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你可以改變別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你可以改變別人》

raw-image
★改變之所以困難,不是因為懶惰或缺乏毅力,
而是缺乏明確的指令、鮮明的情感,還有對的環境。

 

【關於改變】

關於改變,出人意表的第一件事:

看似是人的問題,其實往往是情境問題。

我們的情感面就像大象,而理智面則是騎象人,騎象人手持韁繩,看似能控制大象,但兩者的力量實在過於懸殊,當雙方意見不合時,騎象人完全不是大象的對手,很容易敗下陣來,被大象拖著跑。

 

【改變為何很難?】

當人們耗盡自制力時,他們所消耗掉的是心智肌肉,無論創意思考、專心、壓抑衝動、或是不屈不撓的面對挫折與失敗,都需要用上它。

換句話說,人們所燃燒殆盡的正是做出重大改變所需要的心智肌肉。

因此,當你聽到有人說改變之所以很困難,是因為人們的懶惰或抗拒,根本就是大錯特錯。

其實答案恰好相反:改變之所以很難,是因為人們已經難以承受。

這是關於改變的第二件事:看似懶散,其實是因為筋疲力竭。

 

【目的地明信片】

如果你擔心自己在私人或工作上出現合理化的行為,就得剔除目標中的模糊空間。

你需要一個黑白分明的目標。

黑白分明的目標是一種全有或全無的目標,有助於解決人性墮落的問題。

針對飲酒問題,也許你的黑白分明目標是「再也不喝酒」。

如此一來,根本沒有模糊地帶。

如果我們將新年願望從「我要更健康」改為「每天上健身房」甚至「再也不吃奇多」呢?

這些目標沒有模糊空間,不是你的手指上沾滿奇多的橘色調味粉,就是連碰也不碰。

但是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再也不喝酒」或「再也不吃奇多」這類的黑白分明目標,都無法激勵人心,只是設下了百分之百的限制而已。

此外,它們只制定關鍵行動,卻沒能描繪出目的地明信片(展現努力付出後可以實現的未來)。

目的地明信片必須依靠高明的行動腳本的支持,這就是成功的祕訣。

你「不必」預測從現在到目的地之間的每一個轉折。

繪製整趟旅程的每個環節沒什麼不好。

只是根本辦不到。

如果你自以為可以像強大的地圖軟體 MapQuest一樣,從頭到尾規劃每一個轉折,那未免過於自大。

當你剛起步的時候,不要擔心中間的過程,因為它終究會和你所預期的不一樣。

真正重要的是一個強而有力的開始和結尾,還有馬上開始行動。

 

【心態】

閱讀下列4點,然後寫下你是否同意這樣的論點:

1.你是某一種類型的人,無論做什麼都很難改變。

2.不管你是哪一種類型的人,都可以真正做出改變。

3.你可以改變做事的方法,但你的重要特質無法真正改變。

4.你絕對可以從根本上改變自己。

如果你同意第1點和第3點,那麼你就是具有「定型心態」(fixed mindset)的人。

如果你同意第2點和第4點,你則是較傾向「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 的人

(如果你同時認同第1和第2點,代表你搞不清楚狀況)。

 

【成功改變的3層行動架構】

1.指揮騎象人(找到亮點/制定關鍵行動/指向目的地)

面對理性的人,可以加強這個部分。

我們有時候抗拒改變,可能是因為指示不清楚,所以想成功改變必須提出清晰明確的行動指令。

2.激勵大象(找出感覺/縮小改變幅度/教育群眾)

面對感性的人,要讓他在改變的過程中找到「感覺」。

我們常以為是懶惰讓改變失敗,但通常是因為意志力已經疲乏。

騎象人沒辦法長時間控制住大象,所以能否觸動情感面是關鍵。

3.形塑路徑(調整環境/建立習慣/號召群眾)

面對既不理性也不感性的人,就要從這點下手!

當你規劃好改變的路徑,成功的機率就會增加,因為當情境產生變化,行為就會跟著改變。

要改變行為,你必須指導騎象人、激勵大象、形塑路徑。

如果你能同時做到這三件事,就算沒有權勢、沒有資源,仍舊能夠做出巨大變革。

 

~奇普.希思(Chip Heath)/史丹佛大學商學院組織行為學教授;丹.希思(Dan Heath)/杜克大學社會企業精神推廣中心資深研究員。

~《你可以改變別人: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長銷百萬作家,讓每個人不知不覺照你的心意做》

~《Switch: How to Change Things When Change is Hard》

 

【博客來書店購買《你可以改變別人》】

【金石堂書店購買《你可以改變別人》】


 

#你可以改變別人 #改變別人 #改變

#閱讀筆記 #閱讀 #讀書 #讀書筆記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日文教學/閱讀筆記/電影筆記/臺灣、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追蹤訂閱分享,一起加入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方格子】https://vocus.cc/salon/ohitori

【偶希都理~痞客邦】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偶希都理~Matters】https://matters.town/@scart1020

 

【廖慧淑(Su)】

旅人/譯者/獨身主義者

日文翻譯口譯、寫作,個人旅遊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造訪過40國n座城市,期望持續增加。

#偶希都理 #廖慧淑

avatar-img
359會員
2.1K內容數
【偶希都理/廖慧淑(Su)】 旅人/譯者/獨身主義者,偶希都理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日文翻譯口譯、寫作,個人旅遊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造訪過40國n座城市,期望持續增加。 歡迎追蹤訂閱分享,一起加入探索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偶希都理 的其他內容
★察覺到看不見的「利益」,就能解決一切問題。
★你的「弱點」裡面,都隱藏著「優點」,只是你不知道。
★即便全天下的人都忘記你也毫不在意,便是真正幸福的人。
★如果能把未來當成人生的指南針, 現在所做的事,就能成為拯救未來的契機。
★察覺到看不見的「利益」,就能解決一切問題。
★你的「弱點」裡面,都隱藏著「優點」,只是你不知道。
★即便全天下的人都忘記你也毫不在意,便是真正幸福的人。
★如果能把未來當成人生的指南針, 現在所做的事,就能成為拯救未來的契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調整慣性的聚焦方式, 問題,可以挫敗你, 但也可以成為你成長與進化的動力。
Thumbnail
即使外在沒有變化,我們仍然可以積極地做些什麼, 最起碼可以專注自身,穩定情緒,照顧自己的需要,改善內心狀態,切換觀看的角度與方式, 透過自我反思,做出調整與改變, 而信任和紀律,是邁向成功的關鍵。
Thumbnail
我們常說: 山不轉路要轉,路不轉人要轉,人不轉心要轉、態度要轉、思維要轉。 "轉"就是"改變"的意思,成敗繫於一念之間,只有勇於改變現狀,大膽跳脫老舊巢臼,才有發展的機會 凡事靈活思考,擅長腦力激盪,從另一個角度切入,用另一種方法嘗試,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我們在任何領域
Thumbnail
改變自己不簡單,通常在「立定志向,信誓旦旦,從明天開始,一切就要變得不同」之後,過幾天就不了了之。或者我們會不承認自己立即需要改變,以及低估了惰性的力量,導致不知如何有效進行改變。 《零阻力改變》要告訴讀者的是—想要改變行為,需要找出妨礙自己進步的弱點,量身定做策略來跨越障礙。
Thumbnail
我們忽略了改變別人不是我們的責任, 我們只能夠透過以身作則,啟發對方願意去做出改變。
改變,之所以能夠發生,在於行動力, 想要變得更好,想要愛自己,想要擁有平衡健康的關係,就要付諸行動, 是你去做了,會感覺很好,你不會批判自己做不到或做不好, 因為你不是空想,是實際去體驗與嘗試,而你對這樣的自己很滿意。
改變的要點 不是「知道方法」 是「意願」 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方法 你可以參考他人用過的方法 但意願 只能自己產生
我們無法改變別人,只能改變自己, 我們無法控制事情不發生,只能調整自己看待不如預期的心態與適應力。
所有的改變,都基於一個簡單而強大的原則:那就是你想要改變。這個願望是一切變革的起點,無論是個人的成長,還是追求更好的生活方式。當我們意識到自己想要不同於現狀時,我們開始尋找方法,學習新技能,改變舊有的習慣,並且勇於面對挑戰。這種渴望推動我們突破自我設定的界限,探索未知的領域。改變並非一蹴而就,它需要
Thumbnail
調整慣性的聚焦方式, 問題,可以挫敗你, 但也可以成為你成長與進化的動力。
Thumbnail
即使外在沒有變化,我們仍然可以積極地做些什麼, 最起碼可以專注自身,穩定情緒,照顧自己的需要,改善內心狀態,切換觀看的角度與方式, 透過自我反思,做出調整與改變, 而信任和紀律,是邁向成功的關鍵。
Thumbnail
我們常說: 山不轉路要轉,路不轉人要轉,人不轉心要轉、態度要轉、思維要轉。 "轉"就是"改變"的意思,成敗繫於一念之間,只有勇於改變現狀,大膽跳脫老舊巢臼,才有發展的機會 凡事靈活思考,擅長腦力激盪,從另一個角度切入,用另一種方法嘗試,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我們在任何領域
Thumbnail
改變自己不簡單,通常在「立定志向,信誓旦旦,從明天開始,一切就要變得不同」之後,過幾天就不了了之。或者我們會不承認自己立即需要改變,以及低估了惰性的力量,導致不知如何有效進行改變。 《零阻力改變》要告訴讀者的是—想要改變行為,需要找出妨礙自己進步的弱點,量身定做策略來跨越障礙。
Thumbnail
我們忽略了改變別人不是我們的責任, 我們只能夠透過以身作則,啟發對方願意去做出改變。
改變,之所以能夠發生,在於行動力, 想要變得更好,想要愛自己,想要擁有平衡健康的關係,就要付諸行動, 是你去做了,會感覺很好,你不會批判自己做不到或做不好, 因為你不是空想,是實際去體驗與嘗試,而你對這樣的自己很滿意。
改變的要點 不是「知道方法」 是「意願」 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方法 你可以參考他人用過的方法 但意願 只能自己產生
我們無法改變別人,只能改變自己, 我們無法控制事情不發生,只能調整自己看待不如預期的心態與適應力。
所有的改變,都基於一個簡單而強大的原則:那就是你想要改變。這個願望是一切變革的起點,無論是個人的成長,還是追求更好的生活方式。當我們意識到自己想要不同於現狀時,我們開始尋找方法,學習新技能,改變舊有的習慣,並且勇於面對挑戰。這種渴望推動我們突破自我設定的界限,探索未知的領域。改變並非一蹴而就,它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