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1|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從《藍毛衣》談SDG1 消除貧窮

我們從《藍毛衣》開始聊起。

這本書是賈桂琳.諾佛葛拉茲,知名公益創投基金「聰明人基金」,的真實經歷。

生在美國的賈桂琳在小時候生日時拿到一件藍毛衣,讓她愛不釋手,但是當衣服小到穿不下時,她將這個毛衣投進一個慈善舊衣中心。十一年後,她在非洲盧安達的街上,瞄到一位小男孩竟然穿著她曾經那件藍毛衣,衣領標籤上還有她自己寫的名字。


原來,地球上的大家都緊密相連。每個人的各種行動其實都會影響到地球的另一端,許多我們素未謀面的人。

依照具體聯合國提出的消滅貧窮,有哪些具體目標呢?


▎我們要消除的貧窮目標是那些?

1.1 2030年前,消除世界各地所有人的極端貧窮(目前定義為每人每日生活費不足1.25美元)。

1.2 2030年前,依據各國界定標準,各年齡層的男人、婦女和兒童貧窮人數至少減半。

1.3 依各國國情實施合適的全民社會保障制度和措施,包括社會底層人民,到西元2030年能涵蓋大範圍的貧窮、弱勢族群。

1.4 到西元2030年,確保所有人,尤其是貧窮與弱勢族群,能享有平等獲得經濟資源的權利,涵蓋層面包含經濟資源、基本服務、土地和其他形式財產的所有權、控制權、繼承權、自然資源、新科技和金融服務(包括微型貸款)。

1.5 到西元2030年,提升貧窮與弱勢族群的韌性和災後復原能力,減少他們遭受極端氣候、經濟、社會和環境衝擊與災害

1.a 確保各個地方的資源能夠大幅動員,包括加強發展合作,為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最低度開發國家(LDCs),提供妥善且可預測的方法,以實施計畫與政策全面消除國內貧窮。

1.b 依據考量到貧窮與性別的發展策略,建立國家、區域、國際層級的健全政策框架,加速消除貧窮行動的投資。


▎一些我們不想面對的事實

當我們每天生活深感薪資凍漲,但是萬物皆漲的環境下,更嚴重的事實是有更多的人生活在更貧困艱辛的環境。

以聯合國組織定義下的赤貧

「嚴重剝奪人類基本需求為特徵的狀況,包括食物、安全飲用水、衛生設施、健康、住所、教育和信息。這不僅取決於收入,還取決於獲得服務的機會」

(來源自 : United Nations. "Report of the World Summit for Social Development"))

有多少比重的人生活在這樣的環境?

以極端貧窮為設定機線(以2017年的購買力平價計算),每人每天生活費不足USD2.15美金。而這些絕大多數貧窮的人口都在南亞、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方。事實上,新冠疫情發生之後,原本已經趨於改善極貧狀態,竟急速退步三年的減貧進度。到2022年底,總計有8.4%的世界人口,將近6.7人依舊生活在極度貧窮的狀況。

▎為什麼我們需要關心這個議題? 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投入,也關心貧窮議題,降低經濟生活的衝突,減少爭奪與戰爭的出現,進而可以提升全體的經濟發展。

天!聽起來太偉大了,不切實際(?!)

如果你聽過蝴蝶效應,應該就能理解我寫的上面這句話。


每一個微小的舉動,都是蝴蝶拍翅膀那樣,可以是「舉足輕重」。如果你聽過蝴蝶效應,就會明白為什麼我會有上面的結論。


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由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Edward Norton Lorenz)提出。蝴蝶效應常被解釋為:「一隻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可以導致一個月後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意即「微不足道的小改變,也可能帶來巨大的改變」。


你從不會知道自己的任何一個動作,無論是哪種心態 (善意或者惡舉),會帶來的影響超乎我們所理解的

舉個我最喜歡的例子。一個叫做凱薩琳的小女孩,五歲的時候在電視上看到非洲的孩子因為瘧疾導致生病過世,來不及長大。她從媽媽的口中了解到,蚊帳可以避免非洲孩童被叮咬,因此她開始想辦法參加教堂的二手玩具拍賣會,甚至募捐,希望可以為非洲孩子募捐到足夠的蚊帳。

她的善念也發揮影響力,「捐一頂蚊帳,救一條生命」概念讓她集結眾人的力量,幫助超過百萬非洲孩子平安健康長大。

每次看到這故事都覺得很感人。這孩子的起心動念竟也造就這麼一番善的傳播。


另外一個負面的例子。

2005年4月25日停在日本JR福知山線電車23歲年輕駕駛高見隆二郎。那一天,他停靠在伊丹站時,不小心超出月臺,誤點超過一分鐘,因為擔心受罰,他將車速開到極限,在經過兵庫縣尼崎市彎道時,他擔心使用緊急煞車會需要寫檢討報告,因此他採用一般的煞車,導致這台電車翻覆,造成107人死亡,562人受傷的重大慘劇。

都是剎那間的念頭,凱薩琳看到電視廣告中可憐孩子的需求,創造出這麼大的善念,幫助上百萬的非洲孩童;而高見隆二郎也在剎那的「擔心延誤一分鐘」的念頭,造成如此重大慘劇。



也許我們沒有精力學習凱薩琳,但我們可以做的事情卻也不少。

例如:定期捐贈合法合規經營的非營利組織,了解關心捐贈的機構對於弱勢群體的支持狀況。關心身邊弱勢的家庭、群體,如果有發現相關的群體需要社會資源協助,也及時通報非營利單位/社會福利組織。

另外,面對處在貧窮環境的人們,請不要抱持異樣眼光(無論是同情或者鄙視),每個人都有他的人生故事,僅出於善念互動即可,畢竟這個蝴蝶翅膀的揮動,可以帶來的效果我們都難以預測。


下一次,我們來分享SDG 2 消除飢餓:確保糧食安全,消除飢餓,促進永續農業。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走在永續發展(ESG)領域上,每天有看不完的新消息,學不完的政策法規。 如果你 : 1. 喜歡有脈絡的循序漸進了解什麼是永續經營。 2. 喜歡聽故事來了解永續經營。 3. 想初學甚至了解自己是否可以走這條路。 目前我預計一個月3~4篇專文分享,歡迎到這裡找找答案!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Jane的職涯永續學習筆記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