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第十二章 為腹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章節回顧

在道德經裡,學習融於道中,成為道的一份子,這個感覺就像是第十一章虛中所提,如輻、轂相合成為車輪,為車所用。諸多的小元素組成為具有其他更具意義功能性的較大單元,而無論是小元素或是較大單元,或是組成更大的單元時,都是符合道性中的無-”無我、無私”,也因而能相互的”融合、融入”。而要如何能做到如此,第十章玄德則說明這需要一步一步的反省自我,有將道心顧好嗎?氣息有愈柔和嗎?思想念頭有回歸純淨,都以愛為出發嗎?如此淨化自己,始能慢慢回歸內心那原始的母性慈愛,真正是道的一份子,進而以自己所能,與他人、他物相融,為大我產生具意義價值的效用。第十一章以車、器、室為例做說明,而反觀人體自身,又應如何闡釋?

本章概要

創作者正在準備中
請加入 體悟心生活的所在 了解最新動態!
avatar-img
7會員
51內容數
台灣傳統文化有珍貴豐富的內涵,特別是人性質樸良善的一面,其背後藏著深厚的思想底蘊。為了研究傳統民俗精神,促使我踏入了經典學習。學習之路沒有終點,而它帶著我認識自己、明白生命的價值,知道怎麼重新走出生命中有意義的每一步,讓身心充實健康快樂。在此,記錄與分享這一路”心”生活的反思與成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體悟心生活的所在 的其他內容
 在第十章玄德,說明了如何孕育道的種子在心中深耕發芽,如同植物生長經歷發芽、生根、長葉、長高、開花、結果,是因為其內在成長機制不斷的運轉,將外在吸收到的養份產生能幫助成長的能量,漸漸長大展現出其獨特的特質與才能。第十章說明了道籽成長的內在運行機制,依此不斷的孕化而生,其過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知乎?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為乎? 生之,蓄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章節回顧 道是天地萬物運行之道理,有其本質、原則與特徵行為。循序了解前六章的過程,慢慢在心田中蘊育一個
安住好自己的心,如天地般無私的愛養萬物,如水般不爭的來行”善”的真諦,如此才能真正親近萬物,成為萬物之所需,善助對方的同時成就自己的價值。而其中”不爭”的意涵,則是道裡最關鍵的特性之一。如何做到不爭呢?老子在本章以負面表述的方式,說明人在求道、學習、處事的過程,人心容易掉入”爭”的情境。
在第七章說明到天地以利益眾生為要,致力成就大眾群體之事,並無差別、一視同仁的對待,祂將”自己”放的很小很小,小到極盡,到了無我、無私,如此反而成就天地的偉大與浩瀚。為何能成其私呢,第八章接著以”上善若水”進一步解釋。
我們明白要效法道來行,保持道心是最為重要的,並且要致力於實踐,從實踐中體悟與反省,時刻去警覺自己是否有離開了道。老子常以天地、聖人作為以道行事的表率。前六章,循序了解如何走進道,以及保持在道中,並讓自己深耕在道心中,如此即能如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七章,老子以天地為例,更具體的說明如何行道。
時時警惕自己要讓心回歸安住。而也要好好的真誠看待、微笑迎接每一個機緣、每一時刻,這都是老天爺精心安排,來幫助我們學習、反省,要讓我們回歸道中。如此,一而再的學習、反省、修正,一步步走回道中,越來越能安住在道心中,即是從動詞的守中,到動名詞的守中,一直保持在道心中。第六章延續於此,守中即能遇見谷神。
 在第十章玄德,說明了如何孕育道的種子在心中深耕發芽,如同植物生長經歷發芽、生根、長葉、長高、開花、結果,是因為其內在成長機制不斷的運轉,將外在吸收到的養份產生能幫助成長的能量,漸漸長大展現出其獨特的特質與才能。第十章說明了道籽成長的內在運行機制,依此不斷的孕化而生,其過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知乎?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為乎? 生之,蓄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章節回顧 道是天地萬物運行之道理,有其本質、原則與特徵行為。循序了解前六章的過程,慢慢在心田中蘊育一個
安住好自己的心,如天地般無私的愛養萬物,如水般不爭的來行”善”的真諦,如此才能真正親近萬物,成為萬物之所需,善助對方的同時成就自己的價值。而其中”不爭”的意涵,則是道裡最關鍵的特性之一。如何做到不爭呢?老子在本章以負面表述的方式,說明人在求道、學習、處事的過程,人心容易掉入”爭”的情境。
在第七章說明到天地以利益眾生為要,致力成就大眾群體之事,並無差別、一視同仁的對待,祂將”自己”放的很小很小,小到極盡,到了無我、無私,如此反而成就天地的偉大與浩瀚。為何能成其私呢,第八章接著以”上善若水”進一步解釋。
我們明白要效法道來行,保持道心是最為重要的,並且要致力於實踐,從實踐中體悟與反省,時刻去警覺自己是否有離開了道。老子常以天地、聖人作為以道行事的表率。前六章,循序了解如何走進道,以及保持在道中,並讓自己深耕在道心中,如此即能如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七章,老子以天地為例,更具體的說明如何行道。
時時警惕自己要讓心回歸安住。而也要好好的真誠看待、微笑迎接每一個機緣、每一時刻,這都是老天爺精心安排,來幫助我們學習、反省,要讓我們回歸道中。如此,一而再的學習、反省、修正,一步步走回道中,越來越能安住在道心中,即是從動詞的守中,到動名詞的守中,一直保持在道心中。第六章延續於此,守中即能遇見谷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原文: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窕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這一篇要回到之前的篇章,天地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以百姓為芻狗。隨著大道精神做出最好的選擇,恍恍惚惚之間猶如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他人不同,並與佛法相似的探討世俗的取捨,以及追隨大道長遠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道法之處,強調了看不見、聽不見、摸不到的微妙之處,並提到了失業、職場、心態等現象,最後還關連到了科技及大數據的應用。整篇文章充滿了哲學的思考與深刻的觀察。
Thumbnail
這段文字表達了人們一旦沉迷於外在的五色、五音、五味之中,就容易受到傷害。文章就貪嗔痴的外境之相進行了分析,告誡人們要適度追求物慾享受,保持安定身心過著樸實自然的生活。文章強調了控制慾望對於人們的重要性。
Thumbnail
原文:三十輻共一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這一段講的是有是無,無是有;有與無,無與有;有跟無,相輔相成。今天有,明天無。今年有,明年無。所以要時時想著無,才會有。   這幾天和方格子格友討論:南懷瑾
Thumbnail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若無見本性,學法無益 ★我們要回歸本源,要如何在本源修? 修行不是在本源修,因為你找不到本源   佛說:【從萬物修】 從萬物的感受中去修   電影:「美麗人生」 小孩子的心境, 當你把萬物的一切當做是遊戲 就進入到天真本性的天真生活   所有的一切
悉同一類,眼耳口鼻舌身意,何分別之有。 本自一心,喜怒哀樂愛惡欲,何執著之需。 智力一百,上下左右通八方,何無創之能。 才華滿腹,文韜武略貫九州,何乏進之路。 把嗔恚放下,不要成就黑一百思考,就是不要殺人。畫出最美的四色世界,笨巧、能量、德行、嗔恚得到平衡。
Thumbnail
第一部 來自交換的「力」|第四章 交換模式D與力|9、佛陀
Thumbnail
依作用後狀、象變化,將知識學問分類編序。
Thumbnail
家中閱觀道德經,文中細理撥心弦; 若非得道難深行,依究分別私慾逞。 一指點開玄妙竅,明心修德渡迷童; 若能如水常不爭,德化眾生悟清靜。   多年以來,未曾細悟道德經之文,或因修道日淺難悟明,故難得休假回家中展經閱讀。歷經多少的人事困心之後,現今再閱聞經義,方能細細體悟箇中所得,然因人心多欲
Thumbnail
原文: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窕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這一篇要回到之前的篇章,天地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以百姓為芻狗。隨著大道精神做出最好的選擇,恍恍惚惚之間猶如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他人不同,並與佛法相似的探討世俗的取捨,以及追隨大道長遠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道法之處,強調了看不見、聽不見、摸不到的微妙之處,並提到了失業、職場、心態等現象,最後還關連到了科技及大數據的應用。整篇文章充滿了哲學的思考與深刻的觀察。
Thumbnail
這段文字表達了人們一旦沉迷於外在的五色、五音、五味之中,就容易受到傷害。文章就貪嗔痴的外境之相進行了分析,告誡人們要適度追求物慾享受,保持安定身心過著樸實自然的生活。文章強調了控制慾望對於人們的重要性。
Thumbnail
原文:三十輻共一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這一段講的是有是無,無是有;有與無,無與有;有跟無,相輔相成。今天有,明天無。今年有,明年無。所以要時時想著無,才會有。   這幾天和方格子格友討論:南懷瑾
Thumbnail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若無見本性,學法無益 ★我們要回歸本源,要如何在本源修? 修行不是在本源修,因為你找不到本源   佛說:【從萬物修】 從萬物的感受中去修   電影:「美麗人生」 小孩子的心境, 當你把萬物的一切當做是遊戲 就進入到天真本性的天真生活   所有的一切
悉同一類,眼耳口鼻舌身意,何分別之有。 本自一心,喜怒哀樂愛惡欲,何執著之需。 智力一百,上下左右通八方,何無創之能。 才華滿腹,文韜武略貫九州,何乏進之路。 把嗔恚放下,不要成就黑一百思考,就是不要殺人。畫出最美的四色世界,笨巧、能量、德行、嗔恚得到平衡。
Thumbnail
第一部 來自交換的「力」|第四章 交換模式D與力|9、佛陀
Thumbnail
依作用後狀、象變化,將知識學問分類編序。
Thumbnail
家中閱觀道德經,文中細理撥心弦; 若非得道難深行,依究分別私慾逞。 一指點開玄妙竅,明心修德渡迷童; 若能如水常不爭,德化眾生悟清靜。   多年以來,未曾細悟道德經之文,或因修道日淺難悟明,故難得休假回家中展經閱讀。歷經多少的人事困心之後,現今再閱聞經義,方能細細體悟箇中所得,然因人心多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