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30|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成為的模樣


你想要成為怎樣的大人呢? 最近這個問句又不斷浮現腦中。

我想起學生時期曾經那麼感慨:後來,我們都成為了自己討厭的那種樣子。

(想必那個時候一定是做了自己不喜歡的表現吧!)


這幾個月家人懷孕,他們彼此之間又生出了許多摩擦。由於長期沒有生活一起的緣故,我只能從旁了解。

懷孕的是我的姊姊,最近因為身體狀況,情緒起伏變得相當不穩定。面對那些情緒,首當其衝自然是住在一起的父母。

其實我也不是太清楚他們小時候發生過怎麼樣的事情,不過姊姊一直以來對於爸媽是感到憤恨及排斥。懷孕以來,那樣的情緒及頻率變得越發增長,她抱怨產檢總是自己一個人,抱怨他們的關心不是她所需要。

而爸媽則表示,以前懷孕的時候媽媽也都是自己打理一切,沒吃任何保健品照樣順利生產也讓我們健康長大。


以上是題外話。


『媽媽以前也都自己一個人,也沒有吃什麼保健品不也這麼生了。』

父親跟母親表態著相同的意識,這是令我比較有感的地方。

「但那是以前,現在時代不一樣了,想法做法也在變。」我回應著父母。

然後他們沉默應對···


其實我並不在乎時代怎麼樣,做法變不變,重要的是自身行為

雖然原生家庭影響著自身,不過事在人為,行動在於自己本身,想怎麼做每個人都是有選擇權。雖然父母以前的年代那樣,但不能代表他們就“得”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小孩。

『因為爸媽以前都這樣,所以我也這樣』···

『因為我以前也被那樣對待,所以那樣做也沒問題』···


那麼,你自己呢?

或者如果想法更偏激一些,可能會覺得那是一種報復心態。因為自己被那樣對待所以也用相同的方式對待他人,又或者是自己沒有過所以別人也別想要有。


雖然父母以前的年代比較辛苦是那樣子的環境背景,不過撇除外在因素面對自己小孩狀況的現今,他們還是有能力選擇支持,只是在於自我意識與意願。

適用於各種情境。我們身處的環境只要接觸到人處處是人際關係,常常因為在乎外界眼光、他人施予的情緒壓力、自我的自尊心、怯懦、妒忌、因為種種而逃避···各種因素引發的各種情緒使然而影響著個人行為。有時候是因為不夠成熟而敵不過那些,但有時就算長了年紀也不一定就會意識理解。


想一想之後發覺人際關係這回事實在挺困難。

面對不同的狀況產生著不同情緒,心境也是一直在變化···


然而,清楚那些因素(情緒)輪廓之下,你想要成為怎樣的大人呢?

現在的自己是自己喜歡的樣子嗎?

這些並沒有標準答案,沒有好或不好,更沒有對錯。


那個樣子也只有自己能掌控,只有自己才明白。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