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這樣看《腦筋急轉彎2》:feel it, accept it, and become yourself.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 電影:《腦筋急轉彎2》
  • 放映版本:Imax
  • 觀賞日期:113年6月15日,17:15


青春期的到來,提醒我們保有彈性迎接變化

延續電影第一集的劇情,主角Riley來到她的13歲,並解鎖新的身體變化與情緒感受。

正因為長大了,生命來到新的階段,身體產生新的轉變,透過核心記憶(Core Memory)形朔性格的島(Island),比例也有所不同──交朋友、向外探索世界成為青春期的生活主軸(Friendship Island),父母的時時陪伴則變得不再是焦點(Family Island)。


在電影中,Riley不只要迎接青春期到來,還要面對朋友的分離。

前往參加訓練營的途中,Riley得知兩位最好的朋友未來會被分發到不同的學校就讀,她必須自己讀高中,自己去面對「全新的陌生環境」,這個新刺激讓她感到緊繃,因此情緒有了影響力:焦慮感受不斷上升。

為了因應新的變化,Riley的焦慮「總是提前預測未來」,嘗試讓自己安心,卻不想焦慮沒有帶來放鬆,演變為「控制」。


這是非常多人的生活寫實,也是諮商工作中常見的議題。

焦慮的父母控制孩子的一舉一動、焦慮的伴侶監視另一半的每個決定、焦慮的考生堅持要讀完課本的每一個字才練習題目、焦慮的主管要求不斷召開會議掌握專案進度。

面對新的情境與變化,焦慮幫助我們未雨綢繆,但往往反被焦慮控制,變成失眠、變成恐慌、變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


這時,樂樂(Joy)的體悟為過度控制的現象帶來極為貼切的回應:「有時候我們就是要接受,自己已經努力到不行了,仍然什麼事也做不了」,這正是人生(this is life)。


《腦筋急轉彎2》提醒我們,青春期的人類正在體驗各種情緒,身心迎來更多焦慮(Anxiety)、羨慕(Envy)、害羞(Embarrassment),還有耍廢(Ennui)之感。

比起放大情緒,或任由情緒作怪,感受它、接受它,或許更能讓每個情緒發揮所長,帶領我們走向自在。


題外話,第一次聽到ennui這個單字實在猜不出來是哪一個字,阿廢本人的解釋為「It's the boredom.」(字幕翻譯為『我就廢』),但就這樣?

研究之後發現:ennui是18世紀中期的法語文學用詞,意指「feelings of being bored and not satisfied because nothing interesting is happening」(參考自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10th Edition),可以理解為「沒有什麼有趣的事情發生而感到無聊、不滿意」,因此在本文中改以「耍廢」描述此情緒。


情緒無法被丟掉,不要再騙自己了

每一種情緒對於生存都有不同的意義。焦慮幫助我們提早做好準備、恐懼提醒我們避開危險、憂鬱暗示我們離開不可控的環境,情緒讓我們更知道身體如何回應不同的情境與困難,若不正視情緒發出的警訊,往往常會演變成身心疾患

場景切換回諮商室,好多預約諮商的人會說「情緒過了就好了」、「假裝沒事隔天就好了」,真的嗎?

那些想要丟掉、感到壓力的記憶,在沒有代謝掉之前,其實他們都在,都被鎖在大腦的保險箱(be stored in the vault),化為一種無以名狀的難受,敲打你的生活。


有時候是因為我們正在面臨新的生命階段而感到不安、有時候因為身體機能有變化而感到失控、有時候是某些人事時地物引發情緒作用,此時,學習與自己的情緒真實接觸、辨識並調整有影響力的環境因素,是找回自己的最佳途徑。


只要願意,我們都是一個好人

從第一集到第二集,不難發現樂樂(Joy)都會刻意挑選「她覺得好的情緒保存到長期記憶」,甚至成為自我意識,把不好的記憶拋諸腦後(電影的丟掉記憶的畫面真的就如同拋諸腦後,非常貼切,哈哈哈)。

《腦筋急轉彎2》告訴我們:(選擇過的)生命經歷使我們成為現在的自己。如果我們選擇「好的」事情,會形塑出「好的」人格與信念;如果我們選擇「控制」,會形塑出「想控制的」人格與信念。

換句話說,童年經歷的一切也默默影響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長成主要照顧者雕塑的樣子。

有時候我們會感到無力,因為總有許多社會事件告誡我們許多幼小生命正在受苦(再次呼籲我們的社會文化以及所有想要生育的大人:請給予孩子「足夠的支持」,高品質的陪伴比賺錢更重要)。

生命之長,成年後的我們會有能力離開困境、創造未來,我們會有新的生活圈、新的體驗,讓好的選擇帶領自己穿越生命叢林,這也是諮商陪伴一個人、一段關係自我療癒的珍貴旅程。


導演敘述的故事沒有讓情緒決定一切,暗示人是可以自我控制的。只要願意,我們都可以成為一個好人,在長大後成為一個你想要成為的樣子



Feel it, accept it, and become yourself.

內容總結
腦筋急轉彎2
4
/5
各種關於心理健康議題的文章,還有貓咪編的遊戲日誌,自行領取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權力只能歸帝王所有的規則,維持了因香料而起的所有鬥爭:哈肯能家族使用暴力奪取香料、鎮壓原住民、殲滅接手管理的亞崔迪家族。
4/5沙丘:第二部
女主角Ember是元素方程市中火族的居民,男主角Wade則是水族居民,兩個生活不曾有交集的人因為一場意外相逢、戀愛,學會elements can be mixed。
4/5元素方程市
第十話以回憶與對戰夾敘夾議敘說:強大的魔法使 芙莉蓮為何相信魔族只是會說謊的魔物,以「欺騙」還以「欺騙」,是「強大的魔法使」最重要的「努力」。
心理師看電影:羨慕《奧本海默》能在他的時代有愛因斯坦。
權力只能歸帝王所有的規則,維持了因香料而起的所有鬥爭:哈肯能家族使用暴力奪取香料、鎮壓原住民、殲滅接手管理的亞崔迪家族。
4/5沙丘:第二部
女主角Ember是元素方程市中火族的居民,男主角Wade則是水族居民,兩個生活不曾有交集的人因為一場意外相逢、戀愛,學會elements can be mixed。
4/5元素方程市
第十話以回憶與對戰夾敘夾議敘說:強大的魔法使 芙莉蓮為何相信魔族只是會說謊的魔物,以「欺騙」還以「欺騙」,是「強大的魔法使」最重要的「努力」。
心理師看電影:羨慕《奧本海默》能在他的時代有愛因斯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這本《身體喜歡你這樣睡》則是用淺顯易懂的方式,介紹關於睡眠的三大系統,並且針對失眠、輪班居家工作者等睡眠問題,以臨床實務經驗提供許多解決方法,這本書也提供獨創的評估表,來測驗自己的睡眠問題、三大系統的屬性等,可以更了解自己的睡眠狀況。
Thumbnail
新年一年開始,我們訂下豐富目標,但為何許多成為未完成項目?原因可能在於忽略將行動轉為習慣。我在閱讀「背後操控行為決定,你卻不知道的慣性思維」深入探討「事後諸葛」現象,揭示過度仰賴過去經驗的盲點。也透過「厭惡剝奪效應」,探討損失恐懼如何影響個人和企業決策,現在就來一起談談我閱讀後的3項收穫吧!
Thumbnail
為什麼直男不挽回愛情?不是不挽回,是知道挽回也沒有用,而開始內心的糾結與調適,也許男生比女生更「理性」,理性分析愛情之間的關係,更會在意自我情感的調適,調適自己
Thumbnail
沉默,於是思考開始。往往在個案保持沉默的瞬間,心理師才發現伴隨說話的互動本身,原來並非理所當然的。 沉默的意義千百種,在了解以前就作出介入的回應亦千百種,但當中的一大部份只是時機未成熟的干擾,即心理師(甚至是個案本身)受不了這個沉默的一次逃離。 在以往的精神分析操作中,治療師在不知道要回應甚麼的時候
Thumbnail
打開今天的各種心理諮商教科書,都會指出「心理諮商以一週一次,進行以 6/8/12 次為一期的方式進行」,加上心理師對該議題的專業能力、個案的動機與投入度、二人的適配性等等,方可能達到理想上最佳的效果。 這些對心理師們不證自明的想法,到個案腦海中思考的卻可能完全是另一回事。請不要怪個案無知或不尊重,因
Thumbnail
「一聲槍響,母親倒在了血泊中。父親手持凶器,氣定神閒。而我,一個8歲的孩子,只能眼睜睜地目睹這一切。那一刻,我的世界崩塌了,我再也找不到安全感。 多年後,那個場景仍會突然出現在我的夢魘中。我花了很長時間才明白,母親的死不是我的錯,但內心的傷痕卻難以癒合。我無法信任任何人,害怕親密,總感到自己是個沒有
Thumbnail
今天看到一則公立大專院校約用心理師的徵聘文,碩士心理師約39k,博士心理師約50k。
Thumbnail
是誰找的麻煩? 新鮮人常覺得主管在找自己麻煩,受困於找不到方式因應 在自我與他人的價值感間被拉扯而不舒服 不確定自己到底適不適合這份工作 該怎麼辦才能從工作迷惘中脫困呢
Thumbnail
  如果這是一般的推薦文,就會開始歌功頌德,談作者的育兒理論方法有多麼高明,並讓身為父親的我獲益良多,但這並不是一篇這樣的文章。   我總是特別掃興,喜歡從後設的觀點去理解社會現象,並反省身處其中的我們自己。套用在此情境,就是現代的父母親有多麼需要各類的心理專家,來告訴我們該如何與自己的孩子相處。
Thumbnail
信仰小叮嚀:靈性操練,是專注的操練 社科小常識:美國CDC估計,在2016年,美國有超過600萬名18歲以下的兒童患有ADHD,占全國兒童十分之一,比2003年增加40% 應用小撇步: 日常習慣,關係到身體和精神的健康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這本《身體喜歡你這樣睡》則是用淺顯易懂的方式,介紹關於睡眠的三大系統,並且針對失眠、輪班居家工作者等睡眠問題,以臨床實務經驗提供許多解決方法,這本書也提供獨創的評估表,來測驗自己的睡眠問題、三大系統的屬性等,可以更了解自己的睡眠狀況。
Thumbnail
新年一年開始,我們訂下豐富目標,但為何許多成為未完成項目?原因可能在於忽略將行動轉為習慣。我在閱讀「背後操控行為決定,你卻不知道的慣性思維」深入探討「事後諸葛」現象,揭示過度仰賴過去經驗的盲點。也透過「厭惡剝奪效應」,探討損失恐懼如何影響個人和企業決策,現在就來一起談談我閱讀後的3項收穫吧!
Thumbnail
為什麼直男不挽回愛情?不是不挽回,是知道挽回也沒有用,而開始內心的糾結與調適,也許男生比女生更「理性」,理性分析愛情之間的關係,更會在意自我情感的調適,調適自己
Thumbnail
沉默,於是思考開始。往往在個案保持沉默的瞬間,心理師才發現伴隨說話的互動本身,原來並非理所當然的。 沉默的意義千百種,在了解以前就作出介入的回應亦千百種,但當中的一大部份只是時機未成熟的干擾,即心理師(甚至是個案本身)受不了這個沉默的一次逃離。 在以往的精神分析操作中,治療師在不知道要回應甚麼的時候
Thumbnail
打開今天的各種心理諮商教科書,都會指出「心理諮商以一週一次,進行以 6/8/12 次為一期的方式進行」,加上心理師對該議題的專業能力、個案的動機與投入度、二人的適配性等等,方可能達到理想上最佳的效果。 這些對心理師們不證自明的想法,到個案腦海中思考的卻可能完全是另一回事。請不要怪個案無知或不尊重,因
Thumbnail
「一聲槍響,母親倒在了血泊中。父親手持凶器,氣定神閒。而我,一個8歲的孩子,只能眼睜睜地目睹這一切。那一刻,我的世界崩塌了,我再也找不到安全感。 多年後,那個場景仍會突然出現在我的夢魘中。我花了很長時間才明白,母親的死不是我的錯,但內心的傷痕卻難以癒合。我無法信任任何人,害怕親密,總感到自己是個沒有
Thumbnail
今天看到一則公立大專院校約用心理師的徵聘文,碩士心理師約39k,博士心理師約50k。
Thumbnail
是誰找的麻煩? 新鮮人常覺得主管在找自己麻煩,受困於找不到方式因應 在自我與他人的價值感間被拉扯而不舒服 不確定自己到底適不適合這份工作 該怎麼辦才能從工作迷惘中脫困呢
Thumbnail
  如果這是一般的推薦文,就會開始歌功頌德,談作者的育兒理論方法有多麼高明,並讓身為父親的我獲益良多,但這並不是一篇這樣的文章。   我總是特別掃興,喜歡從後設的觀點去理解社會現象,並反省身處其中的我們自己。套用在此情境,就是現代的父母親有多麼需要各類的心理專家,來告訴我們該如何與自己的孩子相處。
Thumbnail
信仰小叮嚀:靈性操練,是專注的操練 社科小常識:美國CDC估計,在2016年,美國有超過600萬名18歲以下的兒童患有ADHD,占全國兒童十分之一,比2003年增加40% 應用小撇步: 日常習慣,關係到身體和精神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