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1|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潛力股短評|被低估的資產潛力股,中和廠開發利益值得期待-大洋塑膠(1321)

raw-image

「邏輯投資」專欄每月分享至少 4 篇【個人研究個股心得、投資觀念分享或潛力股週報】,目的是作為投資領域之學術研究與知識/資訊交流,未有推介股票之意圖與行為,亦未對證券價值進行分析,內容絕無任何目標價及買賣建議,也未有招收會員或開設群組,請讀者務必詳閱「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內容不建議作為投資行為之最終依據,投資前請審慎評估並自負盈虧。專欄訂閱費用每月 129 元,能夠幫助作者持續分享投資知識與市場觀點,歡迎訂閱支持。請記得「追蹤」本專欄及「邏輯投資」臉書粉專Treads,作者將不定期分享更多市場觀點與產業看法。


如果是專欄訂閱的讀者,對大洋塑膠(1321)這家公司應該不陌生,因為我在專欄討論區寫過一篇關於這家公司的「小作文」,而本文則算是那篇「小作文」的完整版,並且在本文我也會細說投資這家公司的潛在風險與我個人的操作思考,避免讀者只看到公司隱含的高價值,卻忽略背後潛在的危機。

其實投資是「風險」與「報酬」的拉鋸戰,如果你看到「高報酬」,卻不清楚背後應該存在的「高風險」,那就要小心了,因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本文將探討大洋塑膠(1321)的投資潛力,包括其作為「資產股」的主要題材,以及投資這類資產股的注意事項,最後也會分享我自己如何布局這檔股票以及思考方式,那我們開始吧!

提醒讀者,「邏輯投資」專欄以「潛力股短評」主題介紹的公司,後續僅會不定期追蹤(不會放入週報定期追蹤),因為這類公司的著眼點多屬題材性或業外收入,長期追蹤的意義不大,以上說明。


公司介紹

大洋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65年,前身為義芳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初期工廠(大洋廠)設立於台北縣中和市(現新北市中和區),主要生產 PVC 硬質膠管及 PVC 膠布、膠皮等一次塑膠加工品;1967年增加製造印刷膠布等二次塑膠加工品;1970 年與日本秋每護膜株式會社技術合作,開發生產高級乳皮及PU 合成皮。

1976 年時配合政府鼓勵中小企業合併經營,將關係企業「義芳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合併入大洋塑膠,並在桃園縣蘆竹鄉(現桃園市蘆竹區)另籌設桃園廠。1977 年與日本鐘淵化學工業株式會社技術合作,於桃園廠擴建生產 PVC 塑膠粉。

1986年在桃園縣中壢市(現桃園市中壢區)籌設中壢廠,將 PVC 硬質膠管遷移中壢廠生產。1999年1月26日股票掛牌上市。

2005年東莞大洋創新皮料製品有限公司成立(東莞廠),主要生產PU合成皮。2007年大洋塑膠(惠州)有限公司成立(惠州廠),主要生產軟質塑膠布。2016年在桃園市新屋區成立新屋廠,並將中和廠遷移過去,中和廠土地則轉型進行資產開發


如上圖所示,目前公司分為四大事業部:加工事業部、建材事業部、合皮(合成皮)事業部、原料事業部,並有工廠設立於桃園新屋、桃園蘆竹、桃園中壢、中國惠州、中國東莞等地,另設有台北營業所、台南聯絡處、香港聯絡處,便於拓展業務,是國內知名塑膠上市公司之一。


業務速覽

下圖為大洋塑膠四大事業部門的產品類別與用途,可以發現公司主要生產塑膠相關製品,包括膠布、PVC塑膠管、PU合成皮、塑膠粉、塑膠粒等,這些產品充斥於我們的生活周遭,相當常見,但也可預見競爭一定相當激烈。


從2023年度營收佔比來看,塑膠粉粒(原料)是最主要的營收來源,佔比達到65%,其次是塑膠布佔約18%,塑膠建材(塑膠管、塑膠板)佔17%,而合成皮佔比最小僅約2%。


不過本業收入並非本文的重點,我們只是想稍微了解公司本業的經營狀況與獲利情形,至少希望公司的本業沒有虧損,否則即便業外收入再高,也可能影響公司整體評價。


下圖是大洋的每季盈餘,可以發現公司的獲利並不穩定,部分季度甚至會出現虧損。


對照產業龍頭台塑的每季盈餘表現,可以觀察到台塑的業績還是相對穩定,但波動也是劇烈,且3Q22之後,整個行業陷入明顯的衰退。


不過2019年之後,公司的獲利似乎比較偏正面,2020年EPS達到3.24元是顛峰,隔年2021年EPS也有1.45元,然而2022年再度出現虧損,EPS為-0.19元,去(2023)年則有0.88元的表現。


從利潤率來看,公司的毛利率也有不小波動,這是塑化行業的特性,毛利率直接受到原料成本與報價的影響;然而其稅後淨利率近年普遍高於營業利益率,顯示公司有業外收入的挹注。


那業外收入的來源為何呢?

參考1Q24財報,本季業外收入主要來自「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利益」及「外幣兌換利益」,分別為6,586.2萬元、2,200.1萬元,分別對應持股或金融債價格上漲以及台幣貶值之貢獻。


大洋的業外轉投資主要包括台灣氯乙烯工業(華夏(股票代碼:1305)之子公司)、淳品實業(化油品倉儲)、富致科技(上市櫃公司),另外還有電子業包括義典科技、瑋峰科技等持股,這些轉投資會帶給大洋股息收入。


除了股票投資外,大洋也有投資多筆債券基金,1Q24價值大約3,932.6萬元,也會每年貢獻大洋股息所得。


回到本業部份,同業華夏(1305)在法說會指出,因中國製造業復甦、房地產市場政策托底、印度PVC市場8月開始實施BIS(印度標準局認證)等因素影響,PVC報價可望持穩,同時管材、膠布、膠皮需求增加,預期2Q24營運能優於1Q24。


然而中國過剩產能及需求低迷預期仍將持續干擾市場,加上近期又有ECFA公布第2批中止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公告(共計134項產品),後續影響仍有待觀察。


總結來看,大洋的本業收入並不穩定,但尚不致出現嚴重虧損,至於轉投資的部分則可以每年提供股息等業外收入,勉強彌補本業收入之不足

也因為公司近年有收入,因此只要有獲利,公司還是會配息,盈餘分配率大約30-50%之間,可以預期如果公司未來有收入進帳,應該會正常分配股東,只是比例不算高就是了。


土地資產盤點

前面提到大洋成立於1965年,而我們之前寫過的南港(文章請見:「潛力股短評|股海世界的潛力明珠|南港(2101)」)則成立於1959年,這些在我出生幾十年前就成立的老牌公司,最大的看點自然在於他們以極其低廉成本取得的土地資產。

接下來「邏輯投資」嘗試整理大洋塑膠(1321)的土地資產以及潛在價值,但要注意兩點: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邏輯投資-發掘投資機會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