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8|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寶寶語言學習過程:從聲音辨識到語意理解

每個經歷過寶寶成長的爸媽都知道,寶寶大概在1歲前後就會開始說話,但關於寶寶如何學會說話,至今仍沒有拍板定案的結論。不過,隨著各派學者多年研究,也不能說寶寶學會說話的過程完全就是個未解之謎。


以下是其中一種可能的推論,幫助我們理解寶寶是如何學會語言的。


5到9個月

寶寶已經能辨識出子音、母音和單字。

寶寶一出生就能分辨超過1000種以上的聲音,涵蓋現存的所有語言,而5~9個月的寶寶已經會專門去辨識聽到的子音和母音,並且試著發出聽到的聲音。如ㄅ、ㄆ、ㄇ、ㄈ等子音,ㄧ、ㄨ、ㄩ、ㄚ、ㄛ、ㄜ等母音。

當相同的發音越頻繁出現,寶寶的大腦就會越專注地分辨差異,對於爸媽常用的語言敏感度也越高。最後,爸媽講話的聲音與環境中的其他聲音能區分開,並在大腦中形成專門辨識該語言的區域。

這也是成年人在吵鬧的公共場合中,也能聽到特定對象說話內容的原因。



九個月到一歲

寶寶學會斷句和語音分割。

接下來寶寶會根據發音的熟悉程度來判斷哪些發音會連在一起,哪些發音會有停頓,並從判斷經驗中反覆去認識大人可能要傳達的意思。

例如,媽的發音會連著媽,組成「媽媽」,但會只有兩個音,於是寶寶會知道媽、媽媽、媽媽媽和媽媽媽媽,是代表不同的意思,可以理解眼前會餵奶的人是「媽媽」,不是媽、媽媽媽或媽媽媽媽。



科學家試著讓寶寶聽他們自創不中斷或不換氣的連續語音,觀察寶寶對於這些語音的反應。結果顯示,這個時期的寶寶已經懂得將沒斷句的語音判斷為「這不屬於語言」,把這種聲音當成單純的背景聲音,直接忽視。



一歲到兩歲

寶寶能推論話語中可能的對象和意義。

當我們聽到某個人指著某個物體說出某個發音時,我們可以很快地知道該聲音代表著該物品的名字,能有這麼快的推論是因為成年人已經有一個完整的語言體系去認知並推理可能的現象。

但寶寶還沒有任何語言認知,所以當寶寶第一次聽到大人指著某個物體說出特定發音時,並沒有足夠的背景概念可以得知那個發音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只能本能地用「有關」或「接下來」、「很有可能」會怎樣的方式來把特定的發音與物品、動作做連結。

例如,如果餵奶前一邊說「ㄋㄟㄋㄟ準備好了,但還太熱哦」一邊搭配搖晃奶瓶的動作並讓寶寶碰觸奶瓶,寶寶也會知道「ㄋㄟㄋㄟ」就是可以喝的好東西,「準備好了」和「還太熱」一個是現在可以喝、一個是還需要等的意思。至於為什麼會這樣,這個時期的寶寶還搞不太清楚。



兩歲以後

反覆校正語句中的正確性。

隨著記憶力增加,寶寶會開始有邏輯概念,知道每個物品會有一個名字,當遇到兩個不知道名字的物品,只要知道其中之一的名字,就可以知道另一個名字指的就是另外一個物品。例如,看到蟋蟀和烏龜,當大人指出一個是烏龜時,兩歲的寶寶就能意會到另外一個就是蟋蟀。

如果把球棒和棒球放一起,寶寶可以判斷出棒子和球是兩個不同的東西,但「棒球」和「球棒」唸起來實在太像了,所以到底哪個是棒球、哪個是球棒呢?這個階段的寶寶會被這類的詞語問題困擾一陣子。


事實上,即使是成年人,我們仍會為了到底是「貓熊」還是「熊貓」而出現思緒短暫停頓,如果再加上大熊貓、小熊貓、大貓熊或小貓熊等等差異,一般成年人也要看著圖片反覆校正後才不至於出錯。





以上內容引自《寶寶到底在想什麼【0~1歲篇】(上下兩冊套書)》

更多關於寶寶的內容,趕緊入手這本書吧!

Readmoo讀墨電子書:《寶寶到底在想什麼【0~1歲篇】(上下兩冊套書)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SwiTube|SwiTube編輯團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