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9|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因應氣候變遷的全球趨勢與挑戰(上)

本章筆記來自國立台師大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之葉欣誠教授之演講


本篇數據分享主要是讓更多人了解人類現在面臨的全球氣候風險,不容樂觀。

但葉教授也提醒聽眾「堅持一個原則會忽略其他角度,光用環境角度解決問題是不夠的」因此高峰會議如COP28等有針對相應的問題提出因應措施會在下篇分享。


2023年世界經濟論壇公布了氣候紀錄,在 2023的7/3、 7/4 與7/6 ,是史上平均氣溫最高的3天,破了全球紀錄。此外,WMO世界氣象組織也公布,2023年的全球平均溫度比工業化前(1850-1900年)高了1.43度, 已經幾乎碰觸到巴黎協定規範的升溫1.5度以下的門檻。

這樣的數據預告了全球最大的風險報告是環境風險,不管是長期或短期, 環境風險都是未來10年內的最大的全球風險。若無法減緩氣候變遷速度或調適, 會導致大型複合性災害發生機率大增。


上週,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發布了第六份報告,對氣候科學進行了全面評估。這是在人類仍有機會減輕甚至扭轉人類活動對氣候造成的災難性後果的時間內發布的最後一份報告。預計明年初還會有兩份報告,一份關於影響、適應和脆弱性,另一份關於減緩氣候變遷

報告明確承認,人類的影響已經使大氣、海洋和陸地變暖,這是明確的。這份文件的重要性在於,來自世界各地的氣候科學家組成的獨立小組分析了數千項研究,並將他們的發現匯總到了這份報告中。

該報告根據人類現在採取的行動分析了5種可能的情況。他們都預測,無論我們現在採取什麼行動,到 2050 年,平均氣溫都會上升,極端天氣事件也會增加。我們現在採取的行動及其嚴重程度將影響2050年後氣候變遷的影響是否會加劇、穩定或開始逆轉。

5種氣候預測路徑

這5種情境就是所謂的情境設定SSP(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

SSP5 就是我們現在人類在走的化石燃料驅動的高排放結局,照這樣走下去2100年平均氣溫會升高8.5度C,而如果要達成世界上大家設定的2100年升溫不超過2度c以避免明天過後的末日來臨,人類需要走的是SSP1,也就是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為目標。(看到這裡有沒有覺得很悲觀?)


SSP


除此之外,NOAA也針對疫情期間,人類一切生產活動下降時期來觀察CO2濃度上升趨勢。只能說排放趨勢減緩但並未下降。

紅色曲線為每月月中測得的濃度,黑色曲線為平均趨勢。2021年平均為416.75ppm,2022年平均為420.99ppm(較前一年增加6ppm),2023年平均為424.62ppm(較前一年增加4ppm)。而只要超過430ppm全球平均氣溫就會增加1.5c,也快要達標了。


話雖如此,現在放棄的話,末日就直接到來了。因此IAE(全球能源部門)在建築、運輸、交通、電力等4大領域規劃了到2050年的淨零碳排路徑,作為準則讓全世界遵循。


台灣行政院國發會的淨零排放路徑也針對IAE的主軸做了一些里程碑規劃。

下篇再來探討,近年COP的重要歷程及各國最新達成的目標與共識。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我新手啦!努力學習在自成一格的脈絡中抒發個人感受,用理性邏輯寫出各種感性體悟。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