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陪我一起當奴隸,我就不寂寞了~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所有外在的制度和束縛之所以存在,所有控制人類之手段之所以能夠良好運作,原因只有一個,就是那內在的制約─“心智意識系統”

人類之貪婪、無知、恐懼、分裂、自私,所有形式之慾望、生理以及心理的需求,全都是來至心智系統。真實的生命本身不需要任何事物的支援就能存在,真實的生命,真實的人,是無法被奴役的,是完全自由的。

心智系統避免真實的生命在物質性身體中誕生,並且産生虛假自我 來導致真實生命的一體及平等消失,進而使地球轉化為名副其實的監獄和地獄。這是如此的明顯,只是我們不願意去看,不願意清醒,不願意負起責任。

寧可看著這個世界一片混亂,彼此分離,分裂,互相競爭,互相殘殺,控制與被控制,奴役與被奴役,操縱與被操縱,一遍又一遍,一代又一代,從來不曾改變。

人類寧可茍且偷生,選擇不聞不問。我們放棄自由,只為了追尋虛幻不實的安全感。我們放棄真實,並讓一切虛假的念頭牽制我們。難道這一切不值得你去探求真相嗎?最終階級制度只會改變一下相貌,然後繼續控制著人類,基本上不可見的精英份子依然控制著人類世界的走向,精英份子就如同人類世界這個巨大生命體的頭腦(那金字塔頂端的全視之眼/All-seeing Eye)。

raw-image

人類將自己對於世界的責任和對於自己的信任,放置於一個外在的事物(如神明)當中。藉由期待外來的拯救,讓他們能夠“逃避”負起改變現況之責任,或是藉由信仰來推動自己繼續去過盲目而毫無意義的人生。


自我意識的三個層面:

1.無意識層(遺傳心智) 
2.潛意識層 
3.有意識層(日常心智)

無意識和潛意識創造出“思想”投射進入表層意識當中,這思想功能就是操縱和控制人類。其關鍵就在於人類認為“思想就是自己”,所以無條件的服從思想的指示。而且每個人的思想都有少許不同,更讓他們産生了自己是獨一無二的錯覺。表層意識藉由思想和行為來産生“情緒與知覺能源”,來激化和推動心智系統發展和運作。

"能量性或是情緒性"體驗 等,如是心智系統在自我充電。關於想法、情緒和感覺的種種體驗以記憶的形式儲存在表層心智,除了認為你自己就是思想,你也認為記憶就是你自己。記憶等如是自我定義或是自我界定,認同記憶將使得制約得以運作。

raw-image

例如,當兒童不守規矩時藉由辱罵來攻擊他的自我,自我受到傷害時自動反應出痛苦,這時的經驗將以記憶的形式存在。於是兒童就會為了避免被辱罵而守規矩,這就是獎懲制度的運作模式。

操縱人類的制約有數萬種,其關鍵在於人類對於記憶的認同,如果你認為記憶就是自己,那制約就會存在。如果你認為自己就是思想,那虛假自我就會存在。很明顯的,如果一個人沒有自我心智,那就不可能在精神上攻擊或是傷害他,他將會是透明的。無論是何種形式的嘲笑或是謾罵都不能影響他,這就意謂著他將會是一個自由人,一個沒有條件反射的人就是自由的,這就是奧修所説的“免於自己就是自由”。

"無我”將導致你無所畏懼,因為沒有一個心智在自身當中對外界做反應,也沒有一個自我在你裏面被傷害。

關於表層意識可以談論的現象實在太多,可以自己觀察(觀察自己的自我心智)。

raw-image

試想一下,如果你對於外界不起任何的自動化情緒性反應,那會有任何人或是任何事物能夠控制你嗎?恐懼還能夠存在嗎?要察覺出的重點是,真正操縱我們的不是環境、不是社會各方面的精英、不是社會,而是個人內在的想法和情緒。你被快樂與痛苦這種“兩極化”的情緒操縱,心智系統當中的快樂,只不過就是用來平衡痛苦的産物。

我們全都有逃避痛苦和追尋快樂的傾向,但在追尋稍縱即逝的快樂時,卻創造出了更多的痛苦和恐懼。無法擁有想要的事物就痛苦,擁有了之後又恐懼失去。你擁有的越多,你的恐懼就越強烈,害怕會失去所有。

最終死亡會告訴你:“那些你引已為傲、你認為是屬與你的,因為恐懼或是貪婪而去收集的外在事物,還有你的思想、你的信念、你的自我、你的夢想,全都不是真實的。能夠失去的、會消失的、會被改變的、就不是真實的。"所以死亡要帶走它們,好讓你了解這個真相:那就是你一直都活在自己創造出的夢幻世界當中。”


自由?自由為何物?

所謂自由一般是指能依照自己的意願行動。一般人的意願就是追求愉快、追求享樂、追求快樂,也就是説自由幾乎等於是快樂的同義詞

盲點在於:多數人的快樂是取決或是受制于外在的事物。無法擁有或控制某些外在事物的同時就會産生不快樂,也就是俗稱的痛苦,這樣一來要追求快樂,就必須被外在的事物控制,這就是不自由。快樂是有條件的,那也表示自由是有條件的,條件代表規範與控制,這就表示一般人對於自由的概念其實應該稱之為“假像自由”。

那何謂“真自由”?真自由應該是無條件的自由,百分之百無條件的去享受此時此刻此地,這就是不依靠任何事物,沒有任何條件的自由。要無條件的去享受此時此刻很簡單也很困難,你必須放棄所有的目標或目的,所有的夢想和欲求以及恐懼都必須完全消失,這樣才算是真實地處在所謂超越時間的“當下”

raw-image

這表示你必須“漫無目的”的活著,就像是沒有計劃和終點的旅遊,沒有規則和輸贏的遊戲,無條件的享受“現在”,此即是“真自由”。這就是自由的詭吊之處:要活出純粹的自由,只有一個辦法--放棄所有形式的人生意義!有意義就代表有目標和欲求,那就是作繭自縛,只會導致痛苦與不自由。

“新時代運動説”裏面講:思想擁有創造世界的力量,卻忽略了心智的真相。心智是個用於囚禁人類的監獄;心智製造出的思想會製造監獄。控制與被控制,奴役與被奴役,一代又一代,毫無改變。


監獄高牆的象徵

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墻;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叫體制化。有一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又名《刺激1995》中的監獄場景象徵著自我心智和社會。

raw-image

監獄:內在是自我心智,外在是社會,所有的人從一出生就身在其中,所以很少人察覺意識到這一點。更有甚者是不願意去察覺,不願意為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寧願一輩子不明不白的活下去。

自我是由自我認可的角色構成的,而這些角色就像標籤一樣,貼上了標籤就得承擔責任,受束縛,成為標籤的奴隸。整個社會包括自我都會試圖把人們困在這些標籤中,成為標籤的奴隸

這些標籤是人們自己接受和認可的,當人們發現自己成為這些標籤的奴隸時已經難以脫身,因為害怕受到自我、他人和社會的審判。人們會不惜一切代價維護這些標籤,因為它們已經成為了自己的人生意義。

我們成了“自我”的奴隸!

如是,自我是由所有那些自我認可的角色構成的,而角色就是個標簽,貼上了這個標簽,就得承擔這個標簽的“責任”,就得受這個標簽的束縛,就得成為這個標簽的奴隸。你若不承擔這個標簽的“責任”,你就得受自我的"良心"的譴責,受集體社會的譴責,你就得受集體社會共訂的道德標準和法律的審判。

整個社會包括自我都會想方設法把你困在這些標簽中,令你無法逃脫,永遠成為標簽的奴隸!是誰在往我們身上貼這些標簽?是我們自己,是我們自己接受、認可了這些標簽,並且相信了這些標簽的謊言。

當我們發現自己成為這些標簽的奴隸時已經難以脫身了,因為我們怕受自我、他人、社會的審判。於是我們就用精神意義欺騙自己,這一切就是我的人生的意義,我的人生是有意義的。

我會不惜一切代價維護貼在我身上的標簽,因為它們已經成為了我,成為了我的人生的意義,我不能容忍別人説我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況且別人也從來都是這麼活的,又不是只有我一個,於是我們就更能心安理得的繼續當奴隸了。當奴隸是容易的。看,現在整個人類都成了奴隸!

有人陪我一起當奴隸,我就不會寂寞了~


有智慧的人會知足

對他或她所擁有的感到滿意

此外,聰明人還有紀律和力量。當一種慾望出現時,明智的人可以自由地處理這種慾望並追求它,或拒絕它。人有選擇的自由。如果這種慾望不道德,不明智,而且從長遠來看是不好的,那麼明智的人就會放棄它,並保持他或她的平靜和安寧,這使你不論在籠子內或外仍然是自由的。

raw-image

當一個慾望降臨到一個不明智的人身上時,這個人就會感受到這個慾望的巨大吸引力,並被它吸引。這個人沒有道德和精神力量來思考“執著這種慾望對我有好處嗎?”這對我的家人有好處嗎?我愛的人?我的社區?所以這個人就這麼做了,結果毀了他/她的生活。所以慾望比人更強大,因此成為主人,人成為奴隸。

這些遮天蔽日的思想,有自由的空氣嗎?

上帝畫了我,用同樣的筆墨,人類本來在伊甸園裡,為何改變了? 因為一群傲慢狂妄的人奪走,然後遮天蔽日地弄出一堆煙霧,宗教、黨派、政府都失去了本來的意思而成為煙草。奴隸像奴隸主一樣思考。這種現像不僅存在於中產階級,也存在於底層民眾。但這一切都是由自命不凡的騙子編造出了一團煙霧,宗教、政黨、政府都失去了原來的意義,變成了煙霧和籠子。

raw-image

💞自由與安全之間的拉扯

籠子夠大,讓我們覺得自己自由

哪一個是真正的自由?

善惡的選擇和自由意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熵妮的沙龍☆
102會員
803內容數
📌人活在自己的語言中,語言是人「存在的家」,人在說話,話在說人。語言文字為我們建立了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的精神家園,於是,不論我們行了多遠的路,靈魂總有可棲之處。 享受獨處,張開雙臂享受屬於自己的自由。 iamk.cc/WfQ82C 💚🔆🌷⚘️🌵🌲☘️🌳🌱🌟🌹🌙🖋️🌱💕🎨🌿
⏳熵妮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0
「道德是你知道有權做什麼,和應該做什麼之間的不同。」 “Ethics is know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hat you have a right to do and what is right to do.” 道德會因個人的成長背景、生活環境、社會文化等因素
Thumbnail
2025/03/20
「道德是你知道有權做什麼,和應該做什麼之間的不同。」 “Ethics is know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hat you have a right to do and what is right to do.” 道德會因個人的成長背景、生活環境、社會文化等因素
Thumbnail
2025/03/06
自由這個概念在不同語境下有著不同的解讀。 在經濟學和資本主義的語境中,自由常常被用來指不受國家干預的市場運作,但這種所謂的自由可能導致對勞動者的剝削或資源的不平等分配。因此,這種「自由」更多是為了特定利益集團服務,而非普遍的社會福祉。 這個意識形態的術語最初與冷戰有關。
Thumbnail
2025/03/06
自由這個概念在不同語境下有著不同的解讀。 在經濟學和資本主義的語境中,自由常常被用來指不受國家干預的市場運作,但這種所謂的自由可能導致對勞動者的剝削或資源的不平等分配。因此,這種「自由」更多是為了特定利益集團服務,而非普遍的社會福祉。 這個意識形態的術語最初與冷戰有關。
Thumbnail
2024/10/29
這裡沒有人受苦…… 令人困惑的事會一直困擾著我們,直到心靈得到淨化。 探討存在的本質與我們慾望之間的矛盾。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我們渴望永恆和安全,但這些理想往往無法實現。這種對過去和理想的執著,導致了心中的不滿和悲傷,形成了痛苦的根源。 智慧的核心 在於理解無我,意即沒有任何事物是固定不變
Thumbnail
2024/10/29
這裡沒有人受苦…… 令人困惑的事會一直困擾著我們,直到心靈得到淨化。 探討存在的本質與我們慾望之間的矛盾。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我們渴望永恆和安全,但這些理想往往無法實現。這種對過去和理想的執著,導致了心中的不滿和悲傷,形成了痛苦的根源。 智慧的核心 在於理解無我,意即沒有任何事物是固定不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嘗試發現或承認內在有個六親不認的自我認同,或許這可以帶來一些新的視角。 這會讓你有一個超越各種關係的狀態產生,尤其如果這輩子都沒有這樣感受過的話。 或許會突然感覺到孤單,但也可能是另一種全然的自由。 只是想像,應該沒有任何損失,倒是可能有巨大的收穫。 有沒有一種可能,這些關係
Thumbnail
嘗試發現或承認內在有個六親不認的自我認同,或許這可以帶來一些新的視角。 這會讓你有一個超越各種關係的狀態產生,尤其如果這輩子都沒有這樣感受過的話。 或許會突然感覺到孤單,但也可能是另一種全然的自由。 只是想像,應該沒有任何損失,倒是可能有巨大的收穫。 有沒有一種可能,這些關係
Thumbnail
是誰讓我們墜入痛苦深淵? 我們活在狹窄的視野只集中在自己的求生存,從來都沒有懷疑過我們的系統,或所有一切到底是怎樣運作的,一切是怎樣產生的, 或我們集合我們所有的注意力,如果制度系統好的話,能夠創造一個遠遠比現時更幸福的世界,然而我們狹窄的視野阻礙我們令我們盲目,就如我們不平等地對待其他人...
Thumbnail
是誰讓我們墜入痛苦深淵? 我們活在狹窄的視野只集中在自己的求生存,從來都沒有懷疑過我們的系統,或所有一切到底是怎樣運作的,一切是怎樣產生的, 或我們集合我們所有的注意力,如果制度系統好的話,能夠創造一個遠遠比現時更幸福的世界,然而我們狹窄的視野阻礙我們令我們盲目,就如我們不平等地對待其他人...
Thumbnail
所有外在的制度和束縛之所以存在,所有控制人類之手段之所以能夠良好運作,原因只有一個,就是那內在的制約─“心智意識系統”。 人類之貪婪、無知、恐懼、分裂、自私,所有形式之慾望、生理以及心理的需求,全都是來至心智系統。
Thumbnail
所有外在的制度和束縛之所以存在,所有控制人類之手段之所以能夠良好運作,原因只有一個,就是那內在的制約─“心智意識系統”。 人類之貪婪、無知、恐懼、分裂、自私,所有形式之慾望、生理以及心理的需求,全都是來至心智系統。
Thumbnail
人是群體動物。 這不是我說的,是在許多書籍文章裡看到各個學者們說的。 也是人們普遍對「人」的解釋之一。 人是群體動物,那麼總是獨來獨往的人呢? 由於天生高敏性格,在很小很小的時候身上就伴隨著一股憂鬱;而這份憂鬱通常沒什麼人能夠察覺到,只有我知道,是因為從小我就發現,大家都比較喜歡
Thumbnail
人是群體動物。 這不是我說的,是在許多書籍文章裡看到各個學者們說的。 也是人們普遍對「人」的解釋之一。 人是群體動物,那麼總是獨來獨往的人呢? 由於天生高敏性格,在很小很小的時候身上就伴隨著一股憂鬱;而這份憂鬱通常沒什麼人能夠察覺到,只有我知道,是因為從小我就發現,大家都比較喜歡
Thumbnail
獨處時,面對自己的心,會不會感到孤寂呢?
Thumbnail
獨處時,面對自己的心,會不會感到孤寂呢?
Thumbnail
在這個繁忙的世界中,我們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位置。有時候,我們會感到孤單,有時候我們會尋求他人的認可。
Thumbnail
在這個繁忙的世界中,我們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位置。有時候,我們會感到孤單,有時候我們會尋求他人的認可。
Thumbnail
你分得清什麼是「合群」什麼是「不合群」嗎? 在尋求「合群」的同時,你是否失去了「選擇的自由」?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說過:「所有問題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Thumbnail
你分得清什麼是「合群」什麼是「不合群」嗎? 在尋求「合群」的同時,你是否失去了「選擇的自由」?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說過:「所有問題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Thumbnail
我從來不知道別人的想法 因為我活在自己的天地之中 孤獨的生活早已經習慣 為了理想我必須學會關懷別人 在不斷的付出與關心之中 我就叫它為菩薩行誼   我依然不知道別人的想法 因為我不想瞭解別人的想法 單純的生活努力的營造 為了使命我必須學會成全別人 在不斷的付出與關心之中 我就
Thumbnail
我從來不知道別人的想法 因為我活在自己的天地之中 孤獨的生活早已經習慣 為了理想我必須學會關懷別人 在不斷的付出與關心之中 我就叫它為菩薩行誼   我依然不知道別人的想法 因為我不想瞭解別人的想法 單純的生活努力的營造 為了使命我必須學會成全別人 在不斷的付出與關心之中 我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