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碩士論文題目的選定上周旋了很久,究竟什麼樣的題目,才是適合自己的「好題目」呢?
雖然說,有些好像是會由老師指定/丟幾個題目自己選,不過我想大多數都還是自己訂定比較多吧!總之,這一樣是適用於文組生,以下是親身經歷的一些小建議。
因為基本上碩士只會念一次,總是會有想要把論文做到最完美的想法,所以會很想要選定一個最好、最創新的題目。
▶︎想當初也是這樣,最一開始是想要做得又廣又有深度,後來的話,即便已經有了確定的方向,但還是一直拿捏不定究竟要做哪一種類型/面向。
有但要記住,碩士階段,只需要能夠清楚條理的、完整的講述一件事就好,能做好這個就非常了不起了!
這個「了解自己」,包含了自己念研究所的目的、想專注的領域,以及,未來繼續發展的方向。
像是為了之後繼續念博班、更之後想當教授或研究員,都會有個「研究專長」——若是以此為目標的話,從碩士開始就要好好鋪路。
又或者是之後考量到:研究這個對未來的職涯/機會在國內/國外是否吃香?
▶︎這些都是曾考慮過的重點,也影響了我研究主題的大方向。
有時碩班可能跟念學士班的科系不一樣,所以真的還很不瞭解目前所待的「圈子」狀況。
這時可能多跟教授談談,或是請教一下學長姐或同學,對這個科系目前比較實際的狀況、或是各個學科目前發展的情況,來了解一下自己有哪些比較有興趣或有利的選擇。
▶︎當初念碩班,其實完全並不清楚這個系「實際」在做什麼,只是靠著興趣就去報考了,但在興趣階段所接觸到的東西,往往都跟學術有一段差距,所以多跟人交流、多上幾堂課來認識,都是能幫助自己更快上手的方法!
去瀏覽看看是否有自己比較有興趣的領域,或者是大家通常都寫些什麼?有時候可以獲取靈感!(看得時候也做個整理)
因為,通常教授並不鼓勵做太多人做過的類似主題,但也並不是說一定要創新,所以,可以挑選一個比較重要議題or很常被討論的主題,以這個為主軸、元素,再另外結合比較冷門的東西一起討論,也是個不錯的發想方式。
大多時候,要選什麼領域或許跟指導教授的選擇也息息相關!
雖然說有時候入學前就會有看好的教授,但喜歡的教授不一定是個好選擇(嗯…可以的話選擇比較積極的老師比較好),多在課堂上觀察每位老師,看看覺得洽當的教授人選有沒有想要選擇的研究領域,再去從中構想要撰寫的主題、或是找老師討論,也算是一個很實際的方法!
有時在閱讀文本的時候,總是會對一些就算已經有註解、說明,仍然不是很明白的地方吧!試著在這裡停留,進一步的去設想、發問,就算是最簡單的概念探討也可以!或許就能以此為起點,慢慢地去延伸、創造出一個可以探討的問題架構!
▶︎這便是我論文題目的起始點。
碩一大概都會有個類似論文寫作練習的課吧!題目不限的情況下,可以自由發揮,試著選定一個比較有興趣的小主題做嘗試!若寫得不錯、有心得,也可以直接和指導教授討論,有了一個雛形,教授也更能夠明白你想要進行的方向。
▶︎繼上一點「試著對模糊不清的地方做出提問」,當時我便藉著機會,利用了課堂報告來做嘗試,也寫出了東西,因此,進一步的延伸、架構,來擴寫(而且還可以有重複用的內容),成了如今的碩論!
藉著擬定大綱來設想這個題目是不是可行的、是否有一定份量、邏輯性的內容,但別因此太過於執著,因為寫著寫著,大綱會變過好幾遍,一定不會是最原初設定的模樣。
以上!祝福各位都能完成最適合自己的論文!(寫得出來的,就是最適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