裡,一定會帶領我們再次相遇」
自始至終,或許沒有人知道鯨逝灣究竟在哪,但這個「相信」引領著我們與天宇、阿翔走遍台灣、香港、甚至是穿越時空。
「鯨逝灣就是鯨魚消失的地方。鯨魚是海洋中那麼大的一種生物,如果連那麼大的鯨魚都消失了,那牠們會通往哪裡?好像海裡面有一個更大的地方。」
在心情下雨的日子裡,不論是陪伴周圍你關心的人,或是陪伴自己都是重要的。自殺不是有建設性的問題解決方法,更不是處理壓力、困難的唯一方式。
謝謝導演、編劇與演員為我們說了這麼一個故事,告訴我們在失落、難過的時候,不妨可以試著慢下來、好好體會生活。一起練習給心情一個空間,陪伴它直到放晴。別忘記,在需要的時候更要轉介給專業人員處理,也可以打一通電話,就像阿翔和社工之間,談談心事的關係,協助當事人運用醫療、社福或心理諮商等資源。
「相遇的那一刻,都是奇蹟。我們也快要遇到了,對吧?」
在未來,某一天,自己也能成為等待自己的那個人。
(本文圖取自我在這裡等你粉絲專頁)
出品┃ 抓馬文化 Drama Culture 製作┃ 抓馬文化 Drama Culture 監製┃ #謝國豪 導演┃ 鄧依涵 Angel Teng 領銜主演┃ 劉俊謙 范少勳 Fandy 主演┃ 詹子萱 Chan TzuHsuan 特別演出┃ 林予晞 Allison Lin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讓你有收穫,請按愛心,讓我知道你的喜歡~
★如果你希望穩定收看我的後續作品,請追蹤我!
★若有希望老師關心的教育議題、影視作品、或是娛樂體驗,
歡迎留言或與我聯繫委託。
★email:teacherscomment@gmail.com/ig:Teacher_Chia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