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第十三章 寵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章節回顧

人的感官常受到外在影響,無意識下就失去正確的判斷、盲目跟從,致使心迷失、行為陷入錯亂,而其根本在道德經十二章裡告訴我們,是因為心未回歸道心,真正由心來主宰,而道心的展現是慈悲、柔和、清淨的……。若能將心境顧好的人,同時會看清五官、感知和行為是否會處在雜染之中,恐會深陷其中,深感此為危險之處,而遠避之,以保護自己內在心境的清淨,並很謹慎地提醒自己不要再陷入迷亂之中。因而只要明白這個邏輯道理,常常反觀自己,是由清淨的心在主宰自己,還是五官感知已經受制於外,內在的清淨不見了,心也就迷失了。而若讓五官感知都在清淨中,則能幫助心更加安住於清淨中,人也就愈來融於道中,更加慈悲、祥和。這是如何做到呢?接續在這第十三章來說明。


創作者正在準備中
請加入 體悟心生活的所在 了解最新動態!
avatar-img
7會員
51內容數
台灣傳統文化有珍貴豐富的內涵,特別是人性質樸良善的一面,其背後藏著深厚的思想底蘊。為了研究傳統民俗精神,促使我踏入了經典學習。學習之路沒有終點,而它帶著我認識自己、明白生命的價值,知道怎麼重新走出生命中有意義的每一步,讓身心充實健康快樂。在此,記錄與分享這一路”心”生活的反思與成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體悟心生活的所在 的其他內容
在道德經裡,學習融於道中,成為道的一份子,這個感覺就像是第十一章虛中所提,如輻、轂相合成為車輪,為車所用。諸多的小元素組成為具有其他更具意義功能性的較大單元,而無論是小元素或是較大單元,或是組成更大的單元時,都是符合道性中的無-”無我、無私”,也才能相互的”融合、融入”。而要如何能做到如此,
 在第十章玄德,說明了如何孕育道的種子在心中深耕發芽,如同植物生長經歷發芽、生根、長葉、長高、開花、結果,是因為其內在成長機制不斷的運轉,將外在吸收到的養份產生能幫助成長的能量,漸漸長大展現出其獨特的特質與才能。第十章說明了道籽成長的內在運行機制,依此不斷的孕化而生,其過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知乎?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為乎? 生之,蓄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章節回顧 道是天地萬物運行之道理,有其本質、原則與特徵行為。循序了解前六章的過程,慢慢在心田中蘊育一個
安住好自己的心,如天地般無私的愛養萬物,如水般不爭的來行”善”的真諦,如此才能真正親近萬物,成為萬物之所需,善助對方的同時成就自己的價值。而其中”不爭”的意涵,則是道裡最關鍵的特性之一。如何做到不爭呢?老子在本章以負面表述的方式,說明人在求道、學習、處事的過程,人心容易掉入”爭”的情境。
在第七章說明到天地以利益眾生為要,致力成就大眾群體之事,並無差別、一視同仁的對待,祂將”自己”放的很小很小,小到極盡,到了無我、無私,如此反而成就天地的偉大與浩瀚。為何能成其私呢,第八章接著以”上善若水”進一步解釋。
我們明白要效法道來行,保持道心是最為重要的,並且要致力於實踐,從實踐中體悟與反省,時刻去警覺自己是否有離開了道。老子常以天地、聖人作為以道行事的表率。前六章,循序了解如何走進道,以及保持在道中,並讓自己深耕在道心中,如此即能如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七章,老子以天地為例,更具體的說明如何行道。
在道德經裡,學習融於道中,成為道的一份子,這個感覺就像是第十一章虛中所提,如輻、轂相合成為車輪,為車所用。諸多的小元素組成為具有其他更具意義功能性的較大單元,而無論是小元素或是較大單元,或是組成更大的單元時,都是符合道性中的無-”無我、無私”,也才能相互的”融合、融入”。而要如何能做到如此,
 在第十章玄德,說明了如何孕育道的種子在心中深耕發芽,如同植物生長經歷發芽、生根、長葉、長高、開花、結果,是因為其內在成長機制不斷的運轉,將外在吸收到的養份產生能幫助成長的能量,漸漸長大展現出其獨特的特質與才能。第十章說明了道籽成長的內在運行機制,依此不斷的孕化而生,其過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知乎?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為乎? 生之,蓄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章節回顧 道是天地萬物運行之道理,有其本質、原則與特徵行為。循序了解前六章的過程,慢慢在心田中蘊育一個
安住好自己的心,如天地般無私的愛養萬物,如水般不爭的來行”善”的真諦,如此才能真正親近萬物,成為萬物之所需,善助對方的同時成就自己的價值。而其中”不爭”的意涵,則是道裡最關鍵的特性之一。如何做到不爭呢?老子在本章以負面表述的方式,說明人在求道、學習、處事的過程,人心容易掉入”爭”的情境。
在第七章說明到天地以利益眾生為要,致力成就大眾群體之事,並無差別、一視同仁的對待,祂將”自己”放的很小很小,小到極盡,到了無我、無私,如此反而成就天地的偉大與浩瀚。為何能成其私呢,第八章接著以”上善若水”進一步解釋。
我們明白要效法道來行,保持道心是最為重要的,並且要致力於實踐,從實踐中體悟與反省,時刻去警覺自己是否有離開了道。老子常以天地、聖人作為以道行事的表率。前六章,循序了解如何走進道,以及保持在道中,並讓自己深耕在道心中,如此即能如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七章,老子以天地為例,更具體的說明如何行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常生活中,如果沒有特別讓人氣惱的事,一般人都能平心靜氣的待人接物,但是生活就是習氣、煩惱、貪瞋癡夾雜,所以遇到一點點不如意就會火冒三丈、埋怨東責怪西,想要安住一分鐘都是奢侈。如果我們不去降伏脾性,任由脾氣想發就發,不僅傷了和氣,也傷了自身的福緣。好來好去,就是善緣,恨來恨去,就是逆緣,因緣不可思議
Thumbnail
若能夠完全斷除邪淫,生生世世都可以獲得安樂,現世的生活也會得到眾生的尊重與讚嘆。 「邪淫」廣義而言,幾乎是由貪心所引起的。當然也有少數是為了害他人,而以瞋恨心行淫,會根據其異熟果報墮入相應之三惡趣中。如果有幸獲得人身,也將感受妻子遭他人強搶,或與妻子相處不稱心意,例如:妻子會偷盜、酗酒、脾氣粗暴,
Thumbnail
這篇文章闡述了寵辱若驚和貴大患若身的概念,並通過例子和比喻來闡明兩者對個人價值和心態的影響。文章呼籲人們在受寵和受辱時不要過多計較,而是應該集中精力對社會和天下蒼生的利益,保持自身的能量,以備待時之需。
Thumbnail
這段文字表達了人們一旦沉迷於外在的五色、五音、五味之中,就容易受到傷害。文章就貪嗔痴的外境之相進行了分析,告誡人們要適度追求物慾享受,保持安定身心過著樸實自然的生活。文章強調了控制慾望對於人們的重要性。
Thumbnail
你知道自己平常所表現的言行舉止,往往與我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相關聯嗎?你是否曾經有過,因為一時不察的無心而冒犯或傷害他人,到最後,連彼此關係為何會出現裂痕的原因都不明白的情形呢?「我說話、做事,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你硬是要把它想偏,我也没有辦法!」當別人對你的言行產生誤解時,你認為
Thumbnail
  原文:若心不能住一所緣,於一所緣,為令如欲,勘能住故,修止等時,若數觀察,住心不生,故於爾時則須止修,於止觀時以此當說。   心不能住一所緣,當我們關注一件事的時候,非常專心,不為所動。反之,當我們心不能專注在善緣上,容易胡思亂想,亂想的時候就煩惱所在的根源。   從踏入社會工作開
Thumbnail
或許你也有過類似經驗,在一段關係中,無法認同對方的說法或做法,可是害怕傷害到對方,不敢說出口;對於對方無理的要求,雖然內心深處知道自己並不願意,可是害怕拒絕會使關係生變,因此假裝欣然接受。「沒有界限的善良,成了討好,以卑微隱忍和順應,來迴避不想面對的衝突,讓人總是失去自我、在關係裡受傷受苦。」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常生活中,如果沒有特別讓人氣惱的事,一般人都能平心靜氣的待人接物,但是生活就是習氣、煩惱、貪瞋癡夾雜,所以遇到一點點不如意就會火冒三丈、埋怨東責怪西,想要安住一分鐘都是奢侈。如果我們不去降伏脾性,任由脾氣想發就發,不僅傷了和氣,也傷了自身的福緣。好來好去,就是善緣,恨來恨去,就是逆緣,因緣不可思議
Thumbnail
若能夠完全斷除邪淫,生生世世都可以獲得安樂,現世的生活也會得到眾生的尊重與讚嘆。 「邪淫」廣義而言,幾乎是由貪心所引起的。當然也有少數是為了害他人,而以瞋恨心行淫,會根據其異熟果報墮入相應之三惡趣中。如果有幸獲得人身,也將感受妻子遭他人強搶,或與妻子相處不稱心意,例如:妻子會偷盜、酗酒、脾氣粗暴,
Thumbnail
這篇文章闡述了寵辱若驚和貴大患若身的概念,並通過例子和比喻來闡明兩者對個人價值和心態的影響。文章呼籲人們在受寵和受辱時不要過多計較,而是應該集中精力對社會和天下蒼生的利益,保持自身的能量,以備待時之需。
Thumbnail
這段文字表達了人們一旦沉迷於外在的五色、五音、五味之中,就容易受到傷害。文章就貪嗔痴的外境之相進行了分析,告誡人們要適度追求物慾享受,保持安定身心過著樸實自然的生活。文章強調了控制慾望對於人們的重要性。
Thumbnail
你知道自己平常所表現的言行舉止,往往與我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相關聯嗎?你是否曾經有過,因為一時不察的無心而冒犯或傷害他人,到最後,連彼此關係為何會出現裂痕的原因都不明白的情形呢?「我說話、做事,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你硬是要把它想偏,我也没有辦法!」當別人對你的言行產生誤解時,你認為
Thumbnail
  原文:若心不能住一所緣,於一所緣,為令如欲,勘能住故,修止等時,若數觀察,住心不生,故於爾時則須止修,於止觀時以此當說。   心不能住一所緣,當我們關注一件事的時候,非常專心,不為所動。反之,當我們心不能專注在善緣上,容易胡思亂想,亂想的時候就煩惱所在的根源。   從踏入社會工作開
Thumbnail
或許你也有過類似經驗,在一段關係中,無法認同對方的說法或做法,可是害怕傷害到對方,不敢說出口;對於對方無理的要求,雖然內心深處知道自己並不願意,可是害怕拒絕會使關係生變,因此假裝欣然接受。「沒有界限的善良,成了討好,以卑微隱忍和順應,來迴避不想面對的衝突,讓人總是失去自我、在關係裡受傷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