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多一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們常說改變不了別人,那就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當然也不容易,就像有一頭驢習慣走左邊,突然要牠走右邊,牠肯定對抗到底,因為驢性難改。


好不容易下定決心要改變,那個改變是一層一層堆砌上來的,透過做中覺,有了福緣,然後一點一滴扭轉業力。


有一個女人,嫁給一戶人家的二兒子,那戶人家生了三男二女,除了老二,其餘四人皆品性端正,工作和家庭都很圓滿。女人的先生是「五專生」,也就是吃喝嫖賭菸,尤其酒品非常不好,醉酒就發酒瘋,自家人打、陌生人也打,家中永無安寧之日。因為先生幾乎天天醉,女人只好扛起經濟重擔,心靈的苦無有出口,也無人可訴。


有一天,女人讀到一句話,「想要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女人心想,既然改變不了先生的惡習,不如自己先改變。女人全心投入公益,很認真很真誠的做,希望透過行善積德累積福緣能度先生一程。兩年後的某一天凌晨,女人接到一通電話,警察在電話中告知她的先生出車禍,要她趕緊到某某醫院。女人前腳到,醫生就宣布沒救了,她當場跪跌地上,無語問蒼天。


女人打電話通知家人,當她打給小叔時,小叔嘆了一口氣說,「二嫂,妳出頭天了。」女人在電話那頭哭到不能自已,儘管真心想度先生一程卻也抵不過無常的決絕。


女人的姻緣存款負數,需要比別人更加認真補足餘額,就在她認真彌補的過程,惡緣也一點一滴削薄,當兩不相欠,該走的人留也留不住。德祿福緣厚薄,皆是我們自己修來的,好與壞只能自己承受,再親密的家人也只能束手無策。


能為別人著想,就是為自己著想,好的心念,就有好的福緣與貴人。希望別人倒楣,最後倒楣的不會是別人,而是自己,因為不好的念頭有惡的能量,皆從自己身上來去。


#改變別人先改變自己

#逆增上緣

#修忍辱得福報

avatar-img
53會員
1.3K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柳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以前上數學課時常有一個解題的公式,比如,「因為…所以」,然後得出結果。現代科學、醫學、哲學、數學,任何學問,都脫離不了因與果的公式,沒有因,就沒有過程,最後實驗不出結論。有人說,哲學家和宗教家是最偉大的科學家,因為他們能夠超越肉體思維極限,跳脫空間限制,印證千年之前與當代不可切割之關係。 有一
小時候,每個人心中都藏有一個小小志願等著我們履行實踐,那個美好的想像不停催促著我們快快長大。長大後才知道小時候的志願多半是無厘頭的,因為想像很豐腴,現實很骨感。不過,志願也是一種對未來的想像,是一份期許。小時候對未來沒有想像,所以每次作文課,我的志願就依旁邊同學寫了什麼題目而定,自編自答。 有
如果我們看到別人的生活過得很滋潤,食衣住行都在富貴圈裡,一餐伙食費是普通人家的七八倍,甚至七八十倍。那樣奢侈的生活方式,我們萬萬不能羨慕,萬萬不能想要與他們一樣,因為那是在替自己的福報減肥,也是福報消瘦的過程。也許有人說,日進斗金的大老闆吃好一點怎麼了,又礙到誰了?其實有錢跟奢侈是兩件事,有錢的人不
只有苦才能慰苦,只有愛才能超越愛。一個失去兒子的媽媽走不出失去的痛苦,精神耗弱,一段時間過去,儘管已經走出家門、走入人群,心中的苦依然不時隱隱作痛、日夜折磨一個為人母的心。有一天,這位失去兒子的媽媽遇到一位失去醫生女兒的痛苦,卻能勇敢化小愛為大愛,領受女兒的遺願隨義診團隊上山下海,走入苦難,為其拔苦
總是,家教的可貴之處,就是上樑正、下樑也正,家風德養,這樣的家庭地基穩固,可耐得住七級地震,甚至能匡扶一旁搖搖欲墜的建築物。我們總是羨慕好家庭出身的人,好家庭代表有好的教養、好的修養、好的知識水平、好的心性,與這樣子的人相處如沐春風,百般舒心。 比如,一位老醫生,假日義診就帶著孫女一起見習,十
以前上數學課時常有一個解題的公式,比如,「因為…所以」,然後得出結果。現代科學、醫學、哲學、數學,任何學問,都脫離不了因與果的公式,沒有因,就沒有過程,最後實驗不出結論。有人說,哲學家和宗教家是最偉大的科學家,因為他們能夠超越肉體思維極限,跳脫空間限制,印證千年之前與當代不可切割之關係。 有一
小時候,每個人心中都藏有一個小小志願等著我們履行實踐,那個美好的想像不停催促著我們快快長大。長大後才知道小時候的志願多半是無厘頭的,因為想像很豐腴,現實很骨感。不過,志願也是一種對未來的想像,是一份期許。小時候對未來沒有想像,所以每次作文課,我的志願就依旁邊同學寫了什麼題目而定,自編自答。 有
如果我們看到別人的生活過得很滋潤,食衣住行都在富貴圈裡,一餐伙食費是普通人家的七八倍,甚至七八十倍。那樣奢侈的生活方式,我們萬萬不能羨慕,萬萬不能想要與他們一樣,因為那是在替自己的福報減肥,也是福報消瘦的過程。也許有人說,日進斗金的大老闆吃好一點怎麼了,又礙到誰了?其實有錢跟奢侈是兩件事,有錢的人不
只有苦才能慰苦,只有愛才能超越愛。一個失去兒子的媽媽走不出失去的痛苦,精神耗弱,一段時間過去,儘管已經走出家門、走入人群,心中的苦依然不時隱隱作痛、日夜折磨一個為人母的心。有一天,這位失去兒子的媽媽遇到一位失去醫生女兒的痛苦,卻能勇敢化小愛為大愛,領受女兒的遺願隨義診團隊上山下海,走入苦難,為其拔苦
總是,家教的可貴之處,就是上樑正、下樑也正,家風德養,這樣的家庭地基穩固,可耐得住七級地震,甚至能匡扶一旁搖搖欲墜的建築物。我們總是羨慕好家庭出身的人,好家庭代表有好的教養、好的修養、好的知識水平、好的心性,與這樣子的人相處如沐春風,百般舒心。 比如,一位老醫生,假日義診就帶著孫女一起見習,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們常說: 山不轉路要轉,路不轉人要轉,人不轉心要轉、態度要轉、思維要轉。 "轉"就是"改變"的意思,成敗繫於一念之間,只有勇於改變現狀,大膽跳脫老舊巢臼,才有發展的機會 凡事靈活思考,擅長腦力激盪,從另一個角度切入,用另一種方法嘗試,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我們在任何領域
Thumbnail
[改變] 就算日復一日 的努力 還是會發現這個世界 一點變化也沒有 但 你努力改變的 其實 不是世界 而是 更不同的自己
    「一直做同樣的事,卻希望看到不一樣的結果」──發現其中的矛盾嗎? 例如:你總是拒絕別人靠近、與人保持距離,卻希望有好人緣!可能嗎?!     記得改變才能讓結果不同。例如:要開始每天回家真的規律讀書,段考成績才有可能進步。     如果你想要有不同的結果,就開始做不一樣的事吧!只要開始
Thumbnail
★改變之所以困難,不是因為懶惰或缺乏毅力, 而是缺乏明確的指令、鮮明的情感,還有對的環境。
Thumbnail
又-從頭看了一次 “ 不夠善良的我們 " 。 只是碰巧。 也很碰巧的剛好有婆媳的話題,現在聽到很多婆婆很是疼愛媳婦,卻..也還是有婆婆總是挑戰媳婦的。 還是那句老話~女人,為何總是為難女人。 為何結婚前是一個樣,結婚後又是一個樣。 不僅僅是男人這樣,女人...也這樣。 進門前,女
前言 小女提及有位朋友最近研究人類圖,因此更加了解了他自己,因此寫了一篇如何使用自己的小文章給與他有接觸的人,希望他們藉此更加了解他,也更知道他的優缺點所在,從而更易與他相處,更能讓他有所貢獻;小女說:她也依照自己的人類圖寫了一篇如何使用自己的文章給那位友人。人類圖真的有意思,對嗎? 誰該改
改變的要點 不是「知道方法」 是「意願」 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方法 你可以參考他人用過的方法 但意願 只能自己產生
所有的改變,都基於一個簡單而強大的原則:那就是你想要改變。這個願望是一切變革的起點,無論是個人的成長,還是追求更好的生活方式。當我們意識到自己想要不同於現狀時,我們開始尋找方法,學習新技能,改變舊有的習慣,並且勇於面對挑戰。這種渴望推動我們突破自我設定的界限,探索未知的領域。改變並非一蹴而就,它需要
03/16/2015 男:請告訴我那一點不好?我改! 女:你到底喜歡我那一點?我改! 我很喜歡這個笑話的反向思維。   父母帶孩子出去旅遊,是天經地義的事。 記得小時候,父母親總是忙於作生意,而假日正是生意最忙的時候。 因此全家出遊的機會少之又少。 現在自已身為父親,當然儘可能的帶在
年少之時,壯志凌雲、意氣風發、鬥志昂揚…對各種不公、不義特別敏感,也特別難忍,總是夢想著改變這樣的世界;馬齒徒長,閱歷漸增後,我發覺不公不義的原因複雜,處理困難,自己其實無力改變世界,因此我縮小了範圍,我只想要改變我的國家;但這個目標好像也不是我改變得來的,所以我又縮小範圍,只想改變社會;然而我
Thumbnail
我們常說: 山不轉路要轉,路不轉人要轉,人不轉心要轉、態度要轉、思維要轉。 "轉"就是"改變"的意思,成敗繫於一念之間,只有勇於改變現狀,大膽跳脫老舊巢臼,才有發展的機會 凡事靈活思考,擅長腦力激盪,從另一個角度切入,用另一種方法嘗試,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我們在任何領域
Thumbnail
[改變] 就算日復一日 的努力 還是會發現這個世界 一點變化也沒有 但 你努力改變的 其實 不是世界 而是 更不同的自己
    「一直做同樣的事,卻希望看到不一樣的結果」──發現其中的矛盾嗎? 例如:你總是拒絕別人靠近、與人保持距離,卻希望有好人緣!可能嗎?!     記得改變才能讓結果不同。例如:要開始每天回家真的規律讀書,段考成績才有可能進步。     如果你想要有不同的結果,就開始做不一樣的事吧!只要開始
Thumbnail
★改變之所以困難,不是因為懶惰或缺乏毅力, 而是缺乏明確的指令、鮮明的情感,還有對的環境。
Thumbnail
又-從頭看了一次 “ 不夠善良的我們 " 。 只是碰巧。 也很碰巧的剛好有婆媳的話題,現在聽到很多婆婆很是疼愛媳婦,卻..也還是有婆婆總是挑戰媳婦的。 還是那句老話~女人,為何總是為難女人。 為何結婚前是一個樣,結婚後又是一個樣。 不僅僅是男人這樣,女人...也這樣。 進門前,女
前言 小女提及有位朋友最近研究人類圖,因此更加了解了他自己,因此寫了一篇如何使用自己的小文章給與他有接觸的人,希望他們藉此更加了解他,也更知道他的優缺點所在,從而更易與他相處,更能讓他有所貢獻;小女說:她也依照自己的人類圖寫了一篇如何使用自己的文章給那位友人。人類圖真的有意思,對嗎? 誰該改
改變的要點 不是「知道方法」 是「意願」 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方法 你可以參考他人用過的方法 但意願 只能自己產生
所有的改變,都基於一個簡單而強大的原則:那就是你想要改變。這個願望是一切變革的起點,無論是個人的成長,還是追求更好的生活方式。當我們意識到自己想要不同於現狀時,我們開始尋找方法,學習新技能,改變舊有的習慣,並且勇於面對挑戰。這種渴望推動我們突破自我設定的界限,探索未知的領域。改變並非一蹴而就,它需要
03/16/2015 男:請告訴我那一點不好?我改! 女:你到底喜歡我那一點?我改! 我很喜歡這個笑話的反向思維。   父母帶孩子出去旅遊,是天經地義的事。 記得小時候,父母親總是忙於作生意,而假日正是生意最忙的時候。 因此全家出遊的機會少之又少。 現在自已身為父親,當然儘可能的帶在
年少之時,壯志凌雲、意氣風發、鬥志昂揚…對各種不公、不義特別敏感,也特別難忍,總是夢想著改變這樣的世界;馬齒徒長,閱歷漸增後,我發覺不公不義的原因複雜,處理困難,自己其實無力改變世界,因此我縮小了範圍,我只想要改變我的國家;但這個目標好像也不是我改變得來的,所以我又縮小範圍,只想改變社會;然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