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7|閱讀時間 ‧ 約 22 分鐘

人生都是在做槓桿

raw-image


一個優秀的籃球員,如果只能在公園或是校園表現,都難以創造更大的自我價值

但若成為NBA最高殿堂球員,就可以更輕易取得名聲跟財富


這就是常見的"平台的槓桿資源"

平台也可以稱為公司

就像剛畢業的學生都想找"知名企業面試"

因為公司給予的槓桿資源是其他公司的數倍

從學校到出社會我們都在運用"槓桿"學習跟生存

包含靠爸媽的名聲或財富也是一個槓桿資源,都不是從我們口袋出的資本

人生中要追求的槓桿,都要是報酬率一面倒的非對稱型槓桿,也就是"獲利無限,但損失有限"

投資要運用槓桿成功,也都不會是讓自己曝曬在高風險的時候

就像李佛摩一樣,賺到富可敵國的財富但只犯錯1次就全數歸零甚至破產

那就不是我們人生追求的槓桿

我們人跟人之間都是從小時候到長大,一點一點的不同選擇人生槓桿資源後慢慢拉開距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