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7|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談失傳的笛簫吹法----哨吹

談失傳的笛簫吹法----哨吹



一、今人不明笛之『哨吹』故論樂史出錯


今人研究中國音樂史,往往以今人現有的知識來議古代音樂史料,而予以用今人製樂器之理來議古樂史料,而往往發生失真的情況。


如,在研究西晉初年的荀勖的笛上三調的笛律方面,對於《宋書》裡的相關小註裡談及所謂荀勖的笛調裡有關『哨吹』的說法,都一致否認,因為以今人製笛吹笛簫的經驗,根本就發不出比本音高半音的『哨吹』之音,於是以今人吹笛簫的『超吹』或『急吹』來意會此一『哨吹』,而致解釋荀勖的笛上三調時的『清角之調』就發生了錯謬。把荀勖的『清角之調』的音階,全部捨棄解釋應以『哨吹』升半音之處,而或怪罪此一小註必為音樂門外漢的妄加。


不過,亦有學者,考有關齊梁間的沈約《宋書》,其中論及荀勖笛上三調的《律曆志》,可能是以那位大名鼎鼎的創古代十二平圴律的何承天之原著為底本,這些小註或亦出自何承天之手,抑或是出自沈約之手。


但沈約亦非等閒之輩,其人,自小出身望族,但因父親站錯邊,而皇帝下令殺全家而死,沈約由其母帶領下,逃難民間,後來一生都因無門閥之勢,而在宧海浮沈,故其人,亦非坐象牙塔內觀天下,而不知民間之輩,尤其,又在朝中有議樂之事,亦非對音樂無知之士,當然,其人更重要的是,他是聲韻學的創出作詩採四聲之祖,對聲韻有研究。則小註不論是何承天所加,或沈約成《宋書》時所加,以他們的音樂背景,不會連當日最流行,甚至與當時雅俗共賞的清商三調有關的『清角之調』都不知道,比起一些今日的士大夫,坐在象牙塔裡,以幻覺論學所論更近於實況,其談到當日笛有『哨吹』,是當日六朝的實情,論述亦更為有根有砥。


二、明代黃佐《樂典》明言笛有『哨吹』之法


按,依近古以來的文獻到現在的國樂器裡的能哨吹,乃是『管』類樂器所用,這是今人的經驗及有限古籍下可以得知。但實際上,古書失傳不少,古人之智也失傳不少。以笛子的『哨吹』而言,即使到了明代,黃佐《樂典》『古笛今笛』章:『今笛……第六孔無射應鐘變宮也,其哨聲黃鐘半律清宮也,然則今笛其實古清角之調耳』(亦見於明代唐順之《稗編》卷四十二)也還寫出明代的笛有『哨聲』法,以其舉例可以看出可以吹出高半音來,一如荀勖清角之調裡有關『哨吹』以吹出高半音一致。


三、明末科學家李之藻《泮宮禮樂疏》明言造笛之『哨聲』


『造笛者,……第五孔羽也,哨聲變宮也。……』也還寫出明代的笛有『哨聲』法,以其舉例可以看出可以吹出高二律來。


四、清代錢瑭、徐養源等亦知笛有哨吹法



清代嘉家人錢瑭《律呂古誼》卷四於『棈平調法』一章曰:『笛家用之。故設孔從太簇起,其第三孔為中呂,其末一孔為應鐘,與半黃鐘,以雙發哨吹別之,即是太簇為下羽,而中呂立宮也』。依其文義,則清代樂家釋『哨吹』是一種按孔指法,以發出高半音,如此文所說,以『雙發哨吹』發出比應鐘高半音的半黃鐘(半黃鐘,即清黃鐘,即比黃鐘高八度音)來。亦見於清代徐養源的《管色考》


五、近代的鄭覲文亦會『哨吹』


1924年鄭覲文出版《蕭笛新譜》(上海文明書局),提到宋代『若半音主調的時候,另用一種副管名中管(九孔)。通比頭管高半音。或就頭管用哨吹(叉角)的法子,亦可代中管的用場。』其文義十分清楚,用哨吹可發出高半音,一如中管一樣。而他又提到『前清康熙帝時,常用一支笛吹出十四個調子,此法就是從前的哨吹法,我亦照這個法子翻過的。』可知到上世紀初,還有人會在笛子上哨吹。


六、論樂者若未參明古籍只憑今世經驗,不知古人絕傳實多


論樂者若未參明古籍只憑今世經驗,不知古人絕傳實多。如果以今人的耳目及製笛經驗之資,就臆度古人失傳之技,則於論中國音樂史上,難免不有大失誤,尤其,像是對於西晉初年荀勖笛上三調裡的『清角之調』,雖論著如雲,但迄今仍無真正解析出所謂的『清角之調』是何也。不知文獻上明文記載笛子可以哨吹發出高半音來,而反而誣及古人如楊蔭瀏、王子初等笛子初學者來論笛上三調之史而誤後生至極。


按,荀勖笛上三調裡的『清角之調』,實即今日所稱的為下徵音階的初級形態,實質上是正聲音階的變徵調式,此吾人於本書內多有論及,可參看。(刘有恒:中国古代音乐史辨正(甲集)(2019))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劉有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