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當你投資分析選股能力越來越好,為什麼績效沒跟著變好? 因為問題只是從「可以買什麼?」變「挑哪個比較好?」,不管你看好多少個機會,手上的錢始終只有一套,下錯就是一種成本。本篇是關於部位管理的重要概念,到底怎麼決定選哪個對你是最有利的?
我觀察方格子上有很多投資專欄作家都是以基本面分析或總經分析為主,這算是這裡的主流,但問題來了,當你基本面分析達到一定能力,也會發生跟技術面選股一樣的問題,也就是選出來的股票越來越多,也不確定哪一隻先發動,總經也有類似狀況,因為總經投資週期長,經濟數據可以跟市場表現脫節更長的時間,或是總經指標的投資標準很難被明確化,目前比較流行的作法大概是景氣訊號燈,「藍燈買、紅燈賣」,但幾個紅燈才開始賣? 還有紅燈賣出後,如果接下來綠燈股市繼續漲呢? 要等拉回還是重新追上去? 這些都是實務上的難題。
老練的投資人,會採用丟小錢盯哨的概念,讓自己維持對看好股票的注意力,這大概也是唯一的解方。我上篇也提到過往學技術分析的經歷(交易攻略(7) 從金庸小說領悟技術分析與基本面分析的差異 | 吉拉理財 (vocus.cc)) ,看到很多機會,但不斷選股、不斷操作也增加了錯誤,而且分散投資,一來一往績效可能還不如單筆重壓。
這就帶出本篇的重點,為什麼「研究分析跟選股能力變好了,投資績效卻變差」。
會發生這個狀況幾個原因:
因為不同產業會有不同的投資週期,除非你選股專精在某個產業,不然分散投資就一定會遇到一支一直漲,一支卻沒動靜,就怕沒動靜那支還剛好是最看好、下最多的,那績效一定會被拖累,不然就是浪費時間成本。所以短線這麼多人喜歡作不是沒原因的,他們也不笨,知道只有拉高周轉率才可能抓到更多元的機會,代價就是交易成本變很高。
不知道哪個好,我分散投資在每一個喜歡的總行了吧,這個方法我也認同,但另一個問題也來了,如果要分散很多支,何不乖乖買大盤、連研究都省了?
這裡談的都是非常現實的問題!
正因為走過基本面投資的階段,才懂這些細節與難題,近幾年台股ETF很熱門,而且績效目前看來也是嚇死人的好,說難聽一點,一個什麼都不懂、聽朋友介紹而投資的家庭主婦,可能績效還贏過看懂一堆經濟數據跟財報的專家。說不氣餒我想是騙人的。
歸根結柢,我們到底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還是分別顧好每顆雞蛋」。筆者也談談自身經驗,最一開始我是看好的多壓、覺得還不錯的買一些,但效果不好,原因就是前面所說的個股投資週期不同,後來就改成每一檔股票都下一樣的金額。為了把錢分散到各個看好的標的,我手上的資金又變少,導致有些起漲想加碼的股票,沒有足夠多的資金或不太想賣出還沒漲的股票,深怕該不會加碼後開始回跌、賣出後才急漲噴出,患得患失的情緒不斷湧出。
意識到分散投資會有以上種種問題,我作了一個決定,要重壓一檔股票。當時為了追上自己落後的績效,我買了元宇宙話題的熱門股—宏達電,一買就下了一半左右的資金,幸運地真的讓我得到豐厚的回報,雖然只賣在半山腰,就創造了50%的報酬率,一波追上大盤。
但你說這樣就是對的嗎? 我也不敢這麼認為,因為宏達電到現在都還在虧損中,股價也從那波高點回檔腰斬,只能說那是一次成功的投機,但從此我的選股方式跟下注方式都有了很大的改觀。
綜上所述,在此我們加入一條新規則或說新思考:
我是吉拉,感謝閱讀,對你有幫助也請幫我按個愛心或留言,且看下回分解。
關於詳細資金管理的方法,我會找時間發到會員專區,交易攻略的基礎打完後也差不多可以進入到個股的案例分析,有興趣一同成長的朋友歡迎加入,未來會在telegram上分享更多即時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