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8 23:18:41經濟日報 王薇瑄(聲鮮時采科技營運長、科技媒體專欄作家)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地球村」的概念已融入我們的生活與工作。台北街頭隨處可見星巴克,也可零時差觀看歐美運動賽事轉播,海外商品平行輸入國內市場,點開影音串流平台則迅速接上國際產出的內容。
一直到中美關係緊張與新冠疫情爆發,世界產業鏈運作的方式才與過去大不相同。各國政府紛紛投入在地製造,配合稅收,連結政策,即使賠錢也要做;然而,台灣好像不曾被「反全球化」影響。
以數位廣告為例,根據DMA發布的2021台灣數位廣告量統計報告,台灣數位廣告市場規模超過500億,其中Facebook與Google壟斷了400億收入,而其他數位廣告業者只能撿拾剩下的殘羹冷炙。2022年,歐盟委員會為了保護國內廣告業與用戶隱私,先後指控Google和Meta不當分食歐盟境內的廣告市場。
根據eMarketer統計2023年的數位廣告市占,美國企業占廣告業整體份額59.8%,Facebook與Google就占了市場的52.7%,數目相當可觀。
為此,歐盟控告 Alphabet 旗下Google濫用其在廣告技術領域的主導地位,有害市場競爭。2017年以來,Google因行動作業系統、搜尋引擎與廣告業務濫用主導地位,累積了80億歐元的罰款,但這次的廣告市場壟斷爭議,Google持續為自己辯駁。
而Meta則被指控扭曲了在線分類廣告市場的競爭,違反歐盟壟斷法。為此,Meta提出旗下兩大平台Facebook和Instagram,針對歐洲地區推出無廣告月費計畫,一來免去壟斷廣告市場的嫌疑,二來無廣告者付費能補足流失的廣告經濟。
然而根據英國《金融時報》最新的報導,歐盟擔憂使用戶為了免費使用,Meta會變相存取個資,此計畫也無法緩解廣告市場的壟斷現象。
以電商產業來說,近期快速崛起的中國平價電商平台Shein與Temu正面臨歐美夾擊,兩家主打商品的共同特色是低價銷售,能讓歐美境內本土產業售價失去競爭力,卻也涉及資訊安全問題。
歐盟執委會正擬定取消150歐元的小額免稅門檻,且不論商品價值,都強制平台需要支付增值稅(VAT);而美國政府陸續暫停六間報關行的小額豁免清關資格,降低境外企業「不公平獲利」的風險,以提升國內產業獲利機會。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的報告顯示,淘寶與天貓是台灣民眾在海外平台消費的第一名,占比近兩成,而郵包物品進出口規定完稅價格2,000元內免關稅、貨物稅與營業稅。
最後是串流影音平台。以全球市占率最高的Netflix來說,當Netflix跨足世界各地,歐盟執委會就要求Netflix必須投資當地製作節目,且至少五分之一的內容必須是歐洲出品。2022年,法國政府與Netflix達成共識,每年最少4%之法國營業額,且每年投資在地影視產業不得少於3,000萬歐元。韓國更是自2016年Netflix落地以來,累積投資超過1兆韓元,更於2023年承諾在未來四年加碼投資25億美元。
在台灣,2020年NCC首次拋出OTT TV專法,並舉辦公聽會,引發業者強烈反彈。專法中要求大型業者要有一定程度投入本土內容產製,也須登記、定期申報用戶數量、營業額、點擊率與流量等,專法內容恐怕影響大型業者的經營策略,台灣業界也擔憂會因此逼走國際大平台。時至今日,還沒有新的草案釋出。
世界各國在不同強權進入本土市場時,或多或少都為保護本土產業積極發聲。台灣以科技聞名全球,在各項商業市場市占名列前茅,如果能多一份自信與底氣,即使無法抵擋外來強權的勢頭,也能為本土產業爭取更多新的機會。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