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7|閱讀時間 ‧ 約 21 分鐘

電影觀後感1《腦筋急轉彎2》

好好愛著這個多重面向的自己

  很常看其他人寫的影評,自己發佈倒是第一次,以下可能有雷,喜歡自己好好感受電影情節的人就慎入囉!

  記得看《腦筋急轉彎》是高中的時候,第一集的核心概念環繞在回憶是由多重的情緒構成的,憂傷有時不是件壞事。單看預告或是其他網路上的行銷內容,會覺得第二集大概是關於青春期的一些心靈變化吧!但我覺得其實更聚焦於,或者可以說是最觸動我的,是人的自我信念。

我們深信不疑的事情,真的永遠都不會變嗎?

  對於自我的信念,會促使我們做出行動,電影中從萊莉在老朋友和升上高中後要投入的社群(紅鷹隊)抉擇切入,該選擇哪一邊呢?以前的萊莉絕對都是會選擇老朋友的,因為自我信念告訴她,她是個講義氣的人,不過在第二集中加入了新的情緒角色們,其中阿焦在面對萊莉即將升上高中,這個巨大的變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阿焦代表著對於未知事情的焦慮不安,然而它所做的一切,不論是促使萊莉在適度壓力下的自我督促;渴望融入新社群,不想被孤立的恐懼感;抑或是擔憂過度的輾轉難眠,出發點都是希望未來的萊莉,可以快樂,但它讓萊莉,變得不像以前的萊莉,這或許是大多數人不論在青春期,甚至是一生中,會對自我認同感到徬徨的時刻,會有的複雜心理變化,我們對於自我的信念會開始動搖,不像小時候單純的非黑即白,會有更多的考量點,也可能讓我們做出和以往截然不同的選擇。

把不堪的回憶都丟遠遠的就太好了?

  電影中所有情緒的行為都只有一個最單純的出發點:希望萊莉可以過得更好。像是樂樂做了一個可以把不喜歡的回憶拋諸腦後的管線,剛看到開頭這段的時候,第一個冒出我腦中的想法是「哇!這樣真的都不會想起來嗎?那我也好想要一個。」但到了電影的後段,這些被丟遠遠的回憶,回到了大腦總部,原來這些被放逐的回憶從來也都沒有消失,它在某個時刻會回流,也會形塑或是對自我信念產生影響,我們無法像按下電腦的永久刪除鍵,裝作這一切從未發生過。

  有時脆弱,有時勇敢,有時會做傻事,即便不堪,但這才是完整的自我面貌,很喜歡萊莉剪壞瀏海後,看著鏡中自己仍然保持微笑的模樣,而當情緒們任由信念的變動,也擁抱著這個它們無法定義的萊莉,看到這幕時,我努力忍住淚水,這幾個月來讓工作繁忙填補那些我不願面對的憂傷空洞,藉由購物和打扮,忘卻心上的瘡疤和不夠自信的自己,但當獨處時,那些想拋諸腦後的回憶,總會自動自發的浮現,「我有好好的擁抱著這些不堪的自己嗎?」

也許我的快樂還在找回去的路

  看完電影後,我走在過去高中常經過的馬路上,看著路上來來去去的人,思考著這幾個月來的自己是什麼模樣,獨處時常常會覺得自己頭頂上大概有著小烏雲甚至烏雲密佈吧,但在認識的人眼中,我似乎仍是那個開朗樂觀的我,前幾天點開年初時打的新年新希望,其中一項是保持開心平靜的心情,「我的內心平靜嗎?」

  記得蔡康永的一段訪談影片中,他提到不論是當下接受訪問的他,或是在家耍廢躺著吃零食的他,其實無所謂哪個才是最真實的自我,兩個其實都是。希望在別人眼中是什麼模樣,獨處時又是如何,其實都是我吧,感到不平靜也許是因為在他人面前,我仍無法輕易表達自己的脆弱和對於情感的需求,記得分手後和大學很要好的朋友們見面時,原本聚會結束要各自回家了,但當時的我只要一個人待在家就容易胡思亂想或情緒低落,我猶豫了很久,才和朋友說,可不可以再多陪我一下,向熟識的朋友坦承自己需要陪伴,對我而言好像還是件困難而陌生的事。

  我還無法將那樣的自己坦然而赤裸地曝曬在他人面前,也還無法溫柔地承接自己的破碎面貌,無形中默默豎起和其他人的高牆,渴望保護的究竟是什麼?「我現在過得快樂嗎?」電影中樂樂也有感到絕望的時刻,但其他情緒告訴樂樂,它們永遠會是它的後盾,它們會幫樂樂找到回去大腦總部的路,也許我的快樂也還在找回去的路吧,希望某天我也能像萊莉一樣,好好愛著這個多重面向的自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腦筋急轉彎2
5
/5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