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31|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看似沒有成長,你其實在積累下一次跳躍

還記得這個小遊戲嗎?

還記得這個小遊戲嗎?


愛因斯坦在 1905 年的時候,還只是一個 26 歲沒沒無名的瑞士專利局小員工。

󠀠

但他利用業餘時間思考光與時間的關係,並且在那年的三月到九月,半年間連續發表了六篇論文:

《關於光的產生與轉化的一個啟發性觀點》:討論光量子、光電效應,啟發後代量子力學。
《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方法》:確定了原子的存在,推導出計算擴散速度的數學公式
《熱的分子運動論所要求的靜液體中懸浮粒子的運動》:提供原子確實存在的證明
《論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提出狹義相對論
《物理的慣性同他所含的能量有關嗎?》:提出著名的 E=mc^2 方程式
《關於布朗運動的理論》:提出微小粒子運動的數學模型

󠀠

幾乎愛因斯坦有一半的重要貢獻,都在那一年間產出。物理學家費曼說,那一年的愛因斯坦至少應該得三個諾貝爾獎。

󠀠

接下來二十世紀的量子物理學,都蓋在這半年的愛因斯坦的理論基礎上。

󠀠

1905 年也因此被稱為「愛因斯坦的奇蹟年」。

󠀠󠀠

愛因斯坦奇蹟年,不是因為那一年受到上帝眷顧,天降奇蹟,而是因為在那之前已經有大量的物理發現,這些進展都呼之欲出了。

󠀠

愛因斯坦只是持續積累,讓歷史從他身上引爆,成為他人生中重要的「躍遷」。

󠀠󠀠

躍遷(transition)的特性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看得到。

󠀠

水從 99 度到 100 度,狀態就從液態忽然間成為氣態,成為完全不同特性的分子,產生一種「相變」(phase transition)。

󠀠󠀠

電子吸收能量之後,也會往上跳好幾個位階,只有一階一階的量級,沒有連續光譜。

󠀠

生物個體總和,躍遷成為複雜的生態系。

󠀠

人類個體總和,躍遷成為複雜的經濟系統、文化系統。

󠀠

甚至,「業力引爆」也是一種躍遷:做壞事會產生不良心智習慣,大量微小的壞習慣到位了,就會躍遷釀成災難。

󠀠

躍遷,就是當各種必備元素慢慢的到位,從「個體的總和」產生出「系統」的特性。

󠀠

這個特性,在我們大腦的神經元成長也完全是如此。

󠀠

大量學習下,知識概念到位了,就會產生認知躍遷,思維升級,在稀鬆平常處看見過去看不見的跡象。

󠀠

大量訓練下,肌肉記憶到位了,就會產生技能躍遷,開始做得出過去做不出來的動作。

󠀠

長期培養下,許多生活上微小的習慣到位了,也會產生個人素質的躍遷,成為心智更穩定、堅強的人。

󠀠

從這點來看,《原子習慣》書中寫到著名的「每天進步 1%,一年後成長 37 倍」這個理論,聽起來很炫炮,但我覺得不太對。

󠀠

複利成長是很強大的模型,但是我認為很少人是循著指數曲線一路爆炸式的往上飛的。

󠀠

更符合實際經驗的,應該是一次跳耀來到高原期,有一段漫長、毫無進展、甚至有些退步的時間,但持續積累下,忽然間又來了下一個爆炸式跳耀。

󠀠

這個漫長的積累過程,是許多人放棄的時候(也是我過去放棄過 N 次的時候)

󠀠

明白我們都遵循「躍遷模式」的成長曲線,會讓我們內心比較穩定。

󠀠

即便看似沒有成果,也能夠持續積累,告訴自己正在漫長的高原期,等待下一次跳躍來臨。

󠀠

#躍遷

󠀠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用幹話寫書評的喜劇演員。 《書不起》 專寫給創作者的思維升級電子報 成為前 3000 位訂閱者:chiukaun.substack.com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