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筆記操作說明書(3):連結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上一篇,我提到了卡片筆記盒有三個核心「歸類、連結、對話」。這篇文要來討論第二個核心:「連結」。

這篇文我討論了:

  1. 連結有兩種:強連結與弱連結
  2. 如何一次做完「新卡片」和舊筆記的連結?
  3. 手動連結迫使你思考
  4. 卡片筆記數位工具越陽春越好

開始吧。


1. 連結有兩種:強連結與弱連結

卡片之間的連結,我目前認為有兩種:強連結與弱連結。

第一種是「強連結」,也就是在索引頁關鍵字下,同一個分類叢裡卡片與卡片之間的重要連結關聯。

例如,週二我發了一篇文章《如何快速成為半個專家:五個困難步驟》,這篇文章來自我的索引頁「INDEX 2.0 - 學習的技術」裡,這個分類叢:

raw-image

在同一個分類叢裡面的筆記們形成「上下文」的關係,我會用這堆筆記,快速輸出成一篇文章。

這些筆記是同一條思路的緊緊連結(ex: 五大困難步驟,這五步的卡片們怎樣都得放在一起),在歸類上不能分開,所以我稱之為「強連結」。

第二種是「弱連結」,是一張卡片跟另一張不同索引頁裡的卡片,之間的連結關係。

例如,在上面那個分類叢裡有一張卡片「超速學習第五步:公開說故事」:

raw-image

我在整理這張筆記時,聯想到之前讀《卡片筆記法》Sonke Ahren 提到「寫作是思考的外部鷹架,你只能在紙上思考」。這個概念的卡片被歸類在「Index 20 - 卡片筆記」索引頁裡。

於是我會在原本的「2. 超速學習第五步:公開說故事」卡片最下面建立連結,並且在連結前面寫下我認為有關聯的理由。

這就是「弱連結」,只建立在筆記裡,不會出現在索引頁的筆記間關聯。

強連結的筆記們彼此關係緊密,必須放在一起,居住位置與關聯很少改變,除非你想要調整索引頁。這很像是「家人」的關係。

筆記的弱連結可以隨時變換、可以用不同主題打包在一起,這比較像是「朋友」的關係。

2. 如何一次做完「新卡片」和舊筆記的連結?

不可能。

你沒辦法一次做完所有連結。

連結筆記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觀察底層邏輯、找到共同點的思考。

這就是卡片筆記玄妙的地方。你不可能知道所有卡片(我目前 1600 張左右),隨著筆記庫越來越大,你的卡片盒會有自己的「個性」,你越來越像是在自己打造的城市探險。

於是,新增筆記時,你就像是一場派對的主人,要介紹新成員給大家認識。

這時候,除了直接靠記憶聯想「啊,他應該會想要跟誰誰誰認識」以外,也可以靠「隨意瀏覽派對現場」。

這種瀏覽注定不可能窮盡(想像 1600 人的派對),你只需要找幾個看起來很閒的,抓來跟新朋友聊聊就好。

派對繼續進行,你也會不時去看看新來的朋友混得如何。

這時候看了一下,你忽然又發現:「欸?你打網球,Amy 也打網球,剛好 Tina 是物理治療師,專門治療網球肘,你們湊一起聊聊吧!」

於是新的連結又產生了。

這是一個無止盡的過程。我們無法「打造」卡片筆記盒,只能「培養」卡片筆記盒。它有自己的生命力存在,不是我們可以控制的。

不斷反覆這個尋找連結過程,你會發現這場派對越來越熱鬧,產出的火花時常給你驚喜。

3. 手動連結迫使你思考

有非常多數位工具,甚至 AI 都可以幫你完成舉一反三。

但我反對使用這些「提升效率」的工具。原因很簡單:

建立連結就是在思考。使用工具代替思考,終究對於提升思維沒有幫助。

我認為卡片盒必須盡可能手動操作,才能真的發揮強大功效。

我說的不是「手動編碼」這樣零碎的東西。是「手動建立連結、檢索、搜尋、歸類」等,必須讓大腦不方便的事。

我甚至認為,連「搜尋」功能都不要用,逼自己回想「這張到底筆記放在哪一張索引頁?」

這樣做,就像是堅持不用導航的老派計程車司機,每次載客人都在「逼自己回想街道」,於是越來越熟悉台北大街小巷。

這符合大腦強化記憶的原理。我們每次「逼自己回想卡片在哪裡」,都在強化自己對卡片盒的記憶。於是卡片盒不再只是儲存資料,也是在幫助大腦不斷複習「自己知道什麼」。

「可是,第二大腦不就是要讓大腦不用記憶嗎?」

其實沒有矛盾。

第二大腦幫我們記得細節;第一大腦則必須記得「去哪裡獲得這個細節」。

第二大腦負責知道「安康街 216 號那家牛肉麵蒜味很重」,第一大腦負責「知道安康街 216 號怎麼走」。

(別查,沒有這家店)

不斷練習這點手動操作,就是在大腦裡操練「個人知識地圖學」(Cartography)。大腦越熟習過去學過的所有知識,我們在閱讀、對談時就有更強大的理解能力。

建構「個人知識地圖學」,就是思維升級的底層邏輯。傳統上這過程是隱蔽的,只能仰賴天份。卡片筆記則把思維升級的過程給外顯了。

既然外顯,就可以學習。學習卡片筆記的過程,就是學習「如何思維升級」的硬實力。

我一點也沒有誇大。這是社會學家 Nikolas Luhmann、天主教哲學家 Antonin Sertillanges 等卡片筆記發明人,給人類的貢獻。

至今知道的人真的太少了。

4. 卡片筆記數位工具越陽春越好

我講卡片筆記法,幾乎沒有提到 Obsidian 的任何炫砲功能。

原因是:工具輔助越強,思考就越弱。要鍛鍊大腦,我們必須習慣一點點「不方便」,維持卡片筆記的數位工具越陽春越好。

卡片筆記是一套工作哲學,不是軟體的使用方法。

其實,你在任何媒介都能做卡片筆記: Windows 檔案總管、Mac 的 Finder,或甚至像《Antinet ZettleKasten》作者 Scott Scheper 堅持使用紙本。

前提是:必須極簡。極簡讓人感覺不到工具的存在,於是我們可以把能量放在重要的事情上。

使用榔頭的過程,我們不會想要「安裝榔頭 3.0 外掛」。給房屋拉水電,我們也不會想要「下載最新電線擴充包」。

威力強大的工具,往往是隱形且單純的。

手動且極簡,是好的卡片筆記系統會有的特徵。

218會員
70內容數
我討論「AI 電馭寫作」與「卡片筆記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AI小說煉金術01】卡片筆記Scrintal+Claude Pro讓你輕鬆完本! 這篇文章介紹瞭如何利用AI工具和卡片盒筆記來提高小說創作效率,其中介紹了Claude Pro的強大文本創作能力,Scrintal的整理思緒和提綱挈領功能,以及如何利用小說模板和AI工具搭建故事架構。另外還提到如何選擇不同風格的故事來進行創作。最後作者分享了自己的實際寫作經驗以及對AI寫作工具的看法。
Thumbnail
avatar
萊丘 LaichuTV
2024-03-24
【卡片盒筆記法:不再徒勞無功,高效累積知識複利,你需要這3個寫好卡片筆記的原則】我在文章【卡片盒筆記法:不再寫出無法重用的筆記,構建長期可靠的第二心智,你需要系統解決這3卡片寫作的挑戰】討論了用好卡片盒筆記法,你需要持續解決的卡片寫作挑戰。 根據我寫過10000+張卡片的經驗, 卡片很容易寫成難以重用的方式。 如果沒有注意下面3個原則,那麼寫卡片筆記的時間精力就白費了::
Thumbnail
avatar
王啟樺
2023-11-24
【Laichu】卡片筆記新選擇 ✏️ Scrintal 視覺化操作超好用✅Hi 我是萊丘,歡迎回來。這個頻道主要探討創作、生產力還有AI應用。 今天,讓我們一起聊聊知識管理工具。 你知道全球生產力軟體市場有多賺嗎?目前的市場規模已經超過57億美元,到2027年更將達到驚人的85億。在這個蓬勃發展的市場中,一個來自北歐的團隊正在快速崛起...
Thumbnail
avatar
萊丘 LaichuTV
2023-11-18
【三種策略,讓你的Obsidian卡片筆記收穫更多的知識複利】對於一直在尋找如何更好利用Obsidian的朋友,這篇文章能夠提供你獨特且實用的卡片筆記策略。
Thumbnail
avatar
王啟樺
2023-09-15
📝【卡片筆記系統的智慧】 當初,我一直不太明白,為什麼我的筆記系統無法有效地擴展與深入。
avatar
王啟樺
2023-08-18
卡片筆記法與企業的知識管理筆記軟體的聖經 卡片盒筆記法幾乎是許多知識創作筆記軟體的聖經,但在企業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以下簡稱KM)的應用上與卡片盒筆記法原則是有本質上的差異,再者,同樣是累積創作的過程,知識管理在運用筆記的情境上也大相逕庭,我們以卡片盒筆記法的12項關鍵法則,來逐一對照兩者間
Thumbnail
avatar
馬曉雲
2023-07-29
《卡片筆記寫作法》建立自己的書寫程序,可以強化記憶並產生二階效應就算是書寫筆記,抑制了遺忘的速度,但是終究會因沒有使用而讓記憶生疏。
Thumbnail
avatar
marcelmarcel的閱讀頻道
2023-07-23
【卡片筆記法第一步:寫好「構思卡片」的3個訣竅】你有在實踐卡片筆記法嗎? 卡片筆記法是一個很好的知識管理方法,但是實際操作卻很有學問。其中第一步,就是要把「構思卡片」寫好。
Thumbnail
avatar
王啟樺
2023-05-18
【卡片筆記法與個人筆記庫的3大挑戰】卡片筆記法和個人筆記庫的結合是一個強大的知識管理工具,但在實踐中也存在一些挑戰。以下是我從使用卡片筆記法和個人筆記庫的經驗中,發現的三大挑戰: 資料整理和管理的挑戰:當紀錄的數量越來越多,就需要更好的管理和整理方法。適當的組織和標記能夠幫助我們快速找到需要的資料,但是在大量紀錄的情況下,整理和管理資
Thumbnail
avatar
王啟樺
2023-05-02
天才作家的秘密武器:卡片筆記,幫助你完成作家夢想寫作難嗎?如果我們拿著一張白紙,坐在書桌前拍著腦袋想,肯定難。有個人,原本只是名不起眼的公務人員,37歲才開始踏入學術領域,卻在短短一年的時間,就拿到博士學位。 這個人一生出版了58本書,數百篇學術論文,產量之高,學問之廣,令人讚歎。他就是卡片筆記的發明人,尼克拉斯.盧曼。寫作對他來說一點都不難。
Thumbnail
avatar
蕭 遙
2022-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