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 – 鄂圖曼戰爭 - 1538年第烏戰役 Batalha de Diu em 1538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儘管鄂圖曼帝國取代馬穆魯克王朝成為新一代伊斯蘭世界共主,他們很快發現,自己也繼承了前任在印度洋面臨的難題,挑戰剛剛建立的葡萄牙霸權。

葡萄牙艦隊

葡萄牙艦隊


印度的古及拉特 (Guzerate) 面臨蒙兀兒帝國 (Império Mogol) 來自陸上的威脅,以及葡萄牙來自海上的威脅,在馬穆魯克王朝滅亡後,轉而尋求鄂圖曼帝國的支援。1525年鄂圖曼帝國開始重整殘存的馬穆魯克艦隊,並控制葉門 (Iémen) 及亞丁 (Adem),確保對紅海 (Mar Vermelho) 及亞丁灣 (Golfo de Adem) 的控制。

鄂圖曼帝國海軍船隻

鄂圖曼帝國海軍船隻


1520年代後期到1530年代中期,鄂圖曼帝國的軍人、專家與商人陸續進入印度西部沿岸城邦,逐步重拾過去馬穆魯克王朝在此區的影響力,並為接下來和葡萄牙全面開戰打下基礎。這段時期鄂圖曼帝國結束和波斯 (Persia) 的戰爭,並在東歐徹底擊敗匈牙利,得以騰出手擴充紅海艦隊。

黃色部分為前馬穆魯克王朝勢力範圍

黃色部分為前馬穆魯克王朝勢力範圍


1538年,鄂圖曼帝國的紅海艦隊浩浩蕩蕩朝印度西北部的第烏 (Diu) 進攻,這是繼1509年二月之後,葡萄牙和穆斯林聯軍在相同地方的第二次戰爭。只不過這次攻守易位,葡萄牙變成第烏的防守者,而穆斯林聯軍的領導者換成鄂圖曼帝國。

raw-image


鄂圖曼帝國在九月初發起進攻,穆斯林聯軍在人數上佔壓倒性優勢(超過兩萬對比大約一千葡軍),船隻噸位與火力比起葡萄牙也不遜色;而葡萄牙的優勢則在於堡壘才剛更新升級過,而且在距離不遠的半島上也有堡壘駐軍,可就近相互支援。穆斯林聯軍必須把握時間,在來自果阿 (Goa) 的葡軍主力到來前,盡快攻下第烏;而葡軍則須以現有的條件死守到援軍到達。

raw-image


當穆斯林聯軍進入被葡軍放棄的第烏市區時,就開始發起掠奪,這引起當地貴族不滿,也使關係本已不太牢靠的聯軍更加惡化。穆斯林聯軍一方面全力攻打葡軍據守的堡壘 (Fortaleza de Diu),另一方面也攻打距離不遠半島上的堡壘。在成功攻下半島堡壘並俘虜葡萄牙守將後,原本想藉此勸降第烏堡這邊的葡軍守將。宣告失敗後只得加緊攻城。

鄂圖曼與古及拉特組成的穆斯林聯軍

鄂圖曼與古及拉特組成的穆斯林聯軍


經過近兩個月的攻打,聯軍一度突破堡壘城牆,迫使葡軍動員當地百姓上場。但由於聯軍內部持續擴大的裂痕,以及過於謹慎保守的用兵,使聯軍沒能堅持到最後一刻,給予葡軍喘息之機。第烏當地貴族由於不滿被掠奪,拒絕為聯軍提供補給,這使人數龐大成為聯軍最致命的壓力;再加上參與進攻的鄂圖曼海軍一直怕被從果阿而來的葡軍主力夾擊,而避免投入大規模交戰。最終穆斯林聯軍宣告撤退。1538年九月第烏戰役,葡軍相當驚險地守住第烏堡。

葡軍火鎗兵

葡軍火鎗兵


這場第烏戰役的失敗,使鄂圖曼帝國損失慘重:他們在印度十幾年的苦心經營,如今面臨影響力消退的事實;利潤豐厚的香料貿易,依然掌握在葡萄牙人手裡,甚至使長期和伊斯蘭勢力合作的威尼斯商人 (Comerciante de Veneza),也不得不向葡萄牙人購買香料。


不過鄂圖曼帝國在波斯灣及亞丁打造的造船廠,依然得以持續建造並維持艦隊,還迫使葡萄牙放棄對紅海長達三十年的封鎖,從紅海 (Mar Vermelho) 經亞丁灣 (Golfo de Adem) 到阿拉伯海 (Mar Árabe) 再到印度西北部,鄂圖曼帝國依然能夠在近海地區維持自己的貿易航線。


接下來葡萄牙和鄂圖曼帝國雙方都將盡可能在環印度洋周邊尋找潛在盟友,而他們不約而同都把目標聚焦到東非...

avatar-img
44會員
295內容數
這裡是樂浪的葡萄牙文空間。 Aqui é o espaço da língua portuguesa do Augusto.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葡語圈•福爾摩沙 的其他內容
十六世紀的印度洋,是葡萄牙和鄂圖曼的競技場,兩大強權在此爭霸一甲子。今天先從1509第烏海戰拉開序幕...
一起來認識葡萄牙的「澎湖」 - 亞速爾群島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來看看葡萄牙人航向大海的國之重寶 - 卡拉維拉帆船吧!
大航海時代葡萄牙人在大西洋與印度洋上發現了好多島嶼,來看看它們的確切位置及今天屬於哪些國家吧!
來看看伊比利雙雄 - 葡萄牙和西班牙 的相同與不同點吧!
瓦斯科‧達伽馬發現通往印度的航路,使葡萄牙得以主宰香料市場,也開啟歐洲國家的大航海時代。
十六世紀的印度洋,是葡萄牙和鄂圖曼的競技場,兩大強權在此爭霸一甲子。今天先從1509第烏海戰拉開序幕...
一起來認識葡萄牙的「澎湖」 - 亞速爾群島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來看看葡萄牙人航向大海的國之重寶 - 卡拉維拉帆船吧!
大航海時代葡萄牙人在大西洋與印度洋上發現了好多島嶼,來看看它們的確切位置及今天屬於哪些國家吧!
來看看伊比利雙雄 - 葡萄牙和西班牙 的相同與不同點吧!
瓦斯科‧達伽馬發現通往印度的航路,使葡萄牙得以主宰香料市場,也開啟歐洲國家的大航海時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葡萄牙在印度開墾殖民地的主要過程,以及兩位主角迪亞士跟達迦馬在印度的故事。其中講述了葡萄牙與印度王公和當地伊斯蘭商人的衝突,最終引發的衝突。這是一篇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講述了葡萄牙數十年在印度殖民發展史的文章。
Thumbnail
在三世紀到七世紀初,歐亞大陸上只有兩個世界霸權長期存在。一個當然是地中海的羅馬帝國,另一個就是他們永遠的宿敵,波斯薩珊帝國,又稱為波斯第二帝國。 薩珊帝國幅員廣大,影響力輻射至整個中亞、中東。軍事上多次擊敗羅馬帝國,甚至一度把東羅馬逼到亡國的絕境。政治、文化都十分精緻,連對未來伊斯蘭世界的形成都有
Thumbnail
公元539年,此時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在查士丁尼一世的統治下,似乎將來到國勢的頂峰。原先喪失給汪達爾人的北非領土,早已收復。而在大將貝利薩留的攻勢下,盤據義大利的東哥德人也一敗再敗。東哥德王維蒂吉斯(Vittigis)退守都城拉文納。帝國前景一片大好,羅馬也將恢復本屬於他的光榮。 查士丁尼與貝利薩留
Thumbnail
1580年,葡萄牙國王在出征摩洛哥時陣亡,葡萄牙被西班牙吞併,它的海軍艦船也被西班牙盡數收入囊中,其中就包括不少建造精良的西班牙式蓋倫帆船。葡萄牙的海軍傳統歷來追求強勢,所以「聖馬丁」號船身線條簡練,設有雙層火炮甲板,稱得上是16世紀70年代歐洲軍艦設計的傑出典範。
Thumbnail
公元532年,在四年的血戰後,兩大世界霸權,東羅馬帝國和波斯的薩珊王朝,決定握手言和,結束爭奪今日高加索山脈南部的「伊比利雅戰爭」。 戰爭結束的原因很多。比如說東羅馬最著名的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決定把重心放在恢復羅馬帝國的舊土義大利和北非。以及波斯皇帝霍斯老一世對國內政局不穩的擔憂。總之既然不分
Thumbnail
先說,在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征服巴爾幹以前,巴爾幹半島長期在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的全方面影響下,希臘語本來就很興盛了。 當土耳其人到來時,我們可能會想像波斯語、土耳其語或是阿拉伯語會取而代之。然而並沒有。 因為鄂圖曼帝國相比起直接統治,省心省力的間接統治更符合其心意。 而與這個理念相輔相成的,則是鄂
Thumbnail
萬曆十五年,也就是1587年,這時在歐亞大草原中西部,有三個超級帝國互相制衡: 俄羅斯沙皇國。先前在恐怖伊凡(伊凡雷帝或伊凡四世)的時代,往中亞及西伯利亞擴張,擊潰喀山及西伯利亞汗國等一眾草原政權,勢力不斷東擴。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土耳其勢力往北深入黑海沿岸,早已控制住烏克蘭、俄羅斯草原上的
Thumbnail
繼73年早春,竇固拿下哈密盆地,班超開始南巡各國後,漢匈相安無事一年多。 因為匈奴人並沒有被割離西域,北道仍在手中,雙方也沒到圖窮匕見的時候。 74冬十一月,東漢開啟了第二波封鎖西域的行動。 明帝派奉車都尉竇固、駙馬都尉耿秉、騎都尉劉張都出敦煌昆倉塞,共一萬四千人進軍攻打匈奴進入西域的關鍵樞紐
Thumbnail
十九世紀下半 1853年7月,俄羅斯派兵穿越過Prut河進入奧圖曼帝國的兩個附庸國: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 (Wallachia,地理位置相當於今天羅馬尼亞的南部),開啟了克里米亞戰爭。奧圖曼的艦隊從君士坦丁堡駛向黑海南部的港口Sinop,卻遇上駐在克里米亞半島的港口Sevastopol的俄羅斯艦隊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葡萄牙在印度開墾殖民地的主要過程,以及兩位主角迪亞士跟達迦馬在印度的故事。其中講述了葡萄牙與印度王公和當地伊斯蘭商人的衝突,最終引發的衝突。這是一篇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講述了葡萄牙數十年在印度殖民發展史的文章。
Thumbnail
在三世紀到七世紀初,歐亞大陸上只有兩個世界霸權長期存在。一個當然是地中海的羅馬帝國,另一個就是他們永遠的宿敵,波斯薩珊帝國,又稱為波斯第二帝國。 薩珊帝國幅員廣大,影響力輻射至整個中亞、中東。軍事上多次擊敗羅馬帝國,甚至一度把東羅馬逼到亡國的絕境。政治、文化都十分精緻,連對未來伊斯蘭世界的形成都有
Thumbnail
公元539年,此時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在查士丁尼一世的統治下,似乎將來到國勢的頂峰。原先喪失給汪達爾人的北非領土,早已收復。而在大將貝利薩留的攻勢下,盤據義大利的東哥德人也一敗再敗。東哥德王維蒂吉斯(Vittigis)退守都城拉文納。帝國前景一片大好,羅馬也將恢復本屬於他的光榮。 查士丁尼與貝利薩留
Thumbnail
1580年,葡萄牙國王在出征摩洛哥時陣亡,葡萄牙被西班牙吞併,它的海軍艦船也被西班牙盡數收入囊中,其中就包括不少建造精良的西班牙式蓋倫帆船。葡萄牙的海軍傳統歷來追求強勢,所以「聖馬丁」號船身線條簡練,設有雙層火炮甲板,稱得上是16世紀70年代歐洲軍艦設計的傑出典範。
Thumbnail
公元532年,在四年的血戰後,兩大世界霸權,東羅馬帝國和波斯的薩珊王朝,決定握手言和,結束爭奪今日高加索山脈南部的「伊比利雅戰爭」。 戰爭結束的原因很多。比如說東羅馬最著名的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決定把重心放在恢復羅馬帝國的舊土義大利和北非。以及波斯皇帝霍斯老一世對國內政局不穩的擔憂。總之既然不分
Thumbnail
先說,在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征服巴爾幹以前,巴爾幹半島長期在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的全方面影響下,希臘語本來就很興盛了。 當土耳其人到來時,我們可能會想像波斯語、土耳其語或是阿拉伯語會取而代之。然而並沒有。 因為鄂圖曼帝國相比起直接統治,省心省力的間接統治更符合其心意。 而與這個理念相輔相成的,則是鄂
Thumbnail
萬曆十五年,也就是1587年,這時在歐亞大草原中西部,有三個超級帝國互相制衡: 俄羅斯沙皇國。先前在恐怖伊凡(伊凡雷帝或伊凡四世)的時代,往中亞及西伯利亞擴張,擊潰喀山及西伯利亞汗國等一眾草原政權,勢力不斷東擴。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土耳其勢力往北深入黑海沿岸,早已控制住烏克蘭、俄羅斯草原上的
Thumbnail
繼73年早春,竇固拿下哈密盆地,班超開始南巡各國後,漢匈相安無事一年多。 因為匈奴人並沒有被割離西域,北道仍在手中,雙方也沒到圖窮匕見的時候。 74冬十一月,東漢開啟了第二波封鎖西域的行動。 明帝派奉車都尉竇固、駙馬都尉耿秉、騎都尉劉張都出敦煌昆倉塞,共一萬四千人進軍攻打匈奴進入西域的關鍵樞紐
Thumbnail
十九世紀下半 1853年7月,俄羅斯派兵穿越過Prut河進入奧圖曼帝國的兩個附庸國: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 (Wallachia,地理位置相當於今天羅馬尼亞的南部),開啟了克里米亞戰爭。奧圖曼的艦隊從君士坦丁堡駛向黑海南部的港口Sinop,卻遇上駐在克里米亞半島的港口Sevastopol的俄羅斯艦隊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