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用聽的之~podcast說書版
最近如果有去日本旅遊的朋友,應該會陸續看到新版的日幣紙鈔(正式名稱:日本銀行券),開始在市面上流通了。日本政府為了這次睽違20年的換鈔(上一次是西元2004年),許多單位可說是都動了起來,其影響層面不僅涉及了印鈔的技術研發、印鈔機器製造、銀行ATM機台與交通機構的售票機,還有民間商家的自助式餐券售票機、街邊的自動販賣機器,乃至於一般消費者與外國觀光客等,總之舉凡所有接觸到「現金」的人、事、物,無不受到影響。所以,藉由這次機會,我們這一系列的內容大致上會分為三篇來跟大家聊聊日本的貨幣嘍。
(上)我們會先透過過去日本曾經發行過的貨幣,來談談那些隱藏在貨幣中的有趣故事;(中)探討日本紙鈔的防偽技術與有趣的設計,同時也會聊到製造紙鈔的秘密職人集團;(下)針對這一次2024年發行的新紙鈔,看看上頭到底出現啥咚咚?
其實日本早期的流通貨幣,主要是以中國進口的錢幣與各個地方大名(諸侯)自行鑄造的區域型貨幣為主,直到約莫400多年前,德川幕府(江戶幕府)一統全日本之後,這才明確地禁止私鑄貨幣。當時,江戶幕府分別在各個交易頻繁的重要都市分別設置的「金座」、「銀座」與「銅座」,面額較大的金幣與銀幣,統一由中央政府(江戶幕府)來鑄造與發行;而面額較小(也比較實用)的銅幣,除了幕府統一鑄造發行之外,也可在經過幕府的同意之下,委由地方政府(各地大名)自行鑄造發行。
現在大家比較爾孰能詳的「銀座」,就是當時用來統一鑄造與發行銀幣的政府機關之一,但其實原本在京都的伏見、德川家康養老的靜岡等地,也都曾經有過銀座與金座;例如現在位於日本橋的日本銀行本店(日本的中央銀行),過去就曾經是江戶的金座所在地。在那個還在以馬為主要交通工具的年代,江戶幕府一共開設了五條馬的高速公路(五街道),其主要目的其實是為了讓各地大名不定時地來給將軍看一看,一方面削減他們的財務資源,一方面也能確保他們沒有在亂搞。但隨著全過各地的諸侯(大名)們在自己的領地與東京(江戶)之間頻繁地往來,自然而然也為這五條高速公路(五街道)交會、也是起點0K處的日本橋,帶來了經濟上的繁榮。為了因應頻繁的交易所需,江戶幕府所幸直接把金座與銀座設在這一帶,以方便金幣銀幣滿天飛的日本橋商人們使用了。
然而,相較於江戶或大阪這種交易頻繁又量大的都會區,一般地方的老百姓,了不起就是出門買買生活用品或是上個館子吃個飯罷了,說實在的,其實不太有人會沒事隨時帶著金幣銀幣趴趴造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種經驗,我就曾經在等飛機要回台灣的時候,因為手上只剩一萬塊日幣紙鈔,而陷入有錢卻無法在自動販賣機投咖啡、也不能玩扭蛋的窘境Q_____Q。這大概就是古代的日本人帶著金幣去吃蕎麥麵的感覺吧?此外,由於金銀銅實在是太重了,對消費者來說,店家非常可能會因為金幣與銀幣的面額太大不好找錢而拒收,但若要隨身帶著一堆小面額的銅錢又很重不方便移動;對店家來說,我的商品賣給你之後,還得多花時間與人力來秤重(看看金額對不對),也非常麻煩。
有鑑於此,各地的地方政府(藩)便開始發行只有在自己藩內通用的紙幣「藩札」(當然,必須在幕府的同意與認可下才能發行),例如可以換金一兩(約現在的一萬日幣)的紙幣,上頭就會寫「金壹兩」,這種紙幣被稱為「金札」,同理可以換銀幣的就叫做「銀札」;其他還有專給特殊物品交換用的紙幣,例如可以拿來換米的稱為「米札」、換傘的「傘札」等等。這種藩札雖然只能在某個特定區域流通,如果哪天要上京去大都市交易時,還是得換成金銀銅幣,但由於其在使用的便利性上大大加分不少,所以便開始在各個藩中頻繁使用。同時,為了讓不識字的民眾也方便使用,設計上則會依據面額的大小而有不同的圖案、形狀或顏色的差異。相較於死板板的金銀銅幣,紙幣上頭設計的圖案就豐富活潑多了,例如七福神、龜與鶴、龍、鳳凰與麒麟等象徵吉祥的圖騰,都常常被用在當時的紙幣上。
由於江戶時代的日本實行鎖國政策,且一般庶民雖然知道有其他的藩存在,但沒有特殊理由的話,他們是無法在不同的藩之間移動的。因此,之前在北海道的內容中聊到黑船來襲時也有提到過,江戶時代日本人的世界觀與認知,其實很多都只限於日本國內而已。對他們來說,江戶的存在可能就是相當於美國,大阪相當於英國,而自己所居住生活的「藩」則是「國家」的概念。因此,今天如果我是佐賀藩出生的老百姓,哪天終於有機會可以出國(藩)玩,必須去江戶的話,我絕對不可能帶著佐賀的藩札出門,由於金幣因為是全日本(全世界)共通的貨幣,所以我必須先在自己的藩內,把紙鈔換成金幣才行。如此一來,在途經的各個藩(國家)時,我就能走到哪個藩,就直接拿金幣換成當地的藩札就能使用了。仔細想想,這是不是跟我們今天要去美國時,就要換美金的道理是一樣的,假設我今天想要途經日本住個幾天,再轉去美國,哪麼我只要到日本把美金換成日幣,就可以在日本用了。
總結地來說,在江戶時代的日本,就像是一個迷你地球一樣,在這個小小世界中,最主要的流通貨幣就是金幣與銀幣,關東圈流行用金幣(我們可以用美金來想像)、關西圈則以銀幣(我們可以用歐元來想像)為主要流通貨幣,兩者分別各自有自己的進位方式,且彼此之間也如同現在的美元與歐元之間有浮動的兌換匯率,再加上各個藩自己發行的藩札(新台幣、泰銖、馬幣、港幣、日幣...)。這對於後來推翻江戶幕府、進而想效仿西方國家建立中央集權的明治政府來說,簡直就是一場混亂的金融災難,於是,明治新政府便決定效仿世界上的其他先進國家,捨金棄銀,並決定以江戶慣用金幣的單位(美金)來做為唯一的貨幣價值計算標準;同時,發行全國通用的紙鈔,其他所有的XX札與XX幣,一概廢除,成立日本銀行與造幣局(1868年),以取代原本的金座與銀座,專責新紙鈔的發行與印製。
不過,由於當時的明治政府真的把印鈔票這件事情想得太簡單了,剛開始發行時,紙鈔的設計僅沿用了過去藩札的習慣,用一些簡單又吉祥的圖騰設計加蓋個印章了事,因此非常容易被偽造,導致當時偽鈔橫行。此外,為因應日本國內爆發的內戰軍需(西南戰爭),明治政府又大量發行紙鈔(我猜當時的人還沒有甚麼量化寬鬆QE的概念),間接造成嚴重的通膨。同時,由於明治政府在印製紙鈔時,使用了鉛白來印刷,結果愛泡溫泉的日本人拿去溫泉區使用之後,發現紙鈔在遇到溫泉所釋放的硫化物之後,錢就變黑了;還有一個最有趣的,他們在製造紙鈔的程序中,一度還在裡頭添加了蒟蒻粉,以強化紙張的韌度與耐用度,結果反而導致民眾好好放在家裡的錢,就因為加了蒟蒻太香了,而被蟲跟老鼠吃光光XD。
諸如此類有點荒謬又好笑的事件發生,於是,明治政府便只好不斷地在紙鈔的製造、圖騰設計與印製技術上進行改良,其中最大也最明顯的改變,就如同世界上多數國家的貨幣一樣,明治政府開始在紙鈔上採用了「人物肖像」。由於我們人類對於人臉的辨識敏感度是很高的,只要對方臉上稍微有哪裡不同,就會覺得怪怪的,因此將「人物肖像(尤其是長相很有特徵的人)」印製在紙鈔上,便可大大提高偽造難度,降低偽鈔的比例。
除此之外,其實印有「人物肖像」的紙鈔,還有另一個隱藏目的,就是「傳達理念與思想」。對於外國人來說,紙鈔的功用其實有點像該國的名片,試想當我們要去一個陌生的國家之前,第一件事一定是去兌換該國的貨幣,此時,即便你還沒踏上那個國家,但就能先看見紙鈔上的人物,並透過這個人物的故事來對這個國家有一些基本的了解。相對地,對於本國的一般民眾來說,紙鈔是每天都會接觸到的東西,因此當你每天都看到這些帶有各種「標籤」的日本名人時,政府就能在無形之中,透過紙鈔的設計來傳遞或灌輸那些想要傳達給國民的理念與思想,教育他們「這就是我們國家的典範與精神」、「我們以這些名人為傲」、「我們應該效仿他們」...等等。而這個過程,完全不用宣傳、不用說話、不用強迫,只需要大家每天都用錢就可以。
由此可知,明治政府之所以在鈔票上改用「人物肖像」的目的,主要就是:(1)提高偽造難度;(2)無形中灌輸政府的思想與理念。既然如此,接下來明治政府在思考的就是,在一千多年歷史的名人海中,明治政府究竟該怎麼選擇?評選的標準與邏輯又是甚麼呢?這就得回到印製紙鈔的那個年代,用當時的政府腦袋來思考這個問題了。
長久以來一直被武士政權(鎌倉幕府、室町幕府、江戶幕府)請到一旁傻等了好久的天皇家族,好不容易終於在明治天皇的時候,可以重回權力寶座。因此明治天皇可說是把握良機,在推動明治維新的各種政策時,都會有意無意地、不斷重複地強調天皇家的正統性,例如之前我們在聊日本宗教時提到的「毀佛滅釋」就是如此。
而在明治初期印製紙鈔要選人物肖像時,明治政府當然也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明明歷史名人這麼多,他們最終挑選出的不外乎都是「天皇本尊、與皇室有關的人、對皇室有所貢獻的人、效忠天皇的忠臣」等,這裡頭甚至還包括了只存在神話傳說裡,不可考的人物(註1),這些入選可以出現在紙鈔上「英雄」們的交集與共通點,正是「日本皇室」。至於那些我們在日本歷史劇中常聽到的武士、將軍以及與幕府相關的人物等,當然就是毫不留情地直接剃除。這下目的非常明顯了,因為在政權轉換後的當下,為的就是要擺脫長期以來以將軍為尊的幕府政治,改強調天皇的正統性與領導權。
時序來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在美國GHQ的接管之下,為了避免這樣以天皇為尊的神道主義繼續在日本國內延續下去,於是美國老大就說話了:「來,你們紙鈔上的人物肖像,換我們來決定,你們小日本先提供一些候選人上來吧!」。結果,老美在眾多的候選人名單中,除了聖德太子一枝獨秀可以留下來沿用之外,其他都一一被打槍了,把一堆跟皇室相關的人物、跟暴力相關的武家英雄們都踹下版面。
被老美相中的除了道德典範的二宮尊德之外,其他大多是明治時期對國家體制建立有功、曾經有留學經驗、相較之下比較具有國際觀、運用非武力(而是用體制改革)方式來改造日本的「政治家」們,例如伊藤博文、板垣退助、高橋是清、岩倉具視等。據說聖德太子是少數在他的年代非常具有國際觀(派遣隋使到中國留學)、建立日本中央體制、並強調和平主義的太子,所以老美覺得即便他的出生與皇室有關,但他是個好棒棒的政治家,所以還蠻喜歡他的,才把他留在紙鈔的版面上。
隨著戰後的經濟快速發展,美國GHQ也退出日本,再加上考量近代政治家頻繁出現的醜聞等,為了避免這種敏感又有爭議的政治人物出現,以影響日本國民與外國人對於日本的觀感,1980年代後的紙鈔人物肖像們,開始改以過去對日本文化、教育、醫學、經濟等各領域有貢獻的作家、思想家、學者與經濟學家等,這些爭議性較少的人物,例如夏目漱石、福澤諭吉、新渡戶稻造、紫式部、野口英世、樋口一葉...等。藉由這些紙鈔人物常常出現在人民的日常消費之中,或許潛移默化地就在告訴他們,現在日本的主角已經不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權利者,而你們每一位「日本國民」才是!每個人都能以自己的長才與能力,在自己的領域發光發熱,並為日本或世界做出貢獻,只要你夠努力,或許哪天你也有機會能變成紙鈔上的人物喔(?)。不要懷疑,例如現在知名的旅美球星大谷翔平,還真的就曾經出現在紙鈔上過呢~不過,不是出現在日幣上,而是美金的紀念紙幣就是了XD。
從上面三個不同時期的紙鈔人物肖像選角標準的演變,我們就能從中看到日本在各個時期的歷史發展脈絡與當時的國際情勢改變,同時,也能看見日本想要傳達給國民的理念、想要秀給世界上其他外國人看到的自己(名片的概念)是甚麼模樣,是不是很有趣呢?NANA濕婦是覺得,從紙鈔發行截至目前為止,都還沒有體壇名人登上過日本紙鈔的版面,或許將來的哪一天,上面提到的大谷翔平能變成第一人也不一定喔(但如此一來,會不會有很多人因此而變得很節儉,捨不得花錢?)
~未完待續~
註1:神功皇后、菅原道真、武內宿彌、和氣清麻呂、藤原鐮足、聖德太子、日本武尊、楠木正成
參考資料:
1.日本銀行官網
2.「おかね」の歴史とデザイン
3.【日本紙幣史①】お札の顔の偉人で紐解く日本の歴史!
感謝您的閱讀, 如果想聽NANA用白話文,說說與濃縮日本的小故事,非常歡迎您投零錢到我的小貓撲滿裡,給予NANA更多的鼓勵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