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6|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教宗家的小兒子(Kidnapped, 2023)

一、真實故事改編

Mortara case (Italian: caso Mortara)於1850年代起,引起歐美地區一陣騷動。這起案件起因於教宗國(Papal State)統治下的波隆那(Bologna)內,裁判官菲力提(Feletti)下令將猶太家族內的小孩Edgardo Mortara帶離原生家庭,並且受教宗庇護九世親自受洗成為天主教徒。

如同電影的英文名稱「綁架」(Kidnapped ),這起案件引發了歐美各地的關注,更導致義大利百姓(尤其是猶太教徒)對天主教教宗的不滿,最終義大利完成統一,而教皇國的勢力也因此受到限縮。


二、政治與宗教

19世紀的義大利仍然有「宗教裁判所(Inquisitio Haereticae Pravitatis)」,而教宗國的教會法完成奠基在宗教信仰上,與當代的法律制度相較,實在難以想像過去可以「合法」綁架小孩,且原因僅是因為「父母與小孩的宗教不同」。

除了綁架小孩外,電影中也呈現了許多幕天主教教宗的「胡作非為」,庇護九世高高在上的姿態,迫使異教徒(甚至同為天主教的教徒)臣服於己。由此亦可見,未受箝制的權力,最終也難逃「墮落」的結果。


三、古代版的搶奪子女案

如同現代雙親搶奪子女親權一樣,電影中可以看見Edgardo一開始非常壓抑自我的情緒,甚至在到達梵蒂岡的第一個夜晚,他仍舊躲在被窩裡,以猶太教的方式進行禱告;然而,教會中的教育不斷洗腦著Edgardo,以致最後他見到母親時,甚至想要替母親受洗。

場景轉移到現代,有些雙親爭奪子女時,同樣也會對孩子進行洗腦,告訴小孩對方是多麼的差勁,甚至會教導小孩要如何表現出「討厭」爸爸或媽媽的行為。

事實上,教會中的人員並未對Edgardo有任何不當對待(至少電影中是這樣呈現),或許對他們來說,「這才是對小孩好」。然而不管是古代抑或現在,這樣的想法通常是忽略了小孩的真實想法,對小孩來說,無疑是剝奪他們的自主權。


————————————

電影中,雙方衝突的場景時常伴隨著弦樂,增添不少緊張的氣氛。而在宗教勢力與自由主義的對抗下,主角Edgardo的情緒起伏跌宕及內在信仰的衝突,更是電影中的一大看點。一場促使宗教勢力衰退的綁架案,卻宛如在歷史的洪流中消聲匿跡。而Edgardo究竟是權力衝突下的「犧牲品」抑或宗教救贖後的「佈道者」,隨著歷史事實的呈現及宗教信仰背景的不同,每個人的答案或許也都不一樣。但能夠肯定的是,宗教權力的毫無節制,洗腦式教育對自由思想的戕害,在電影中可說是表露無遺,也值得身處民主自由國家的我們深思。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